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培娟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喂养方式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出生的8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添加任何食物,实行完全母乳喂养。观察组施行补受法,补受新生儿代乳品。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胎便转黄时间、胎便初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3天,第4天、第5天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混合喂养方式的新生儿在胎便初排、胎便转黄等方面数据明显优于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作者:蓝芳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50例冠心病组与50例非冠心病组。对比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异常为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对于脂代谢异常尤其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异常的糖尿病人群,应该及时进行干预,以减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付生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药扶芳藤的凝血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扶芳藤醇提液高、中、低剂量组,测定扶芳藤醇提液对对小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结果扶芳藤醇提液能明显缩短小鼠TT、PT、APTT,增加FIB含量。结论扶芳藤醇提液具有显著的凝血作用。
作者:蒋力群;霍宇;杨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接种率的影响。方法将864例(8月龄~4岁)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2例儿童,对照组运用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社区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有393例儿童接种,接种率为91%,观察组有428例儿童接种,接种率为99.1%,观察组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明显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从而更好的预防麻疹疾病的发生。
作者:程建;彭佳;刘治会;曾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先心病患儿术后腹膜透析的观察与护理方法,从而提高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或者病死率。方法选取50例先心病患儿,分析其术后的情况并统计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总结其术后透析的护理要点。结果本组患儿透析时间为16~231 h,平均为101 h;均全部痊愈出院,住院天数为10~29 d;低蛋白血症患儿有28.0%,电解质紊乱有46.0%,出现腹痛和腹腔感染分别有20.0%和12.0%。结论先心病患儿术后腹膜透析需要对患儿病情密切观察,加强护理,提高患儿术后和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尹雪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接受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的观察组(n=37)和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n=37)。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退热、咳嗽消退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予以临床运用。
作者:黄露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急诊科的输液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探讨并探索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20例来我院急诊科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液护理,对观察组首先分析其身体状况并针对潜在风险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案,输液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中发生的不良状况。结果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中,群体规模大的是老年人和小孩,输液时间白天多余晚上,重病患者多余非重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处于焦虑与紧张状态中;对照组患者的不良现象的发生率远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年龄、输液时间、患者病情严重度和心理状态及医院护士的操作水平等因素,针对这些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有利于降低潜在风险带给患者的伤害和威胁,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马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麻下儿童斜视矫正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对其术前及术后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62例患儿经过精心的护理,平均住院天数为(5.29±1.38)d,治愈60例,治愈率96.77%,1例欠矫,1例过矫,均未发生任何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对行全麻下斜视矫正术的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昕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内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总结防范与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与分析,分析常见影响患者安全的护理相关因素,针对性制定处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患者出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4%,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管理者应规范制度管理、建立并完善安全评价体系,护理人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程喜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快速血糖仪与检验科所测定的血糖结果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80例检测患者,对其先后使用快速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的测定,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快速血糖仪与实验室全自动化分析仪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都可以较为准确合理地测定血糖,结果均有分析价值。
作者:殷卫兵;严鸣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患者血液、脑脊液中分离出真菌种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感染的真菌依次为马尔尼菲青霉菌38.9%(28/72),白假丝酵母菌30.6%(22/72)、新生隐球菌13.9%(10/72)、热带假丝酵母菌8.3%(6/72)、伪热带假丝酵母菌2.8%(2/72)、角膜假丝酵母菌4.2%(3/72),光滑假丝酵母菌1.4%(1/72);标本主要来源于血液中分离出60株(83.3%),脑脊液中分离出12株(16.7%);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以两性霉素B 100%敏感,其次为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稍差。结论艾滋病(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多以马尔尼菲青霉菌38.9%(28/72)和白假丝酵母菌30.6%(22/72)为主,两性霉素B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作者:杨艳秋;徐红英;汪林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参附汤加味汤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并针对不同的基础病或诱因予相应的治疗;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加服参附汤加味治疗,4周为1个疗程。同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疗效、心功能疗效、Lee氏心力衰竭积分总疗效、血清NT-proBNP值和6 min步行试验等方面的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汤加味方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郑文达;甄玉成;邝开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整理我院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实验组患者通过人性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通过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以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程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护理效果显效患者为28例,有效患者为18例,无效患者为2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效果显效患者为12例,有效患者为28例,无效患者为8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通过人性化护理,能够得到比较明显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减轻具有非常高的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梁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有59例成功治愈,1例经治疗无效死亡。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患者护理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琳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微波治疗的方法对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接收的宫颈糜烂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宫颈糜烂的病情均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微波治疗,之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71例(88.75%);有效的有6例(7.50%);无效的有3例(3.75%);总有效率为96.25%;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出现,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的症状,且无效的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对宫颈糜烂患者采用微波治疗,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恢复快、复发率低且无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樱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健康体检者体检项目漏检的原因、对策。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科的受检者10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各5000例,并分别将其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受检者的项目漏检率和对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受检者的健康体检项目漏诊率为5.46%,对服务的满意度为97.12%,与实施人性化管理前相比有显著提高(漏检率和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02%和84.66%),且两组受检者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可能因医院体检中心的管理存在漏洞、受检者对健康体检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医院的环境因素和受检者的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漏检情况的出现,通过制定个性化管理措施,并对医院和受检者实施针对性管理和改革,实现健康体检项目漏检率的降低和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温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在DSA辅助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术后冲洗引流1周,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腹围、立位腹平片等的变化,评定减压效果,再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进一步明确梗阻部位并取活检病理检查后行一期根治手术。结果15例患者经置管减压引流后腹痛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消失;置管后第5天,胃管及肠梗阻导管引流量、腹围、腹部X线所显示梗阻近端肠管横径均明显减少,梗阻症状明显缓解。所有病例缓解后均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为恶性。再行一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下经肛置入减压导管并辅助活检定性在癌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准确、有效、安全、经济的特征,值得推广。
作者:李旭彤;于海洋;曹双军;王红禄;任正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工作执行力、服务沟通以及设备环境、规章制度等主、客观角度入手,通过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结论重视实施并推进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是降低重症患者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谷文燕;陈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护士在儿童保健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是健康宣教的执行者;温馨、整洁、舒适就诊环境的营造者;儿童健康信息采集及保健手段的实施者;数据统计、汇总、上报和资料留存、保管的履行者;重点专科创建及科研工作的参与者;院内感染控制的前锋;服务质量和安全保证的后卫。作为一个儿童保健科的护士要有爱岗敬业的思想素质、过硬的综合业务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优质的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儿童保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曾德秀;查晓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应用鼻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23例(57.5%),有效15例(37.5%),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通气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术后2个月再出血率以及总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较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治疗具有止血迅速、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临床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瑞;赵俊亭;许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