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刘多;杨立新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选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0例,其中40例患者术前服用小蓟饮子一剂+爱普列特5 mg,1日/2次,7~10 d,对照组40例,对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防治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术中输血共3例,平均输血量400 mL,平均每分钟失血量(3.98±1.83)mL;而小蓟饮子联合爱普利特组无1例输血,术中均未输血,平均每分钟失血量(2.89±1.66)mL,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小蓟饮子一剂+爱普列特能使前列腺内血管生成受到抑制,有效的减少TURP术中出血量。
作者:杨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究抗凝药物应用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8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组48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有476例患者接受抗凝药物治疗,其中有136例(27.98%)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实施抗凝治疗,有340例(69.96%)患者采用华法林实施抗凝治疗;经血栓栓塞危险评估显示,有383例(78.81%)患者为高危,有90例(18.52%)患者为中危,有13例(2.67%)患者为低危。结论抗凝药物应用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指南栓塞评分中推荐的药物完全吻合,值得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汤姝;李纳;朱振峰;张晓坚;温强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气管憩室的多层螺旋CT、临床特点及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搜集经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憩室120例患者,结合临床病史及诊疗经过,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89例患者均有呼吸系统基础病,经常规对症治疗,其中7例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均未对气管憩室进行特殊治疗,好转出院;8例患者以咳血,3例以胸闷、咽部烧灼感为主要症状,CT显示双肺内未见异常,并排除消化及心血管等其他系统疾病,实验性对气管憩室进行治疗,症状明显好转;20例患者,无临床症状,为偶然发现,未做特殊治疗。结论 CT明确诊断气管憩室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庞旭曼;李要京;李强;于永波;周荣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校正方法。方法将同一个标本分为两管,一管制成溶血血清标本,另一管属于未溶血血清标本。观察比较溶血血清标本和未溶血血清标本的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白蛋白、Na+、K+、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等指标。结果未溶血血清标本的Na+测定值明显高于溶血血清标本,K+、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等明显低于溶血血清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样本的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白蛋白测定值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溶血会导致很多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发生相应的改变,而通过利用血清Hb浓度,则可以很好的纠正这些生化指标。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总结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急救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系统、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所有124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治愈105例,治愈率为84.68%;死亡19例,病死率为15.32%。结论对急性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急救和治疗措施,可以明显的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冬梅;刘春红;刘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CT导引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CT介入放射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定位准确,易掌握穿刺方向、角度及深度,并发症少,检出率高等特点,并能提高诊断准确率[1]。本文总结了我院开展CT导向肺部病变经皮穿刺活检44例,报道如下。
作者:邵奎志;杨青松;柴森;戴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临床实践是高校医学教育的后环节,是护理专业学生从医学理论阶段向临床实践阶段过渡的桥梁。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了当前护理学生实习教育现状,探究相应的对策,以求不断提升临床实习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作者:徐美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采用雷贝拉唑、莫沙比利联合铝镁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莫沙比利与铝镁加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总反流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采用雷贝拉唑、莫沙比利联合铝镁加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总反流次数,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代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探讨降钙素原水平在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确诊为肝硬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血清与腹水钙素原水平和自发性腹膜炎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分析发现,所有肝硬化患者中26例自发性腹膜炎的血清与腹水降钙素原水平很明显高于54例无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在诊断中发现,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血清和腹水钙素的灵敏度为92.3%与96.8%。结论在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过程中,血清与腹水降钙素原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由远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影响细菌性食物中毒检出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5年7月我县发生的25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临床细菌性食物中毒检出率的相关因素,探讨针对性防止对策。结果25起食物中毒中,1起因食物中毒报告不及时,2起已经入院治疗并且应用抗生素,1起因监督技术人员经验不足,1起因不准确的样品采集、2起由于实验室人员工作失误、陈旧的检验设备引起。10年共计7起食物中毒没有查到致病原因。结论明确细菌性食物中毒检出率的各种影响因素之后,及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显著提高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出率,及时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祝喆;姚秀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应用药物溶栓治疗的1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85例为瑞替普酶+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溶栓组(简称联合组),81例为瑞替普酶单独溶栓组(对照组),所有患者溶栓前后均常规应用肝素,对比两组血管再通情况以及临床不良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血管再通率(91.76%)显著高于对照组(79.01%),临床不良终点事件(14.12%)明显低于对照组(24.69%),P<0.05,组间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是急性心肌梗死较为安全、可靠的药物溶栓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宋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究肿瘤化疗患者静脉通路选择原则,并进行临床护理体会的总结。方法选取肿瘤化疗患者88例进行静脉通路选择和临床护理对策的实施。结果经过护理措施的实施,成功的改善了患者病情状况,经准确数据显示,显效53例(60.23%),总有效率90.91%。结论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疾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实践证明,护理对策是有效可行的,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艳;刘琳琳;张丽嬴;陶雨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心内科无泪抗高血压药物(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各自的药理特点和使用方法。以便为临床高血压疾病提供一个准确详实的参照。方法将某市的市中心医院2015年5~11月治疗了1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且全部患者都是口服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在服用的药物中,使用多的是利尿剂;而在药物利用指数方面,只有氨氯地平片高出了1,其他正常(把药物利用指数低于1看作为合理用药);美托洛尔的药物使用频度是所有药品中高。结论抗高血压药物中,利尿剂,美托洛尔可以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牛伟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正确鉴定新生儿的血型,找出新生儿溶血病原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用直抗、游离试验、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试验鉴定其Rh(D)血型。结果该患儿为B型Rh(D)阳性,由母体IgG抗-D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结论由于抗-D抗体致敏了红细胞而误认为Rh(D)血型为阴性。
作者:程从远;李海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幼儿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儿临床特征采取相应临床治疗措施,回顾性分析治疗过程。结果92例患儿中显效的患儿有60例,有效患儿30例,无效患儿2例,治疗总有效率是97.83%。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通过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症状,但在临床诊断时要注意询问患儿与家属的过敏性疾病。
作者:王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患者为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9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发病时间等基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高血压、调脂、控制血糖等规范化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注射液,安慰剂中不含有依达拉奉,且符合安慰剂的制备要求,外观和形态与依达拉奉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 d的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第7天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改变均优于治疗前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第7天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治疗中两组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未得到特殊治疗自行好转,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依达拉奉静脉注射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也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远期生活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杨训永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缬沙坦加倍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舒张压和收缩压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变异度和舒张压变异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大剂量的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杜杉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激励模式在护理管理中对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作用,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我科室护士随机抽取24例,通过采用激励模式对护士进行管理,并选择国际通用的综合心理评定表对我科室参加护理管理护士进行心理情况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比较。结果干预前护士心理评定总分为(0.82±0.03),干预后护士心理评定总分为(0.71±0.05),通过比较前后护士强迫心理表现、护士心情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情况、敌对、恐惧等等方面明显改善。应用激励模式管理表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通过这些手段,鼓励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工作兴趣,护患沟通频次显著增加,病区红灯呼叫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可以达到95%以上。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通过进行激励模式护理管理,可有效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春艳;黄大平;于蕾;徐蕾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二陈平胃汤由二陈汤合平胃散化裁而成,其方药组成出自明?秦景明撰《症因脉治》,适用于脾胃运化不食,湿痰内阻,胸膈痞闷,或有呕吐泄泻,症情较平胃散症为重的疾病。石老临床注重保护胃气,善于调节气的升降出入,本方为石老治疗脾胃病的常用之方,临证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凡属痰湿中阻,气机失调者。经随证加减,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李金平;孙丽;石国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1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其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血栓患者在治疗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对生活功能加以有效改善,让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薛芬;鲁娟娟;和振娜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