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英;张敏敏;赵琳
目的:分析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行急诊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57±0.73)min、(7.48±2.36)min、(35.4±2.2)min、(11.82±3.45)min,均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0.48±0.26)min、(3.84±1.17)min、(23.7±1.3)min、(8.41±2.23)min,组间比较(P<0.05),对照组院内急性心肌梗死的再发率16%、院内再PCI率22%高于观察组的2%、5%,组间比较,P<0.05。结论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缩短了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了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和院内PCI治疗的再发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曲琦;崔云;宋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本院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2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评价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5.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6.7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8.2 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6.3周;Harris评分平均89.2分,优8例,良13例,可2例。结论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绪斌;张龙;李超;云得才;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将患者疼痛量化,规范疼痛护理,保证患者的疼痛得到及时有效干预。方法将数字评定量表(NRS)、视觉模拟法(VAS)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RS-R)三种疼痛评估方法应用于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中。在获取患者疼痛评估分值后,根据所得分值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疼痛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评估及处置,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结论疼痛评估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将患者主观症状量化,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直观、量化的资料,使患者的疼痛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评估和医疗处置,对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许丽;李碧霞;林素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水平比较无差异性(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其中,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其中,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提高患者的白细胞介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兴梅;李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针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析其临床诊治方法以及疾病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41例):临床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A1组(观察组41例):临床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针对性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ALT与AST等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A1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A2组患者(P<0.05);在ALT以及AST指标方面,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明显(P<0.05);A1组优于A2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表现出多样化特点,在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实施综合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选择联合治疗的方法可以获得确切效果。
作者:彭朝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干预防止脑出血后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病程中出现脑疝者60例,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GOSⅠ级、ADLⅢ~Ⅴ级比率较对照组更低,ADLⅠ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后脑疝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探讨精神病患者治疗阶段的临床特点及通过特殊护理所达到的效果。
作者:姜泽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长春市中医院2014年1~12月接收的48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患者均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住院天数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0.5±3.5)d;总有效率为79.2%。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5±1.5)d;总有效率为91.7%。研究组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学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10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各53例。观察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观察组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冠心病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脂质逐渐积累沉着在动脉内壁上并形成白色斑块,冠状动脉发生狭窄和阻塞,冠状动脉发生功能性改变,影响正常血液循坏致使心脏缺血缺氧的一种循环系统疾病。目前可供选择的冠心病内科治疗方法较多,需综合多种因素才能选择较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3p缺失区基因传感器,早发现人类个体的基因缺失,以便预测、预防肺癌的发生,即使有早期肺癌,本人积极参与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方法采用电化学中的循环伏安法与金电极的自组装法对缺失的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自组装的金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可检测出缺失的靶基因。结论对3p多个缺失基因的检测,可早预防、预测、治疗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琼;伍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点的乳腺癌亚型,具有侵袭性高、进展快,预后差的特征。手术及放疗是其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由于不能获益于内分泌治疗及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化疗为唯一推荐的全身治疗方法,许多靶向药物也正在探索中。本文就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预后作一综述,并对目前推荐的治疗策略及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一概括。
作者:韵文萍;祁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伟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87例,对其均进行1年的系统护理干预,之后观察并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依从性及其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的影响。结果干预后患者依从性好的概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各项用药依从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好的概率也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用药依从度,而且对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控制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妊高征产妇90例,接收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变化情况、总满意度以及产后出血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在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孙莹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根治手术和并发症的发生与临床疗效。方法对554例急慢性副鼻窦炎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54例,上颌窦炎548例(95.3%),并发症200例(36.4%),15岁以下16例(8%),16岁以上184例(91.9%)。成年人的上颌窦炎发病率以及并发症明显高于儿童,高龄患者眼部并发症较多,这与患病时间长、发病次数多有直接关系。结论上颌窦炎是副鼻窦炎的高发病窦腔,中老年患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增加,高龄患者眼病并发症突出。对上颌窦炎患者应及时做穿刺冲洗与根治手术。
作者:潘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和讨论使用硝酸咪康唑对脚气及灰指甲患者加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014年期我院共计接收常规性治疗及硝酸咪康唑治疗治疗的脚气及灰指甲患者各50例,分别被纳入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00%,而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相比较下观察组显著更高,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硝酸咪康唑可以提高治疗脚气及灰指甲的总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夏美玲;王丽娟;安家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确定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种类并确定其降解因素。方法 TLC法分离获取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样品,利用MS1初步确定其种类,通过标准品与样品MS2图、HPLC图对比确定其结构,并通过强制降解试验确定其降解因素。结果有关物质样品纯度达92.61%,确证为4-异丁基苯乙酮,高温是右旋布洛芬降解的主要因素。结论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为4-异丁基苯乙酮,贮存时应避免高温。
作者:赵青;王芳;王锐利;张丽锋;张淑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70例,其中有35例产妇首次剖宫产采取的是子宫下段纵切口手术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另外35例产妇首次剖宫产采取的是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对比2种不同的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程度低于对照组产妇。结论首次剖宫产采取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能够降低再次剖宫产的风险,能够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产妇腹腔粘连率,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首次剖宫产中,应首选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该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付玉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乳腺癌切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96例,根据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患者都给予乳腺癌切除手术且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护理观察时间为14 d。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都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于知识教育、评估干预、沟通合作、人际交流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
作者:颜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