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新岩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上肢动脉栓塞采用溶栓治疗的效果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上肢动脉栓塞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给予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20例患儿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的患儿19例(95.00%),且完全恢复其上肢功能,剩余1例患儿手指指尖组织产生坏死,但是经过治疗,痊愈出院。护理满意度为100.00%。结论在新生儿上肢动脉栓塞治疗中采用溶栓方式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方法,可将栓塞症状改善,对上肢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永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有59例成功治愈,1例经治疗无效死亡。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患者护理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琳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患者131例,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5例,手术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观察组6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患者治疗感受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利用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操作技术、心理服务以及环境等方面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2=8.6113,P=0.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健康体检者体检项目漏检的原因、对策。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科的受检者10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各5000例,并分别将其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受检者的项目漏检率和对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受检者的健康体检项目漏诊率为5.46%,对服务的满意度为97.12%,与实施人性化管理前相比有显著提高(漏检率和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02%和84.66%),且两组受检者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可能因医院体检中心的管理存在漏洞、受检者对健康体检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医院的环境因素和受检者的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漏检情况的出现,通过制定个性化管理措施,并对医院和受检者实施针对性管理和改革,实现健康体检项目漏检率的降低和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温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24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20例研究组组120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三联抗溃疡治疗,研究组给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四联抗溃疡治疗。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胃溃疡治愈率92.5%、100%,相应的HP根除率分别6.7%、70.8%;治疗后胃溃疡症状评分为(1.6±0.1)、(2.5±0.8);以上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认为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枸橼酸铋钾及奥美拉唑四联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的消化性溃疡治疗疗效肯定。
作者:陈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病毒侵入机体后对神经组织和皮肤组织有较强的亲合力,亲神经者可致带状疱疹等皮肤病的发生,亲皮肤者则形成疣类。外用药是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重要手段,疣、单纯疱疹等常见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常以外用药为主[1]。此时要了解各种主药的作用、性质和浓度,针对不同病毒性皮肤病造成的皮损不同选择合适的剂型给予的局部对症治疗。临床实践中,亦可选用免疫治疗法。
作者:郭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肺癌患者焦虑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肺癌患者100例,给予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围手术期负性心理及睡眠质量。结果①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平均焦虑指数、抑郁指数分别为(71.33±11.38)、(63.18±10.29),均较干预前的(44.76±9.46)、(42.81±9.74)明显改善;②舒适护理干预后PSQI指数为(7.58±1.21),较干预前的(16.45±2.72)明显减低;③舒适护理干预后睡眠障碍率为34%,较干预前的82%,明显降低。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改善睡眠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晓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情况。方法分析百色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慢性咳嗽患者400例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性检查,对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咳嗽患者病因明确者382例95.5%,单一病因者358例89.5%,合并原因者24例6.0%,咳嗽变异性哮喘比例高150例37.5%,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16例29.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环境污染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呼吸道疾病是预防成人慢性咳嗽的重点。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有硫基的氨基酸,其升高可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黏附性与聚集性增高,从而促使血栓形成[1]。高Hcy血症指Hcy水平在10μmol/L以上,H型高血压指伴有高Hcy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2],H型高血压约占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的75%[3],是诱发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的元凶,随着血液中Hcy水平的提高,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不断增大,Hcy每升高5μmol/L,脑卒中风险增加59%[4]。MTHFR 677TT基因型与脑卒中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5],MTHFR是Hcy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其活性减弱或消失,可导致Hcy代谢失常,引起Hcy升高,我国居民该基因型的携带率约为25%,远高于西方国家10%~16%的水平。脑卒中每年给我国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达400亿元以上,如果H型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脑卒中的发病可以减少72%。因此在我国开展H型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作者:刘凌云;李天民;王一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关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其治疗后1周的颅内压(15.28±3.12:22.37±3.24)以及致残率程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其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
作者:马学雷;任胜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整理我院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实验组患者通过人性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通过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以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程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护理效果显效患者为28例,有效患者为18例,无效患者为2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效果显效患者为12例,有效患者为28例,无效患者为8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通过人性化护理,能够得到比较明显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减轻具有非常高的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梁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联系,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取所有患者的胃窦部黏膜进行病理检查,并且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70例患者中患有慢性胃炎疾病的患者数量为40例,患有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患者数量为30例。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生具有紧密的联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越高则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胃炎疾病的概率越大。
作者:彭丽琨;张翠香;陈泽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比喻教学法在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进行比喻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性教学实验,通过对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及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理论考试成绩及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高于对照组。结论比喻教学法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应变力,同时能增添学习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适合在产科学教学过程中开展。
作者:简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药物临床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药物的合理使用将为患者病情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药物分析过程中离不开基因工程、化学药物分析以及中药分析等技术,分析时针对选取的样本进行特殊技术分析。常用的药物分析技术主要有固态性质表征分析、高通量筛选技术、体内样本分析、中药分析以及杂质谱检测分析技术。本文针对相应的药物分析技术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的药物分析者提供意见。
作者:赵庆华;赵豫;巩伟;吴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内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总结防范与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与分析,分析常见影响患者安全的护理相关因素,针对性制定处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患者出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4%,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管理者应规范制度管理、建立并完善安全评价体系,护理人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程喜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低颅压综合征的MR诊断及征象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低颅压综合征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MR的诊断及征象表现。结果该30例患者的MR均表现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其中呈现脑下垂征象的有15例,伴有硬膜下积液的有10例,伴有硬膜下血肿的有5例。结论 MR应用于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及征象研究,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韩纯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工作执行力、服务沟通以及设备环境、规章制度等主、客观角度入手,通过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结论重视实施并推进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是降低重症患者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谷文燕;陈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先心病患儿术后腹膜透析的观察与护理方法,从而提高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或者病死率。方法选取50例先心病患儿,分析其术后的情况并统计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总结其术后透析的护理要点。结果本组患儿透析时间为16~231 h,平均为101 h;均全部痊愈出院,住院天数为10~29 d;低蛋白血症患儿有28.0%,电解质紊乱有46.0%,出现腹痛和腹腔感染分别有20.0%和12.0%。结论先心病患儿术后腹膜透析需要对患儿病情密切观察,加强护理,提高患儿术后和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尹雪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疏肝理气健脾配方与西药联合治疗脂肪肝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共收治的60例脂肪肝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理气健脾配方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血脂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脂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脂肪肝患者给予疏肝理气健脾配方与西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降血脂,改善肝功能。
作者:胡青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深入分析肺功能严重减低对肺癌手术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部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通过肺功能测定的方式,将患者按照肺功能正常以及肺功能严重减低进行分组。80例患者中,共50例患者肺功能正常,设置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肺功能严重减低,设置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前7~14 d内接受针对性的肺功能改善治疗。对两组患者采取肺癌手术的方式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为6.67%(2/3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功能严重减低并未对肺癌手术的危险性造成影响。同时,相较于全肺切除术,肺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对肺叶切除术的耐受度更高,值得重点应用。
作者:张泉河;尹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