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防止脑出血后脑疝的临床效果

李艳艳

关键词:脑出血, 脑疝,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干预防止脑出血后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病程中出现脑疝者60例,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GOSⅠ级、ADLⅢ~Ⅴ级比率较对照组更低,ADLⅠ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后脑疝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乳腺增生100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乳腺增生10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院门诊诊断为乳腺增生症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基础治疗为中药内服,研究组加用外敷治疗。对比两组乳腺增生症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乳腺增生症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8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月经紊乱、1例腹泻;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月经紊乱、1例腹泻、1例恶心。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作者:陈进;周丽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股静脉单针双腔置管在血液灌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股静脉单针双腔置管在血液灌流中的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130例急性中毒患者均使用益心达11.5Fr单针双腔透析导管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行血液灌流2~3次,每次持续2~2.5 h,留置5~7 d。结果5例患者出现穿刺处血肿,5例患者因燥动不安出现血流量不足通过使用镇静剂改变导管位置,继续治疗。1例导管阻塞。穿刺处感染1例及导管脱落1例。结论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及建立血起灌流量充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做好股静脉单针双腔置管护理可保证血液灌流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刘国英;张敏敏;赵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10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各53例。观察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观察组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常规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与分析常规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患者96例,按随机数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体化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个体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个体化护理组术前2 h及术后3 d所得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个体化护理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常规护理相比,个体化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提高,促进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并研究综合护理在妊娠高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医治妊娠高压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护理方法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如心理、生命体征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结果临床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产后血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综合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晓华;王成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防止脑出血后脑疝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干预防止脑出血后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病程中出现脑疝者60例,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GOSⅠ级、ADLⅢ~Ⅴ级比率较对照组更低,ADLⅠ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后脑疝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伟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曲生论治郁证经验小结

    目的:探讨并总结曲生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郁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确诊为郁病的患者进行临床病案整理,总结曲生教授对郁病分为五型论治。结果曲生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郁病不同证型疗效显著。结论小柴胡汤加减从脾胃、肝肾等多脏协同的角度论治郁病,为中药治疗心身疾患提供了新思路和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李宝华;曲东辉;陈宇光;蒋萌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疼痛评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将患者疼痛量化,规范疼痛护理,保证患者的疼痛得到及时有效干预。方法将数字评定量表(NRS)、视觉模拟法(VAS)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RS-R)三种疼痛评估方法应用于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中。在获取患者疼痛评估分值后,根据所得分值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疼痛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评估及处置,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结论疼痛评估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将患者主观症状量化,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直观、量化的资料,使患者的疼痛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评估和医疗处置,对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许丽;李碧霞;林素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换药的舒适护理观察

    目的: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换药进行舒适护理,探讨其效果。方法将30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300例患者均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观察组150例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15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疼痛情况。结果予以舒适护理模式的观察组150例患者中140例对护理效果表示满意,总满意度为93.33%,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50例患者中112例患者对护理效果表示满意,总满意度为74.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对乳腺癌切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乳腺癌切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96例,根据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患者都给予乳腺癌切除手术且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护理观察时间为14 d。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都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于知识教育、评估干预、沟通合作、人际交流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

    作者:颜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在消化道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长春市中医院2014年1~12月接收的48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患者均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住院天数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0.5±3.5)d;总有效率为79.2%。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5±1.5)d;总有效率为91.7%。研究组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学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及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8例患者遵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阑尾炎手术护理,观察组则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然后将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进行评估。结果手术前两组的生存质量简表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手术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对于此类手术患者术后具有更为积极的影响作用。

    作者:王宏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究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择取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更好,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肺癌3p缺失区基因传感器的研究

    目的:研究3p缺失区基因传感器,早发现人类个体的基因缺失,以便预测、预防肺癌的发生,即使有早期肺癌,本人积极参与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方法采用电化学中的循环伏安法与金电极的自组装法对缺失的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自组装的金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可检测出缺失的靶基因。结论对3p多个缺失基因的检测,可早预防、预测、治疗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琼;伍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的研究

    目的:确定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种类并确定其降解因素。方法 TLC法分离获取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样品,利用MS1初步确定其种类,通过标准品与样品MS2图、HPLC图对比确定其结构,并通过强制降解试验确定其降解因素。结果有关物质样品纯度达92.61%,确证为4-异丁基苯乙酮,高温是右旋布洛芬降解的主要因素。结论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为4-异丁基苯乙酮,贮存时应避免高温。

    作者:赵青;王芳;王锐利;张丽锋;张淑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副鼻窦炎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分析与进展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根治手术和并发症的发生与临床疗效。方法对554例急慢性副鼻窦炎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54例,上颌窦炎548例(95.3%),并发症200例(36.4%),15岁以下16例(8%),16岁以上184例(91.9%)。成年人的上颌窦炎发病率以及并发症明显高于儿童,高龄患者眼部并发症较多,这与患病时间长、发病次数多有直接关系。结论上颌窦炎是副鼻窦炎的高发病窦腔,中老年患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增加,高龄患者眼病并发症突出。对上颌窦炎患者应及时做穿刺冲洗与根治手术。

    作者:潘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146例心肌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能起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的效果,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兴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肺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胸片、血常规、体温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少,研究组家属对疾病掌握达标及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

    作者:谭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基层脾胃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

    目的:加强老年人的安全护理,保障老年患者生命安全和质量。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收住入我科的80例老年住院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的分析、评估、建立、完善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不仅提高了护士慎独与钻研的工作能力,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培养,提高了老年患者的自我安全管理意识,还增进了患者安全,避免了不安全事件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重视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防范、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是预防老年患者各类意外发生、有效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能的关键。

    作者:单春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