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类别的检出效果及胎儿畸形超声检查适宜孕期

张丽

关键词: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畸形类别, 适宜孕期
摘要:目的 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类别的检出效果,并探索胎儿畸形超声检适宜孕期.方法 对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超声检查出的胎儿畸形病例82例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对胎儿畸形超声检查的佳孕期进行探讨.结果 经超声检测发现,82例胎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畸形,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所占比例大为46.34%(38/82),面部畸形9.76%(8/82),胎儿肿瘤14.63%(12/82),肢体畸形17.07%(14/82),其他部位畸形12.29%(10/82).从畸形超声检查适宜孕期来看,畸形类型中长骨短小、无脑儿、脑膨胀以及联体胎儿等均可在24周内检测出,而心血管畸形、脑积水等在该时间段内检出率则较低.结论 采用超声对胎儿进行产前检测,可是实现对胎儿畸形的准确检测,其局限性在于部分畸形胎儿在中孕期检出率较低,需注重对疑似胎儿畸形的后期检测,避免出现漏诊.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在围生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128例处于围生期的孕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64例/组,研究组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围生期孕产妇进行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例数与相关数据.结果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92.19%,并发症发生率1.56%,总产程(451.98±80.54)min,产后出血量(70.98±39.71)mL,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75%,并发症发生率18.75%,总产程(572.57±81.67)min,产后出血量(122.91±46.37)mL,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还能减少产后出血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娜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对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白内障的门诊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护理,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实验组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治疗费用,并比较.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手术花费以及患者满意度小于实验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对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通过降低费用,使患者满意度升高.

    作者:王颖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

    目的 探讨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30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组的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司汀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异丙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 研究组中显效38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 d及5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临床应用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连超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氨磺必利治疗晚发性分裂症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本文就氨磺必利治疗晚发性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晚发性分裂症患者84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2例.接受氨磺必利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接受利培酮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后比对两组晚发性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同参照组进行比对,研究组明显更好,从不良反应发生来看,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且组间数据由统计学软件分析和计数可知,差异显著.结论 在晚发性分裂症治疗中应用氨磺必利,其临床疗效显著,不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且阴性症状的改善程度也明显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南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口服降糖药物对初诊T2DM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格列吡嗪联合降糖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以初诊T2DM 40例为试验组,分别于口服药物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均进行OGTT试验(需禁食10 h),测定0、30、120 min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并检测相应的血清GLP-1、C肽、胰岛素等指标,以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各指标差异,计算HOMA胰岛素分泌及抵抗指数,并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的各指标变化,分析口服药物联合降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GLP-1水平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的GLP-1水平低于对照(P<0.05).口服降糖治疗各时间点前后比较,血糖及其曲线下面积(AUCg)降低(P<0.05);胰岛素、C肽及其曲线下面积(AUCins、AUCc-p)升高(P<0.05);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P<0.05),HOMA-IS(胰岛素分泌指数)、△INS30/G30、 △INS120/G120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GLP-1水平及AUCglp(GLP-1曲线下面积)升高(P<0.05),接近对照组曲线.结论 初诊T2DM GLP-1水平低于正常;口服降糖治疗后其水平升高,接近正常水平.胰岛素、C肽及AUCins、AUCc-p、HOMA-IS、HOMA-IR等明显改善,提示β细胞功能恢复,胰岛素抵抗减轻.笔者认为,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及胰岛素抵抗减轻,可能与高糖毒性的解除等因素有关.

    作者:马淑芳;王运兴;王玉宵;侯冰洁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妇科全麻气管插管术后行雾化吸入改善咽部不适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妇科全麻气管插管术后行雾化吸入改善咽部不适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行全麻气管插管术后有咽喉部不适的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雾化吸入)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抗炎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咽部不适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行全麻气管插管术后的患者,给予雾化吸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咽部不适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香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米氮平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

    目的 分析米氮平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从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辅以米氮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阴性因子分、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采用阿立哌唑辅以米氮平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丹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护理风险管理评价

    目的 本文就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评价与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76例进行研究,其后依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各38例.予以常规护理的患者当作参照组,予以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当作研究组,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进行比对,也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后差异显著.结论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同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作者:迟岩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血脂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系统地探究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血脂检验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列入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75例血糖正常人员并将其列入对照组.对两组均行血脂检验,对比两组血脂指标.结果 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于P均<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血脂检验的诊断意义显著,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信息.

    作者:顾鸿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胃癌术前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胃癌在我国近年来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进展,其胃功能将会受到愈来愈严重的损害,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临床积极治疗的意义重大.多层螺旋CT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得到了新的发展,将其应用的胃癌术前诊断中不仅能够将胃癌病灶清晰显示出,明确胃癌受累的实际情况,并且还能够显示肿瘤对周围脏器侵犯以及远处转移的情况,可极大地提高胃癌治疗前分期的有效性.

    作者:唐殿宇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研究来自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后患者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在焦虑抑郁评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2.5%,对照组为3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治疗体验感受.

    作者:寇璐萍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麻风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学生对麻风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方法 使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选取我市23所学校的248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开展麻风病知识专题讲座,并进行有关麻风病态度、行为、医学基本知识及预防的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接受宣传教育前、后对麻风病知识的知晓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接受宣传教育前、后对待麻风病患者的行为及态度存在一定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风病健康教育对学生了解麻风病并理解麻风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琴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采用保留乳腺方式治疗副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 分析保留乳腺方式治疗副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6例副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30例接受常规根治性手术(对照组),另外36例患者接受保留乳腺手术治疗(研究组),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激素受体状态、接受放疗的情况差异显著,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结论 保留乳腺方式治疗副乳腺癌的效果较好,相对根治性手术激素受体更加积极、接受放疗的患者更少,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健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探讨优质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10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属于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1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实施优质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再次出血率.结果 观察组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再次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较好.

    作者:王烁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采用SAS、SDS评价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36.63±3.33)分、(36.66±3.29)分,SDS评分分别为(40.14±3.51)分、(40.17±3.49)分,经t检验,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35.15±3.15)分、(16.67±2.14)分,SDS评分分别为(39.25±3.44)分、(21.09±1.52)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紧张状态.

    作者:陆程程;万玉华;于成娟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探讨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来我院就医的95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95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应用一般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研究对比两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且实验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护理中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可有效增加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孙学文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不同固定方案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固定方案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治疗的意愿将其分为3组,即石膏外固定组28例、外固定支架组32例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30例.观察对比3组治疗的优良率.结果 外固定支架组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治疗的优良率93.75%、96.67%,均高于石膏组71.43%(P<0.05);但外固定支架组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收效更为理想,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邹高校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定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永久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定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永久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气虚血瘀型永久性房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凝、控制心室率、复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定心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无效18例,有效11例,显效24例,总有效率为66.03%;观察组无效5例,有效17例,显效31例,总有效率为90.57%;经χ2检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65,P=0.025).结论 在气虚血瘀型永久性房颤患者中采用抗凝、控制心室率、复律治疗基础上加以定心汤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朱春娥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质量持续改进对提高心内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

    目的 分析质量持续改进对提升心内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率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心内科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进行管理,比较在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后,心内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内科中对低年资护士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可明显提升其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极高应用价值.

    作者:蒋萍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 调查并分析盆底重建术对老年子宫脱垂进行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04例老年子宫脱垂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本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的例数为52例,所有患者选择采用盆底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围术期进行常规的观察指导,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围术期配合手术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老年子宫脱垂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采用盆底重建术进行治疗同时为患者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并且提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杜晓玲 刊期: 2017年第2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