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爱军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有59例成功治愈,1例经治疗无效死亡。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患者护理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琳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健康体检者体检项目漏检的原因、对策。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科的受检者10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各5000例,并分别将其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受检者的项目漏检率和对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受检者的健康体检项目漏诊率为5.46%,对服务的满意度为97.12%,与实施人性化管理前相比有显著提高(漏检率和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02%和84.66%),且两组受检者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可能因医院体检中心的管理存在漏洞、受检者对健康体检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医院的环境因素和受检者的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漏检情况的出现,通过制定个性化管理措施,并对医院和受检者实施针对性管理和改革,实现健康体检项目漏检率的降低和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温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细胞毒药物配制中心对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作用。方法观察细胞毒药物配制中心刚投入使用前及1年后,护士外周血计数及脱发、腹胀、皮疹、咽喉痛、眼睑充血、皮肤瘙痒发生率。结果细胞毒药物配制中心使用前后暴露组、防护组护士外周血分类计数、护士脱发、皮疹、眼睑充血、皮肤瘙痒发生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胀、咽喉痛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毒药物配制中心对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所产生的骨髓抑制、脱发、皮疹、眼睑充血及皮肤瘙痒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比喻教学法在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进行比喻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性教学实验,通过对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及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理论考试成绩及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高于对照组。结论比喻教学法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应变力,同时能增添学习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适合在产科学教学过程中开展。
作者:简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临床的实施。方法总结临床路径的相关理论问题以及遇到的困惑及解决方式。结果以达到明确临床路径的实施意义、探索临床路径工作的管理。结论展望临床路径管理的前景,更好地开展医疗工作的目的。
作者:陈锦;杨亦春;冯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工作执行力、服务沟通以及设备环境、规章制度等主、客观角度入手,通过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结论重视实施并推进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是降低重症患者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谷文燕;陈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的延续性对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对护理满意度与治疗依从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疾病防治知识、自我管理、遵医嘱服药优于对照组(P<0.05);鼻出血复发率及再次住院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延续性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鼻出血复发率及再次住院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韦春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入院后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卒中评分为(7.2±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7.5±1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有效率为39.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有效率为69.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51.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级康复整体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效果,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边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患者131例,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5例,手术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观察组6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患者治疗感受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利用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操作技术、心理服务以及环境等方面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2=8.6113,P=0.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患者血液、脑脊液中分离出真菌种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感染的真菌依次为马尔尼菲青霉菌38.9%(28/72),白假丝酵母菌30.6%(22/72)、新生隐球菌13.9%(10/72)、热带假丝酵母菌8.3%(6/72)、伪热带假丝酵母菌2.8%(2/72)、角膜假丝酵母菌4.2%(3/72),光滑假丝酵母菌1.4%(1/72);标本主要来源于血液中分离出60株(83.3%),脑脊液中分离出12株(16.7%);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以两性霉素B 100%敏感,其次为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稍差。结论艾滋病(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多以马尔尼菲青霉菌38.9%(28/72)和白假丝酵母菌30.6%(22/72)为主,两性霉素B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作者:杨艳秋;徐红英;汪林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快速血糖仪与检验科所测定的血糖结果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80例检测患者,对其先后使用快速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的测定,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快速血糖仪与实验室全自动化分析仪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都可以较为准确合理地测定血糖,结果均有分析价值。
作者:殷卫兵;严鸣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病毒侵入机体后对神经组织和皮肤组织有较强的亲合力,亲神经者可致带状疱疹等皮肤病的发生,亲皮肤者则形成疣类。外用药是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重要手段,疣、单纯疱疹等常见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常以外用药为主[1]。此时要了解各种主药的作用、性质和浓度,针对不同病毒性皮肤病造成的皮损不同选择合适的剂型给予的局部对症治疗。临床实践中,亦可选用免疫治疗法。
作者:郭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瑞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瑞替普酶治疗,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瑞替普酶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CK-MB、cTnI提高程度较对照组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少。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瑞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确切。
作者:苑莉莉;吴波;张立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联系,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取所有患者的胃窦部黏膜进行病理检查,并且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70例患者中患有慢性胃炎疾病的患者数量为40例,患有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患者数量为30例。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生具有紧密的联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越高则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胃炎疾病的概率越大。
作者:彭丽琨;张翠香;陈泽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常规治疗和纳洛酮治疗,在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魏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参附汤加味汤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并针对不同的基础病或诱因予相应的治疗;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加服参附汤加味治疗,4周为1个疗程。同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疗效、心功能疗效、Lee氏心力衰竭积分总疗效、血清NT-proBNP值和6 min步行试验等方面的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汤加味方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郑文达;甄玉成;邝开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喂养方式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出生的8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添加任何食物,实行完全母乳喂养。观察组施行补受法,补受新生儿代乳品。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胎便转黄时间、胎便初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3天,第4天、第5天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混合喂养方式的新生儿在胎便初排、胎便转黄等方面数据明显优于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作者:蓝芳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骨盆合并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动脉栓塞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治疗,并均给予外科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24 h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动脉栓塞方法急救,并给予外科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赖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药扶芳藤的凝血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扶芳藤醇提液高、中、低剂量组,测定扶芳藤醇提液对对小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结果扶芳藤醇提液能明显缩短小鼠TT、PT、APTT,增加FIB含量。结论扶芳藤醇提液具有显著的凝血作用。
作者:蒋力群;霍宇;杨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护理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中段流量(FEF 25%~75%)和大呼气流速(PEF)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龙巍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