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目的 分析原位裂口切除加松解治疗对陈旧性肛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陈旧性肛裂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原位裂口切除加松解治疗治疗,比较分析2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8%,对照组为8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位裂口切除加松解治疗陈旧性肛裂患者,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93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尼群地平片联合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联合组采用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治疗后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的疗效显著.
作者:徐亚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效果.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为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双盲随机方式分为对症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症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常规药物,干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常规药物联合替普瑞酮,对比疗效、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和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数据经卡方检验显示,干预组症状改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症组,P<0.05;干预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较高、6个月复发率明显较低,显著优于对症组,P<0.05.结论 常规药物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可作为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复发低,转阴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1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进行螺旋CT扫描以及病理学检查,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各项生化指标终明确诊断,比较螺旋CT检出率与病理学检出率的对比结果,总结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运用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进行诊断的检出率为92.41%,实施病理学检查的检出率为100%.其中运用螺旋CT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检出率为90.38%,对急性出血型胰腺炎的检出率为96.30%.比较螺旋CT与病理学对急性胰腺炎的检查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进行多层螺旋CT (MSCT)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对患者的损伤小,检查所需时间段小,安全性相对较高,对临床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付林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对驱虫中药治疗小儿尘螨咳嗽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 以我院2014年7月收治的1例小儿尘螨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给予其给予氯雷他定与孟鲁司特进行药物治疗,未能取得显著效果.随后给予驱虫中药驱螨,同时采用自拟止咳化痰中药方剂进行调理.结果 此例患儿经过1周的驱虫中药治疗后,低热及咳嗽等症状出现好转,疗效显蔻在治疗2周后得到痊愈,且经过半年的随访,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 采用驱虫中药对小儿尘螨咳嗽患者展开治疗,可起到较为满意的除螨止咳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本研究中的病例较少,只是个案,无统计学意义,还需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魏铁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分析本校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现状,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充分利用校园及周边植物资源,平时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分批安排实习,提倡制作数字标本,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考核内容多样化,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米仁沙·牙库甫;依明·尕哈甫;帕丽达·阿布力孜;丛媛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给予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中医方法加以治疗,对照组实施中成药方法加以治疗,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详细登记,分析其疗效.结果 30例的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96.67%,30例的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76.67%.可以得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给予中医治疗,安全高效,时间短,见效快,不良反应少,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对患有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采取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进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014年所收治的40例患有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照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痿方法进行治疗.选择治疗时间、术后复发率、治疗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术后复发率、治疗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患有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选用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痿术方法进行治疗更佳有效,同时采用此种方法不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更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时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春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过敏性鼻炎予不同途径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的选择来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收治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时不同方案分为a、b、c三组,a组30例予经上颌窦翼管神经切断术,b组40例予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c组50例予经鼻内镜切断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电灼术再联合鼻中隔矫正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观察三组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情况.结果 b组疼痛指数、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a、c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翼管神经的切断率均高于a组,且面部肿胀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眼干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鼻炎予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骆宝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探究清肺祛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疗法,实验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肺祛痰方,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PaO2、PaCO2指标的改善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aO2、PaCO2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经比较两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清肺祛痰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相关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曹国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及研究AH Plus填充糊剂对根尖周炎患者渗出液炎性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于铁岭市妇婴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30例和观察组(AH Plus填充糊剂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5d的渗出液IL-1 β、TNF-α及PGE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渗出液IL-1β、TNF-α及PGE2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治疗后1、3d观察组渗出液IL-1 β、TNF-α及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H Plus填充糊剂对根尖周炎患者渗出液炎性指标的影响更为积极,从而肯定了其临床价值.
作者:宋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发作的患者给予纳诺酮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发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甘露醇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纳洛酮与甘露醇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格拉斯哥评分(GCS)以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格拉斯哥评分(6.34±0.97)分与对照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5.67±0.93)分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00%)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0.00%)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发作的患者给予纳诺酮与甘露醇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李邵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非典型性肺炎是全球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本病多在儿童中发病,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环境越来越差,导致非典型性肺炎在儿童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重症非典型性肺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患儿病程进展非常快,疾病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情况越来越严重,病菌耐药性越来越高,一度导致疾病的治疗出现瓶颈.本文将对重症非典型性肺炎患儿疾病治疗进展进行讨论,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
作者:黎敏;苏敏贞;梁飞雁;李小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深入探讨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并发症发生特点,总结手术管理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87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调取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并发症52例,其中短期并发症51例、永久性低钙血症1例;术后10 dTT3水平低于术前,术后10 dFT4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0 dPTF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24h血清钙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过神经保护技术并发率3.28% (2/61),未应用保护技术39.67% (50/12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手术对甲状腺素、血清钙水平影响较大,多数可在数月内恢复至术前水平.
作者:李东辉;唐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与分析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活动中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病例所选时间为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因这些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故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进行干预,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卡托普利片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药物).结果 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28 d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二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活动中,中医辩证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与应用,由此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李赫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黄芩汤颗粒剂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69.6%),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 (2/28),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 (7/28),P<0.05.结论 黄芩汤颗粒剂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吴英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31例,对这3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了解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及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而为临床干预提供可靠性的数据参考.结果 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吸烟、酗酒、流产史及剖宫产史,胎儿的妊娠结局不乐观,其主要包括早产、窒息、新生儿死亡以及死胎等.结论 在临床上,针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应做到及时确诊、及时干预,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降低产妇的生产风险,大程度的确保产妇生产的安全,促进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作者:李凌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片(默沙东公司)治疗早期激素继发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确诊为早期激素继发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口服骨舒康胶囊(辽宁康辰药业有限公司)4粒/次,2次/天,碳酸钙D3片(钙尔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600毫克/次,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仑磷酸钠片(默沙东公司,70毫克/片)70毫克/次,1次/周,治疗周期为6个月,观察治疗3、6个月后,两组间疗效、疼痛评分(VAS评分)、股骨头CT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间疗效、疼痛评分(VAS评分)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间股骨头CT片、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疗效、疼痛评分(VAS评分)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间股骨头CT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应用阿仑磷酸钠,能显著改善激素继发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股骨头影像学,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高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730例产妇,且所有产妇根据护理方案分为2组.其中365例产妇术前根据术中可能发生寒颤的原因进行心理、环境等多方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365例产妇则依据常规手术护理方式进行,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产妇术中寒颤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2组产妇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17.0%、74.8%,观察组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手术环境、产妇心理以及胎儿等因素可能是剖宫产产妇发生寒战的原因;术中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手术质量,降低寒战发生.
作者:李小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 总结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免疫失败的常用原因.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镇卫生院卫生防疫科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人群有8000人作为观察对象,经过随访乙型肝炎五项检测,发现有个别人没有产生抗体,分析其原因.结果 8000人中,有75人没有产生抗体,发生概率为0.94%,发生的原因较多.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后不产生抗体的发生概率较低,原因较复杂,应做好对免疫人群的解释教育工作.
作者:毕合兴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