学术投稿

系统化健康教育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王春霞;张笑梅

关键词:系统化健康教育,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系统组.常规组行常规健康教育;系统组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比效果.结果 系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用药、饮食、家庭护理知识掌握度显著比常规组高,护理后治疗依从性评分、焦虑、抑郁心理评分显著比常规组好,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 系统化健康教育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和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提升治疗依从性,减轻负性心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精细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意义

    目的 探讨精细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间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精细护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艳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血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目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血培养阳性率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选择抗生素.方法 对100例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血培养的监测.血培养阳性的标本继续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阳性标本为23例,占23%.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肠球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其感染中以阳性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其次是利奈唑胺、亚胺培南.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多数耐药.结论 败血症是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应进行常规性血培养检测.而葡萄球菌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作者:赵侗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观察

    目的 总结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8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胃肠内营养预防,比较分析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 在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干预,可明显减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柏丽娥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不同剂量对比剂对临床胃肠道CT诊断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剂量对比剂对临床胃肠道CT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口服对比剂碘佛醇行腹部胃肠道CT检查者40例,根据对比剂碘佛醇的服用时间以及服用剂量分为三组,A组14例,于扫描前30 min口服500 mL碘佛醇进行胃肠准备;B组13例,于扫描前30 min口服1000 mL碘佛醇进行胃肠准备;C组13例,于扫描前60 min口服1000 mL碘佛醇进行胃肠准备.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左上腹空肠、十二指肠、左中下腹空肠、右中下腹回肠、右中腹回肠、盆腔回肠下段、横结肠、升结肠以及降结肠等部位的CT值.结果 A组研究对象左上腹空肠、十二指肠、左中下腹空肠、右中下腹回肠、右中腹回肠、盆腔回肠下段、横结肠、升结肠以及降结肠等部位的CT值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且B组与C组各部位的CT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腹部胃肠道CT扫描检查前30~60 min口服1000 mL碘佛醇进行胃肠准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徐文奎;沙钧平;王帅;李栋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7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探讨分析对象,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 心源性血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引起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症状主要表现为偏瘫、颅内高压、意识障碍、视力障碍等.本次研究的7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活58例,其余12例患者由于器官功能衰竭或发生脑疝导致死亡.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在脑梗死疾病中危害较大,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尤为重要,目前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措施是控制患者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护患者脑组织为前提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作者:王司琪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手术室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纳入患者分为细节组(43例)、常规组4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以此为基础实施细节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细节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手术患者进行细节护理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促进疾病康复,并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多元化健康教育在减少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多元化健康教育在减少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4例,均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行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平均为(85.28±6.15)d,对照组为(61.33±5.21)d,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11%)明显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明显(P<0.05).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在减少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任艳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目的 分析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采用系统的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作者:孙寿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血糖控制效果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血糖控制效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3.02%,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76.74%,数据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FBG(空腹血糖)、2hPB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后FBG为(6.11±1.85)mmol/L,2hPBG为(7.68±2.23)mmol/L,HbA1c为(6.28±1.13)%;与对照组的(8.05±2.02)mmol/L、(9.34±2.14)mmol/L、(7.33±1.46)%等数据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血糖控制效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作者:杨晓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信必可都保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信必可都保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5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试验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信必可都保吸入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信必可都保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杜莉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累及骨、滑膜及关节周围支持结构的疾病,本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疾病终多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研究了临床腓骨近端截骨术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的应用,发现其要明显优于胫骨高位截骨术、股骨远端截骨术、关节成形及融合术等手术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全阳;时宝振;滕元平;李鹏飞;邢政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人性化护理应用在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在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常规组(n=14,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14,实施人性化护理),评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78.57%,两组之间统计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作者:王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39例为1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干预组在术后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较优,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各项差异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心理状态有改善作用,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白艳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糖仪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糖尿病作为典型的终身性病症,虽病程进展各类并发症将对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讲,因病程长、血糖控制效果不佳以及自身机体退行性变等因素导致机体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多发.而国内老年糖尿病在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我干预护理管理质量方面均较差,自我管理意识不足,治疗依从性低,造成血糖控制不稳定;对此结合老年患者病情特征与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身对糖尿病相关疾病的正确认知,强化自我医疗护理标准,成为糖尿病临床护理必不可少的教育.而血糖仪则是患者自我病情监测、诊断的基础,确保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管理高质量实施,减少后并发症不良反应,达到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涂湘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中老年疾病中十分普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因为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随着康复治疗与护理的发展,早期进行康复介入与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使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大程度的恢复,也可预防与减少再发的风险.本文就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作者:赵红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8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儿童.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3例和参照组44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手段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槐杞黄颗粒进行治疗.了解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病程以及用药前后的T淋巴细胞等水平变化.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而病程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结果显著(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上升,CD3和CD4改善结果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好,同时能够增强患儿免疫力,缩短病程,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岩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并脊髓出血及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1例报道

    临床上罕见小儿过敏性紫癜并脊髓出血及抗利尿脊髓异常分泌综合征的病例,本文旨在介绍作者本人在临床工作中遇及该病的病情演变过程及相关分析.过敏性紫癜是全身性的血管炎,常见累及消化系统、肾脏及关节,少见累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望临床医师多注意罕见并发症表现,提前预防并发症出现,减少病情恶化.

    作者:郭亚婷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曲美他嗪与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与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寻找合理的用药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所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口服曲美他嗪.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心电图治疗的总效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分别用药,观察得出两组患者的药物安全性,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明显低于对照组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电图总效率9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研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中,曲美他嗪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荐.

    作者:顾法欣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卡前列甲酯与卡贝缩宫素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卡前列甲酯与卡贝缩宫素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98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49例,A组采用卡前列甲酯与卡贝缩宫素联合治疗,B组采用单纯缩宫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第三产程时间、临床效果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A组的第三产程时间(16.0±1.6)min,显著低于B组(20.7±2.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518.4±42.6)mL,显著低于B组的(583.6±56.2)mL,差异显著(P<0.05);A组住院时间(3.2±1.4)d,明显短于B组(4.2±1.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2%,明显低于B组的18.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卡前列甲酯与卡贝缩宫素联合治疗产妇产后出血,可有效减少患者第三产程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及术后产后出血发生率,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周菊;文英;干瑞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沙丁胺醇气雾剂与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COPD的观察及药学评价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气雾剂与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COPD的临床效果及药学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3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5)和试验组(n=65),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FEV1、FEV1/FVC及FVC等肺功能相关指标与对照组进行统计比较,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9%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1%,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沙丁胺醇气雾剂与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药学评价效果良好,值得临床选择和深度推广.

    作者:毛国富;陆建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