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钼靶X线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牟灿

关键词:X线摄影, 早期乳腺癌, 微钙化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肿瘤鉴定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并于术前经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乳腺肿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理检查确诊发现恶性39例,良性31例,乳腺钼靶X线摄影结果与金标准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0.00%(56/70)。乳腺肿瘤钼靶X线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9.49%、80.65%、80.00%。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对早期乳腺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妇产科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水平比较无差异性(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其中,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其中,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提高患者的白细胞介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兴梅;李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52例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结果,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预后恢复情况。结果52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84.6%。结论要结合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方法诊断结果提高诊断正确率,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以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疼痛评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将患者疼痛量化,规范疼痛护理,保证患者的疼痛得到及时有效干预。方法将数字评定量表(NRS)、视觉模拟法(VAS)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RS-R)三种疼痛评估方法应用于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中。在获取患者疼痛评估分值后,根据所得分值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疼痛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评估及处置,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结论疼痛评估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将患者主观症状量化,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直观、量化的资料,使患者的疼痛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评估和医疗处置,对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许丽;李碧霞;林素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及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8例患者遵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阑尾炎手术护理,观察组则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然后将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进行评估。结果手术前两组的生存质量简表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手术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对于此类手术患者术后具有更为积极的影响作用。

    作者:王宏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行急诊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57±0.73)min、(7.48±2.36)min、(35.4±2.2)min、(11.82±3.45)min,均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0.48±0.26)min、(3.84±1.17)min、(23.7±1.3)min、(8.41±2.23)min,组间比较(P<0.05),对照组院内急性心肌梗死的再发率16%、院内再PCI率22%高于观察组的2%、5%,组间比较,P<0.05。结论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缩短了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了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和院内PCI治疗的再发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曲琦;崔云;宋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并分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87例,对其均进行1年的系统护理干预,之后观察并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依从性及其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的影响。结果干预后患者依从性好的概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各项用药依从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好的概率也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用药依从度,而且对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控制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变性期)的临床康复治疗报道

    目的:研究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变性期)临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变性期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研究各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结果四种康复治疗方法均能使患者CT检查结果有所改变,其中联合组具有更高的痊愈率,但是CT结果改变与疗效之间不存在关系,因此无法作为疾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结论在对变性期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进行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不能以CT结果作为疾病治疗效果的判断依据,仅能将其作为诊断依据。

    作者:陈维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IL-17、IL-35及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IL-17、IL-35和hs-CRP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152例冠心病患者(AMI组52例,UA组64例,SA组36例)和4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IL-17、IL-35水平进行检测;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血清中IL-17和IL-35水平呈明显负相关,IL-17与hs-CRP的水平呈正相关,IL-35与hs-CRP的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IL-17、IL-35和hs-CRP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大军;车航;付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对乳腺癌切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乳腺癌切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96例,根据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患者都给予乳腺癌切除手术且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护理观察时间为14 d。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都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于知识教育、评估干预、沟通合作、人际交流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

    作者:颜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目的:探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本院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2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评价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5.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6.7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8.2 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6.3周;Harris评分平均89.2分,优8例,良13例,可2例。结论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绪斌;张龙;李超;云得才;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146例心肌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能起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的效果,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兴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的研究

    目的:确定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种类并确定其降解因素。方法 TLC法分离获取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样品,利用MS1初步确定其种类,通过标准品与样品MS2图、HPLC图对比确定其结构,并通过强制降解试验确定其降解因素。结果有关物质样品纯度达92.61%,确证为4-异丁基苯乙酮,高温是右旋布洛芬降解的主要因素。结论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为4-异丁基苯乙酮,贮存时应避免高温。

    作者:赵青;王芳;王锐利;张丽锋;张淑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副鼻窦炎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分析与进展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根治手术和并发症的发生与临床疗效。方法对554例急慢性副鼻窦炎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54例,上颌窦炎548例(95.3%),并发症200例(36.4%),15岁以下16例(8%),16岁以上184例(91.9%)。成年人的上颌窦炎发病率以及并发症明显高于儿童,高龄患者眼部并发症较多,这与患病时间长、发病次数多有直接关系。结论上颌窦炎是副鼻窦炎的高发病窦腔,中老年患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增加,高龄患者眼病并发症突出。对上颌窦炎患者应及时做穿刺冲洗与根治手术。

    作者:潘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在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妊高征产妇90例,接收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变化情况、总满意度以及产后出血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在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孙莹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肛瘘经直肠超声诊断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肛瘘经直肠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160例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确诊的肛瘘患者,对患者进行腔内直肠常规超声检查,分析超声检查肛瘘的准确性。结果直肠超声诊断的患者中有136例患者的瘘管位置被正确诊断,24例患者被误诊,诊断有效率达85.00%;对患者病情的主管诊断156例诊断准确,4例被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7.50%;对支管的诊断中140例准确诊断,20例被误诊,诊断准确率达87.50%。结论肛瘘经直肠超声检查过程快捷,方法简单,在无需患者准备的情况下即可为患者进行检查,为患者术前提供瘘管的定位影像信息,对提高临床诊断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付小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防止脑出血后脑疝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干预防止脑出血后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病程中出现脑疝者60例,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GOSⅠ级、ADLⅢ~Ⅴ级比率较对照组更低,ADLⅠ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后脑疝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某区人乳头瘤状病毒基因型的分布研究

    目的:了解楚雄地区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感染状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楚雄州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1936例女性患者进行23种HPV(低危型6、11、42、43、81,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53、66、73、82、83)基因型的分型检测,分析常见感染亚型和分布特点。结果研究人群HPV感染总阳性率为18.8%,常见的5种高危型为52、58、16、53、51;常见的2种低危型为81、42。单重感染的比例为87.3%,多重感染的比例为12.7%。结论楚雄地区HPV感染亚型有独特的区域分布特点,HPV 52和58型有相当高的流行率,值得重视。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常规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与分析常规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患者96例,按随机数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体化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个体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个体化护理组术前2 h及术后3 d所得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个体化护理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常规护理相比,个体化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提高,促进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临床价值评析

    目的:分析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均采取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手术。膀胱肿瘤复发3例,由于膀胱癌转移死亡1例。术前IPSS评分为(24.22±3.45)分,术后为(3.12±0.34)分,手术前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文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伟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