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张绪斌;张龙;李超;云得才;赵明

关键词: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 基底部骨折, 髓内钉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本院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2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评价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5.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6.7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8.2 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6.3周;Harris评分平均89.2分,优8例,良13例,可2例。结论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规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与分析常规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患者96例,按随机数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体化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个体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个体化护理组术前2 h及术后3 d所得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个体化护理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常规护理相比,个体化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提高,促进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钼靶X线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肿瘤鉴定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并于术前经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乳腺肿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理检查确诊发现恶性39例,良性31例,乳腺钼靶X线摄影结果与金标准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0.00%(56/70)。乳腺肿瘤钼靶X线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9.49%、80.65%、80.00%。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对早期乳腺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牟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精神病患者治疗阶段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探讨精神病患者治疗阶段的临床特点及通过特殊护理所达到的效果。

    作者:姜泽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肺癌3p缺失区基因传感器的研究

    目的:研究3p缺失区基因传感器,早发现人类个体的基因缺失,以便预测、预防肺癌的发生,即使有早期肺癌,本人积极参与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方法采用电化学中的循环伏安法与金电极的自组装法对缺失的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自组装的金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可检测出缺失的靶基因。结论对3p多个缺失基因的检测,可早预防、预测、治疗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琼;伍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防止脑出血后脑疝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干预防止脑出血后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病程中出现脑疝者60例,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GOSⅠ级、ADLⅢ~Ⅴ级比率较对照组更低,ADLⅠ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后脑疝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52例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结果,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预后恢复情况。结果52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84.6%。结论要结合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方法诊断结果提高诊断正确率,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以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146例心肌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能起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的效果,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兴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在消化道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长春市中医院2014年1~12月接收的48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患者均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住院天数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0.5±3.5)d;总有效率为79.2%。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5±1.5)d;总有效率为91.7%。研究组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学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蛇床子素凝胶剂的处方优选研究

    目的:优化蛇床子素凝胶剂的处方。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接受液中蛇床子素的含量,考察不同浓度卡波姆、不同促渗剂单用及合用对经皮渗透的影响,以透皮速率Jss为指标优化蛇床子素凝胶剂处方,并对蛇床子素凝胶剂物理性质进行表征。结果0.5%卡波姆的透皮速率较高;几种不同的促渗剂对蛇床子素凝胶剂透皮吸收具有促进作用,促渗剂单用考察中,氮酮:3%>5%>1%,油酸:5%>1%>10%,冰片:3%>5%>1%,合用考察中:5%异丙醇+3%冰片>5%,2%异丙醇+3%氮酮>3%氮酮+5%油酸。结论5%异丙醇与3%冰片合用后,促渗效果较二者单用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为蛇床子素经皮给药制剂处方设计提供依据。

    作者:张锦炳;廖丰蕴;张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24 h差别时间护士排班方法在老年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24 h差别时间排班对老年重症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及重症医学科(ICU)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在ICU传统每班8 h的基础上改革排班制度,分护士长班、总务班、办公班、A班、B班等,其中A班时长13 h 15 min,B班时长11 h 15 min,用排班改革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满足生活需求、满足心理需求4个方面的满意度和排班改革后4个方面的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排班改革前调查了336例患者,资料完整的有328例,排班改革后有296例患者填写了满意度调查表,资料完整的有282例,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了二者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满足生活需求、满足心理需求4个方面的等级分值,改革排班后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P<0.001)。结论24 h差别时间护士排班法在ICU能够促进护士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提高老年危重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凤朱;周玉枝;刘雯青;林慧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变性期)的临床康复治疗报道

    目的:研究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变性期)临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变性期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研究各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结果四种康复治疗方法均能使患者CT检查结果有所改变,其中联合组具有更高的痊愈率,但是CT结果改变与疗效之间不存在关系,因此无法作为疾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结论在对变性期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进行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不能以CT结果作为疾病治疗效果的判断依据,仅能将其作为诊断依据。

    作者:陈维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IgA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中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基线方面,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且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方面,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IgA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尿蛋白基线水平更高,单纯的中医治疗更适合较轻早期的IgA肾病患者。

    作者:胡顺喜;盛新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冠心病内科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及其疗效分析

    冠心病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脂质逐渐积累沉着在动脉内壁上并形成白色斑块,冠状动脉发生狭窄和阻塞,冠状动脉发生功能性改变,影响正常血液循坏致使心脏缺血缺氧的一种循环系统疾病。目前可供选择的冠心病内科治疗方法较多,需综合多种因素才能选择较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行急诊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57±0.73)min、(7.48±2.36)min、(35.4±2.2)min、(11.82±3.45)min,均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0.48±0.26)min、(3.84±1.17)min、(23.7±1.3)min、(8.41±2.23)min,组间比较(P<0.05),对照组院内急性心肌梗死的再发率16%、院内再PCI率22%高于观察组的2%、5%,组间比较,P<0.05。结论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缩短了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了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和院内PCI治疗的再发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曲琦;崔云;宋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70例,其中有35例产妇首次剖宫产采取的是子宫下段纵切口手术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另外35例产妇首次剖宫产采取的是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对比2种不同的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程度低于对照组产妇。结论首次剖宫产采取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能够降低再次剖宫产的风险,能够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产妇腹腔粘连率,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首次剖宫产中,应首选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该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付玉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深入探讨针对重症脑血管患者,运用询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重症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及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制定专业的护理计划,然后就护理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终40例患者有效存活36例,存活率90.00%,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结论借助询证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丽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换药的舒适护理观察

    目的: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换药进行舒适护理,探讨其效果。方法将30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300例患者均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观察组150例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15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疼痛情况。结果予以舒适护理模式的观察组150例患者中140例对护理效果表示满意,总满意度为93.33%,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50例患者中112例患者对护理效果表示满意,总满意度为74.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肺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胸片、血常规、体温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少,研究组家属对疾病掌握达标及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

    作者:谭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针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析其临床诊治方法以及疾病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41例):临床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A1组(观察组41例):临床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针对性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ALT与AST等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A1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A2组患者(P<0.05);在ALT以及AST指标方面,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明显(P<0.05);A1组优于A2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表现出多样化特点,在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实施综合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选择联合治疗的方法可以获得确切效果。

    作者:彭朝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硝酸咪康唑治疗脚气及灰指甲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和讨论使用硝酸咪康唑对脚气及灰指甲患者加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014年期我院共计接收常规性治疗及硝酸咪康唑治疗治疗的脚气及灰指甲患者各50例,分别被纳入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00%,而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相比较下观察组显著更高,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硝酸咪康唑可以提高治疗脚气及灰指甲的总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夏美玲;王丽娟;安家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