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荣;郑建金;吴双燕;董刚;李涛;齐方梅
当今医患关系日益恶化,杀医事件屡见不鲜,医务人员人心惶惶,医患间严重缺乏信任。医方、患方、社会中不合理因素相互交错共同作用催生了医患紧张的局面,已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程度。而解决医患矛盾恶化、促进医患和谐的道路漫长而艰辛,具体应从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医院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和完善平衡医疗资源分配制度等方面入手,切实改变医疗环境现状。
作者:王焕;雷星;尹志强;金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在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服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健康体检中心收治的体检人员450例,随机将样本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25例,对照组仅开展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服务,观察两组样本的临床体检效果,并开展统计学比较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样本护理满意调查中服务态度、礼仪规范、工作效率与疑难问题解答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样本的体检时间、体检效率与体检结果信任程度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服务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受检者的临床满意程度,可被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医学典籍中并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为西医的诊断疾病名称。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传统中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有着独特的研究与认识,中医药治疗一直是临床常用的方法,早已成为众多患者所首选之治疗方案。作者在传统推拿复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功能锻炼治疗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殿武;张立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进行护理管理的8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0例,观察组患者在护理管理中给予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没有给予风险管理,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9.0%、81.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不仅能提升护理满意度,而且也能降低护理风险,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高翠霞;李祥丽;高美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骨结核患者异烟肼灌注冲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异烟肼灌注冲洗的骨结核患者10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异烟肼灌注冲洗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4、8 d的冲洗液中结核菌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2.31%,对照组总满意度76.92%,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烟肼冲击治疗中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提高患者疗效,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护理临床实习总带教带教方法和技巧的应用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90例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带教模式进行带教,观察组总带教带教技巧与方法进行带教实习,考核评定两组实习生的毕业实习成绩,统计两组实习生对实习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满意度、称职老师的评价、毕业成绩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错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实习总带教带教方法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态度,促进实习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掌握,能建立实习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值得推广。
作者:文英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诊并行无痛胃肠镜麻醉1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597例和观察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60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压等指标变化,统计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以及丙泊酚用量,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及镇静质量等,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检查后SPO2变化不明显,MAP、DBP、SBP及HR值升高较明显,观察组MAP、DBP、SBP及HR值均无明显变化, SpO2下降较明显;观察组苏醒及离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丙泊酚用量明显较对照组少;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观察组较轻微;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明显较对照组VAS评分≤2分者总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安全地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其具有可控性较强、起效快、以及安全性高等优势,患者血液检测指标较平稳,苏醒更快,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军;张晶;杜静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时间位点护理管理在无痛人流患者围术期中的管理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58例实施无痛人流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时间点位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有1例未按规定饮食患者,3例患者存在负面情绪,1例患者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无子宫穿孔、误吸患者;对照组患者有6例未按规定饮食,11例患者存在负面情绪,4例患者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无子宫穿孔、误吸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时间点位护理管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赵维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对焦虑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结合生物反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焦虑症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生物反馈方法进行治疗,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2、6周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为期6周的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6周时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出现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治疗2周时,观察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6周时,观察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临床上对焦虑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的方法进行治疗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单纯的心理护理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显著缩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玉霞;郭翠玲;闫洁;张海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用药服务实践的作用。方法列举临床药师的日常工作内容,并介绍其在药学服务实践中的体会。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将药物特性和相关信息提供给主治医师,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对医师开出的药方进行审核,纠正不合理之处;根据患者的病症种类和病情程度,指导护士给患者正确用药,共同做好治疗工作;对患者讲解药物的功效,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了解,鼓励病患树立治疗信心,提高康复率。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治疗药物的选择和配置,提高了药物使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论临床药师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药物治疗参考依据,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科学用药,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何云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由不同原因引发的慢性胃黏膜炎症,常见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疾病复发率较高,这不仅会多次损伤患者胃黏膜,还会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心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具有可比性的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70例,结果表明护理干预组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值得总结推广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艳玲;史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就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每日静脉滴注2次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每天口服3次特布他林和盐酸溴己新以镇咳、平喘、祛痰。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泻肺方。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心悸、双手震颤的情况;治疗组患者有1例出现声音稍嘶哑、咽部不适感、双手震颤的情况。但症状轻微,停药后自行缓解。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较佳,能够增加患者的抗炎活性,改善肺通气功能,不良反应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银领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其中血常规检查已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检验项目。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不同功能血细胞及其血红蛋白和其他相关数据的数量变化和形态分布的检验分析过程,是医师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辅助手段和依据,为诊断和鉴别其他系统疾病提供许多重要信息[1]。但是,有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和判断病情,甚或误导临床实践,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血常规检验过程中,提高标本质量,强化规范操作,降低各种因素带来的误差,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检验人员必须找出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究吸烟对于肺结核疗效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剂量与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近段时间某医院住院并完成了2个月的强化的疗程的肺结核患者共有261例,依据他们治疗之前的吸烟量的情况,并观察他们经过了2个月强化性抗结核的治疗后他们的痰菌的阴转的概率。结果患者们经过了2个月的强化治疗后,其中202例病患出现痰菌阴转。但是性别、年龄等和病灶范围等等因素对于痰菌的阴转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在吸烟的患者中,治疗前如果每天吸烟的平均值有所增加,那么他的痰菌阴转率就会明显下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每天吸烟的平均值与痰菌阴转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剂量与反应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结论吸烟对于肺结核的疗效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多加重视。
作者:张建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胸片与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断的周围型肺癌患者50例,分别进行X线胸片和螺旋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检查准确诊断率、分型、误诊率、病变部位、病灶大小诊断、转移情况、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X线胸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没有发生因检查操作造成严重不适症状发生。结论对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采用螺旋CT检查诊断情况显著优越于X线胸片检查,同时能够更好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无明显不适症状,降低临床误诊和漏诊比例。
作者:张俊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缝合线、保妇康栓联合应用预防感染,促进会阴侧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缝合会阴切口采用一根合成可吸收性外科缝合线2-0(怡乔)进行黏膜、肌层、皮内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即0号肠线缝合阴道黏膜,肌层、皮下组织,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术后3~5 d拆线,产后两组均每日用0.5%碘伏棉球会阴消毒2次,观察组于产后8 h后每日阴道放置保妇康栓1~2枚,对照组不给药。观察术后切口疼痛及水肿、愈合、住院时间、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会阴侧切采用可吸收缝合线皮内缝合伤口加之产后每日阴道放置保妇康栓对促进切口愈合是有效、便捷、安全、经济的措施,能减少侧切口感染、减轻水肿,迅速缓解疼痛,缩短住院天数,促进母乳喂养实施。
作者:刘明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结核药所致精神异常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所致的精神异常者70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措施、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两组精神异常症状改善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为(3.1±1.6)d,显著低于对照组为(5.7±2.3)d(P<0.05)。实验组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文化方面的护理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加快结核药所致精神异常者症状的改善时间,提高患者的就医舒适度,强化整体护理服务质量,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张春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脑卒中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通常留有后遗症,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成为威胁人们生活质量和生命的重大疾患。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介绍并探讨了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应用研究,认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对预防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防止脑卒中的复发及治愈其后遗症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翟嘉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方法对心内科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我院心内科就诊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满意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及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家属满意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评价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优质护理方法在心内科应用优势明显,效果确切。
作者:张美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癫痫为临床常见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相较于成人癫痫患者,儿童癫痫病因与临床治疗手段、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差异。癫痫发作与抗癫痫药物的大量应用,对患儿学习、生活与成长发育均造成严重困扰。传统抗癫痫药物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且难以完全治愈,患儿难以耐受。近年来,随着医疗不断发展,抗癫痫治疗也得到极大的进展,特别是对儿童难治性癫痫,其治疗手段已经获得极大突破。目前,针对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方法较多,本文对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作分析,现综述如下。
作者:汪琼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