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路径管理在临床中的实施与应用相关问题探讨

陈锦;杨亦春;冯军

关键词:临床路径, 实施意义, 管理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临床的实施。方法总结临床路径的相关理论问题以及遇到的困惑及解决方式。结果以达到明确临床路径的实施意义、探索临床路径工作的管理。结论展望临床路径管理的前景,更好地开展医疗工作的目的。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肺癌患者焦虑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肺癌患者焦虑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肺癌患者100例,给予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围手术期负性心理及睡眠质量。结果①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平均焦虑指数、抑郁指数分别为(71.33±11.38)、(63.18±10.29),均较干预前的(44.76±9.46)、(42.81±9.74)明显改善;②舒适护理干预后PSQI指数为(7.58±1.21),较干预前的(16.45±2.72)明显减低;③舒适护理干预后睡眠障碍率为34%,较干预前的82%,明显降低。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改善睡眠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晓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不同配伍方式对其毒性成分的影响

    传统的中药采用水煎法制备,煎煮的过程会使其中的很多成分发生变化,多种成分的共同存在也可能产生新的化合物。麻黄-附子在临床上是常用的药对,附子又可称为回阳救逆的首选药物,但是其中的双脂型乌头碱有着强烈的毒性,能够引发心律失常。为了降低附子的毒性常常将附子与干姜、人参、甘草等配伍,能够有效的降低毒性,本文主要探讨不同配伍方式对其功效和毒性都有不同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几种进行配伍的方式,然后阐述里对其毒素的分析方法,测定总生物碱、脂型和非脂型生物碱的含量,后根据不同配伍后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王彩云;万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异位妊娠治疗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来诊后分别给予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以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作为终诊断标准,观察腹部B超和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检查的准确性,以及对超声图像进行比较。结果162例异位妊娠阴道B超和腹部B超检查结果与术中直视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腹部B超138例符合诊断,诊断准确率为85.18%,阴道B超152例符合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3.83%。阴道B超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B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B超对附件包块、胚芽、心管搏动、盆腔积液与假孕囊的检出率均高于腹部B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检查结果有更高的准确率,而且对孕囊内结构的检查更加清楚。

    作者:刘小莉;沈建强;马东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麻下儿童斜视矫正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全麻下儿童斜视矫正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对其术前及术后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62例患儿经过精心的护理,平均住院天数为(5.29±1.38)d,治愈60例,治愈率96.77%,1例欠矫,1例过矫,均未发生任何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对行全麻下斜视矫正术的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昕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DSA下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并辅助结肠镜下活检在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在DSA辅助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术后冲洗引流1周,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腹围、立位腹平片等的变化,评定减压效果,再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进一步明确梗阻部位并取活检病理检查后行一期根治手术。结果15例患者经置管减压引流后腹痛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消失;置管后第5天,胃管及肠梗阻导管引流量、腹围、腹部X线所显示梗阻近端肠管横径均明显减少,梗阻症状明显缓解。所有病例缓解后均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为恶性。再行一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下经肛置入减压导管并辅助活检定性在癌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准确、有效、安全、经济的特征,值得推广。

    作者:李旭彤;于海洋;曹双军;王红禄;任正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在妇产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在妇产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3年8月于病房接受护理的病患116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包含58例。其中对照组病患应用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选取优质护理模式,通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并依照焦虑自评量表,比较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焦虑情况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不同护理方式,观察组病患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考焦虑自评量表,观察组病患的焦虑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可以较佳的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减轻病患的焦虑程度,亲近了护患关系,有利于病患的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很高,值得推广。

    作者:万培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关于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比较探讨

    目的:探讨比较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数字法分为参照组(n=36)和治疗组(n=36),2组患者分别选择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LRN)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ORN)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参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相比,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针对局限性肾癌疗效确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BMP9转染脂肪干细胞联合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下颌骨

    目的:评价应用BMP-9基因修饰的ADSCs作为种子细胞,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载体,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来修复大鼠下颌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腺病毒转染的方法把BMP9介导到大鼠脂肪干细胞,使细胞均匀分布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用牙科裂钻在下颌角区制备3 mm ×3 mm的骨缺损区,分别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及BMP9-ADSCs。于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行microCT扫描及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A见大量新生骨,可见成熟骨细胞。实验组B较多新生骨形成,骨细胞接近成熟。对照组骨缺损处基本被纤维组织充填,未见新骨生成。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BMP9转染的大鼠脂肪干细胞复合物植入下颌骨缺损中,可以促进骨缺损修复,增加血管化与骨化。

    作者:何锦泉;丁江峰;欧阳可雄;黄珞;陈伦秋;朴正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内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的防范与处理

    目的:分析内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总结防范与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与分析,分析常见影响患者安全的护理相关因素,针对性制定处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患者出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4%,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管理者应规范制度管理、建立并完善安全评价体系,护理人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程喜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比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关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其治疗后1周的颅内压(15.28±3.12:22.37±3.24)以及致残率程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其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

    作者:马学雷;任胜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风险因素的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

    目的:对急诊科的输液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探讨并探索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20例来我院急诊科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液护理,对观察组首先分析其身体状况并针对潜在风险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案,输液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中发生的不良状况。结果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中,群体规模大的是老年人和小孩,输液时间白天多余晚上,重病患者多余非重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处于焦虑与紧张状态中;对照组患者的不良现象的发生率远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年龄、输液时间、患者病情严重度和心理状态及医院护士的操作水平等因素,针对这些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有利于降低潜在风险带给患者的伤害和威胁,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马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骨盆合并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动脉栓塞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治疗,并均给予外科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24 h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动脉栓塞方法急救,并给予外科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赖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常规治疗和纳洛酮治疗,在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魏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接受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的观察组(n=37)和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n=37)。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退热、咳嗽消退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予以临床运用。

    作者:黄露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护理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中段流量(FEF 25%~75%)和大呼气流速(PEF)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龙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情况。方法分析百色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慢性咳嗽患者400例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性检查,对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咳嗽患者病因明确者382例95.5%,单一病因者358例89.5%,合并原因者24例6.0%,咳嗽变异性哮喘比例高150例37.5%,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16例29.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环境污染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呼吸道疾病是预防成人慢性咳嗽的重点。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措施对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大出血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大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49例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产后2 h、产后24 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研究组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的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大出血概率。

    作者:陆朝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纠纷发生的护患因素和预防措施之管见

    护理纠纷是对未定性或已定性的护理问题,在未作出正式结论之前,医院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发生纠葛或对过失等的不同看法。随着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其医疗需求和期望值也随之提高。患者在追求良好诊治疾病的同时,法律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护理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有必要探讨护理纠纷发生的护患因素和避免措施。

    作者:王铁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药物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药物临床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药物的合理使用将为患者病情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药物分析过程中离不开基因工程、化学药物分析以及中药分析等技术,分析时针对选取的样本进行特殊技术分析。常用的药物分析技术主要有固态性质表征分析、高通量筛选技术、体内样本分析、中药分析以及杂质谱检测分析技术。本文针对相应的药物分析技术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的药物分析者提供意见。

    作者:赵庆华;赵豫;巩伟;吴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联性探究

    目的:研究并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联系,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取所有患者的胃窦部黏膜进行病理检查,并且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70例患者中患有慢性胃炎疾病的患者数量为40例,患有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患者数量为30例。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生具有紧密的联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越高则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胃炎疾病的概率越大。

    作者:彭丽琨;张翠香;陈泽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