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枫
目的:研究并构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康复期延续护理方案,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本研究以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过治疗且处于康复期的6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康复期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康复期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受到延期护理干预。患者出院1年后,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语言功能恢复、脑出血复发、并发症发生、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肢体语言功能恢复率和护理满意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脑出血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康复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依从性,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因而,延续护理模式应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并进一步规范完善,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作者:付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中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分析。对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同时通过为期2年随访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11例患者于手术过程中及时发现症状,接受肝门胆管空肠吻合术或胆管对端吻合术治疗,T 管支撑引流时间在3~7个月,平均为(5.3±0.6)个月。19例患者于术后发现症状,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处理,均置 T 管支撑引流,平均时间为(5.9±0.2)个月。1例患者因腹腔感染严重,术后9个月出现胆管狭窄症状,因胆管炎反复发作诱发肝功能衰竭并死亡,另有2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胆管炎反复发作,构成比为6.67%。结论胆道手术中需要做好对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一旦发生损伤,需要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减轻胆管损伤对患者的伤害。
作者:张原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诊疗工作有了新的突破,诊断正确率和治疗成功率均得到明显提高。本文基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疗现状,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对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与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苏一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测定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 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 磷酸二氢钠溶液(磷酸调 pH 至3.0),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5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50μL。结果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分别在0.048~9.52μg/mL(r=0.9992)、0.051~101.00μg/mL(r=0.9998)、2.51~50.28μg/mL (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定量限分别为2.489、3.671、126.597 ng;检测限分别为0.702、1.018、38.219 ng。牛磺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12%、99.71%,RSD 分别为0.96%、0.62%(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刘小双;蒲旭峰;欧世荣;杨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19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患者正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大限度的延缓疾病的发展。方法根据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结果老年痴呆患者较入院前各症状发展速度得到明显控制。结论系统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雪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发肺炎患儿采用纳络酮结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纳络酮结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症状缓解、惊厥消失、住院病程等方面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获得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上采用纳络酮结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药物进行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肥胖状态下的慢性低水平炎性反应是导致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抗炎脂肪细胞因子在改善肥胖并发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部分抗炎脂肪细胞因子在肥胖并发症中的作用及其主要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商波;李培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灸刺血疗法对苯巴比妥等抗癫痫类药物高敏反应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间22例因服用或肌内注射各种抗癫痫药物所致高敏反应的患者,按照平均数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11例。参照组采用发病急性期激素抗过敏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抗过敏治疗后,同时请中医科医师会诊辩证后采用针灸刺血疗法2个疗程,比较两组30 d 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参照组(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刺血疗法在抗癫痫药物高敏的治疗中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斌;付天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手术方式对盆腔粘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4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和对照组21例(斯塔克剖宫产手术),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子宫破裂、产后出血、胎盘前置、胎盘植入、盆腹腔粘连方面相比差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中应选择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还能够降低盆腹腔粘连情况,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肖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价值。方法将146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 SAS(焦虑自评量表)和 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和干预后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 SAS 和 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 SAS 和 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常规护理前、常规护理后 SAS 和 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可显著缓解或消除负性情绪,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预防肿瘤化疗患者静脉化疗药物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组织开展化疗护理人员参与专科培训,制定并实施化疗药物外渗针对性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实施预防性安全管理措施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仅为1.43%,未发生严重组织损伤,未影响化疗疗程。结论完善化疗护理管理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行为的规范性、预见性,有利于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
作者:孙振慧;赵凤云;彭显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和讨论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观察它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0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患者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姑息治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以及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结果从结果统计可得,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程度以及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让患者在关怀服务中走完人生的后一站。
作者:燕丽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对7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急救并予以针对性护理,设为观察组。另选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急救措施和常规护理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70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没有出现医疗纠纷,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中予以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红枫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8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在常规基础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泮托拉唑静脉滴注)和对照组(采用解痉、抗感染等基础综合治疗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病(HP)清除率、临床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HP 清除率(90.2%)明显高于对照组(77.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8/4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29/40),治疗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出现恶心、口干、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2.2%)相对于对照组(20%)明显偏低(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辛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肛周湿疹的治疗正逐渐朝着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的方向发展,所以临床上应在不互相影响疗效及产生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法治疗。
作者:陈俊宇(综述);王鸿(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分析长春市儿童的矿物质元素的缺乏情况,指导营养的合理调配。方法将长春市3312例0~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取研究儿童的手指末梢血,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血中 Cu、Mg、Ca、Zn、Fe 等5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分析各年龄组间缺乏情况。结果长春市儿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矿物质元素缺乏。不同年龄组中,Zn 及 Fe 的缺乏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1~2岁组和3~6岁组对于 Ca的缺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春市0~6岁儿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矿物质元素缺乏,不同年龄组儿童缺乏的元素稍有不同,应该根据儿童具体缺乏情况进行营养供给。
作者:胡锦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垂体瘤患者通过鼻蝶窦入路方式进行切除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状况的观察以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对于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24例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方式进行垂体瘤切除,且在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治疗以及有关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垂体瘤经鼻蝶窦入路方式切除后,关于脑脊液漏情况的护理体会。结果手术后对于脑脊液漏情况的观察以及护理,患者的体位护理以及下床之前的三步法训练,以及健康教育等五方面,在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对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对脑脊液漏的情况重点关注,一旦发生相关情况,需要及时向医师进行汇报,并对治疗以及护理的方式进行合适的调整。结论对于采用经鼻蝶窦途径进行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需要结合上述五方面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合适的护理。
作者:张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8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椎体形成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安全性及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所有86例患者在术后5~42 h 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其中75例患者腰背疼痛基本消失,另11例患者腰背疼痛得到中度减轻,患者并未有并发症发生。对所有86例患者进行3~5个月时间的随访,患者均未有新骨折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可增强椎体稳定性,恢复伤椎高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源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药患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在提高药品发放质量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实施药患沟通能力培养前领药患者100例,2014年实施药患沟通能力培养后领药患者100例,运用自拟处方药品发放质量调查问卷和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药品发放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等候时间、发放时间以及用药错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9.00%,对照组满意率为77.00%(P<0.05)。结论通过对药患沟通交流能力进行培养,可帮助药患之间更好的沟通交流,明确用药信息,避免用药错误,进而实现对患者满意度和药品发放质量的提升。
作者:杨漫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效果。方法我院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开展规范化护理培训,并实施加强科室文化建设、规范护理沟通培训、健全管理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推行诚信服务、接受意见与建议等优质护理服务手段。结果相对于实施前,实施后病房、手术、门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践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工作满意度的,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从而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进而推动消毒供应中心服务水平和诚信度提高。
作者:徐玲英;唐博;陈玉华;何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