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红;朱文胜;王恩艳;许大雪
目的 探究在控制医院感染中,采用手术室护理管理,其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未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前收治的7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划分为对比组.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后收治的7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后收治的700例研究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例数有23例,其医院感染率达到3.28%;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未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前收治的700例对比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例数达到92例,其医院感染率高达13.14%.研究组患者在医院感染率方面,要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控制医院感染中,采用手术室护理管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显著的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其护理工作质量,从而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其还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该护理管理方法,在防控医院手术室感染情况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郭爱婷 刊期: 2016年第28期
怀孕以及分娩是一件非常神圣且重要的事情,但因为当前家庭中对于怀孕的过分看重使得许多孕妇在孕期产生了肥胖的现象,还有孕前体质量过重的孕妇,这都会影响整个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且肥胖还会提高糖尿病等相关病症的发生率.因此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合理控制体质量有利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和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漆燕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入院的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替米沙坦组,分别采取相应药物治疗,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替米沙坦组药-效比高于缬沙坦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中的治疗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但替米沙坦的用药成本更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侯鹏举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双盲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治疗,观察组应用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较为轻微,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利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含左氧氟沙星10 d序贯疗法补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初治失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前5 d给予雷贝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0 g bid),后5 d给予雷贝拉唑(20 mg bid)+左氧氟沙星(0.5 g qd)+克拉霉素(0.5 g bid).对照组45例,给予雷贝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0 g bid)+克拉霉素(0.5 g bid)+胶体果胶铋(0.2 g bid).结果 观察组HP根除率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集分析(PP)分别为91.1%、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81.4%.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左氧氟沙星10 d序贯疗法补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有59例患者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有26例患者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同期选择85例健康体检者为作对照组.观察两组人群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 入院第1天,两组人群的血清降钙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型急性膆炎患者之间的血清降钙素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健康人群相比,有明显差异,并且轻、重型患者之间血清降钙素差异明显,将血清降钙素作为诊断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重要指标准确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徐亚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总结160例OPCABG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OPCABG术后患者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我院2012年~2014年160例患者OPCABG术后情况.术后对患者实施的监测手段包括:有创动脉压力,中心静脉压力,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气道压力,潮气量,血气分析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时补充血容量,观察伤口、引流情况.术后加强心理疏导护理,加强对术后疼痛的预防和护理.为了防止包扎引起的疼痛,我们采用弹力绷带下垫纱布,这样可以防止出现皮肤坏死或小水泡,在换药时同样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人为造成疼痛加剧.结果 16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5例术后在ICU中出现并发症,纵膈出血返手术室二次开胸止血2例;发生室颤2例;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积极处理后恢复良好.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3~78 h,平均(7.5±2.1)h,ICU滞留时间为1~9 d,平均为1.9 d.结论 术后严密的监护和护理是保证OPCABG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OPCABG手术特点进行严密监测,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干预,以提高患者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马骍雯;宋波;杨森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探析手术室外科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指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室外科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能存进手术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宋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微创痔疮手术治疗严重痔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治疗的95例严重痔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外剥内扎法治疗,观察组(55例)予以PPH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观察组总并发症率7.27%比对照组30%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痔疮患者通过PPH治疗有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等特点,打破了传统治疗的缺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海艳丽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耳鸣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100例耳鸣患者,护理上加强心理疗法、松弛训练、饮食、睡眠指导,使患者转移注意力,加强患者对耳鸣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方式和方法.结果 100例耳鸣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焦虑、恐惧、抑郁情绪降低,患者满意率提高,治疗好转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通过提高临床护理方法和改进护理措施,加强宣教使患者对耳鸣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应用松弛、心理疗法,从而改变了对治疗护理的态度,减少了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对22例患者进行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腔内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患者22例,均予以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腔内修复术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取得圆满成功,术后1例患者由于突发心肌梗死死亡,病死率为4.55%,其余21例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5.45%,平均住院时间为(23.3±7.62)d,术后随访调查发现,1例患者出现内漏(4.55%)、1例患者出现脊髓缺血性截瘫(4.55%)、2例患者出现穿刺口感染(9.09%)、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4.55%),并发症总发生率高达22.73%.结论 对于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手术存在一定损伤性,因此术后应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做好预后工作.
作者:薛瑞璐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例剖宫产患者,对于所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子宫瘢痕位置的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找出其中出现误诊的原因、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结果 的特点.结果其中4例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6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成功,不需要使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结论 对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患者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但患者的出血较多,需要实施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
作者:刘博 刊期: 2016年第28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领域社会经济在现代化进程中也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医院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医院也逐渐认识到了医疗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医院在新形势下的医疗档案管理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参考国内外医疗档案管理现状,就新形势下医疗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当前医疗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作者:蔡厚伦;姜玉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2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79.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文中;陈思;李军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对老年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5例老年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表现以及病例的特点和治疗的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经过本次临床治疗后,65例患者中有35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治愈的患者为20例,占比为57.1%,好转的患者为13例,占比为37.1%,无效的患者为2例,占比为5.7%,利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有30例,其中无效的2例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年龄过高,患者以及其家属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采用相关检测方式尽早对老年胃溃疡合并胃出血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能让其治疗的效果被显著提升,降低病死率.
作者:鄢璐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和观察治疗胃穿孔患者时使用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胃穿孔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通过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穿孔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二者各有优势,因此在临床手术时要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对手术方式进行更加适当的选择.
作者:韩绍腾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借助电化学发光检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以及5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之后3个月后血清CA125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糖类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阳性率高达92.1%,对照组阳性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过1个月治疗后,血清CA125明显低于治疗前期(P<0.05),治疗3个月后血清CA125水平要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P<0.05).结论 利用电化学发光法监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CA125水平,能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方便临床治疗.
作者:王忠颖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及分析瑞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1例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的21例患者则采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和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沉方程K值)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和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沉方程K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四个检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瑞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善效果好于尿激酶,因此患者的微循环改善更为明显.
作者:安恩强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经临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用药指导与健康教育.结果 经药指导与健康教育治疗后,或者恢复良好.病情均有所改善.结论 对患者支气管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者生活质量,促其顺利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霞;陈宏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早期下腹按摩及会阴冲洗预防产后尿储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婴儿的尿潴留产妇共16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1例,观察组8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予以心理干预联合早期下腹按摩及会阴冲洗,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小便频次并记录两组产妇尿量及发生尿储留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行排尿时间<4 h 69例(占84.15%),>4 h 13例(占15.85%);对照组自行排尿时间<4 h 14例(占17.28%),>4 h 67例(占8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潴留0例;对照组尿潴留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中实施心理干预联合早期下腹按摩及会阴冲洗干预,能有效促进产妇及早排尿,改善产妇的尿潴留情况.
作者:刘晓敏;陈丽;吕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