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丽
目的:探讨正常分娩产褥期正确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的正常分娩产妇仅给予产褥期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正常分娩产妇经不同措施护理后,研究组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5.56%,显著低于对照组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51.11%,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3.24±2.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91±4.57)分],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正常分娩产妇提供产褥期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可显著降低其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凤今;崔玉子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医院中成药存在的质量问题,提高药品质量。方法通过分析2012年,2013年度我院中成药的不合格药品记录。结果医院中成药存在的问题有:药瓶破损,胶囊破碎,颗粒结块等。结论有效的措施可提高药鼎出售时的质量,可解决不良药品流入患者手中的问题,保证药品的质量是医院药房的根本。
作者:杨劲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对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92例,对其进行术前诊断、X线投影测量分析,术前正畸及正颌外科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进行手术之后面部外形与咬的关系得到显著改善;患者上齿槽座点的后退量是(5.79±2.38)mm;患者术前牙覆盖是(6.87±2.46)mm,术后的覆盖是(2.1±1.3)mm;71例进行Le FortⅠ型骨切开术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一侧腭降动脉损伤断裂,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后,患者股骨头没有坏死、没有出现感染;实施上颌前部骨切开术的21例患者,手术过程中没有对其牙根造成损伤。结论根据规范的治疗程序,通过正颌外科联合正畸对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云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一大原因。据估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0万新发病例。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每年有超过40万患者死亡,是女性癌症死因的第6位。
作者:王敏红(综述);陈方满(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产科大出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中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穿刺部位血肿2例,发热3例,伤口感染1例,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对照组中有1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穿刺部位血肿4例,发热6例,伤口感染2例,恶心呕吐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96%,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大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倩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4例,采用术前准备,健康宣讲等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而实验组234例则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对干预前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中,超过70分的有222例,占比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3例,占比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满意103例,非常满意为115例,总满意度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98例,非常满意76例,总满意度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手术的疗效,且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马晶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3周,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3周。对两组患者感觉症状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立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比较分析壳聚糖宫颈抗菌膜与微波治疗宫颈炎慢性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宫颈炎慢性期患者1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治疗组患者采取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对照组患者采取微波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宫颈炎症复发率、治疗效果、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蛋白反应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89.0%)明显高于对照组(71.2%),P<0.05,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0.61±2.21)明显高于对照组(1.61±3.48),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26.0%),P<0.05。结论采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炎慢性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畅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2020年消除麻疹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目标,但全球麻疹发病率自2010年后不再呈现平稳的下降趋势。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麻疹的发病特点,制定有效的麻疹预防措施,为早日消灭麻疹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方法对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整理,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2014年麻疹发病明显高于往年,病例以散发为主伴局部暴发。年龄7个月~49岁,呈现春季多发。多数病例有典型的监床症状。95%采血,麻疹IgM抗体均为阳性。结论加强基层疫情监测工作,强化麻疹疫苗的接种,及时有效处理暴发疫情,加强健康教育在麻疹防控中的作用,是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防制有效手段和措施。
作者:裴阿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及分型中应用三维超声C平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二维超声疑为子宫畸形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皆采取三维超声C平面成像诊断,将二维超声、三维超声C平面诊断结果同宫腔镜和(或)腹腔镜诊断对比分析。结果三维超声诊断结果与宫腔镜和(或)腹腔镜结果完全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00%,而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仅为60.00%;三维超声C平面诊断分型可知,为常见的为不全中隔子宫、完全中隔子宫及弓形子宫。结论先天性子宫畸形采取三维超声C平面诊断及分型有很高的临床价值,结果基本与宫腔镜和(或)腹腔镜诊断结果一致,相较于二维超声诊断效果更佳,值得借鉴。
作者:刘海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了解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血液内科就诊的风湿免疫病患者37例,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病理及骨髓涂片等检查,均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并依据患者不同情况,对治疗进行调整,记录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不同治疗,贫血患者中症状减轻12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症状减轻9例,均未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白细胞减少患者中症状减轻11例,出现感染2例,死亡1例。结论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三种类型,治疗的基础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同时开展骨髓病理和免疫病理方面的检查十分重要。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先天性黄斑缺损是少见的先天性眼底异常,报道1例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0岁。自幼左眼视力差,来我院就诊。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相关眼病史,其母否认孕期感染史。体格检查:发育正常,未见指趾发育畸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5屈光检查:右眼-0.75DS/0.50DC×175°;左眼-0.50DS/0.50DC×175°。矫正屈光度数,视力不提高。眼位:角膜映光:正位。眼球运动各方向自如。无明显眼球震颤。裂隙灯:双眼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闪(-)。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双眼视乳头呈近圆形,橘红色,边界清, C/D=0.3,A∶V=2∶3,视网膜动静脉比例走形基本正常,视网膜呈轻度豹纹状眼底改变,未见明显水肿,出血及渗出。右眼黄斑区发育正常,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亮。左眼黄斑区可见一约2 DD大小缺损区,呈横椭圆形,病变边界清晰,中间可见灰白色巩膜组织,杂有少量灰白色色素分布,缺损区脉络膜毛细血管缺失。其他眼底及视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图1)。OCT:患者复方托品卡胺散瞳后用ZEISS3000型OCT仪进行OCT检查。黄斑缺损区视网膜脉络膜组织随巩膜组织局限性的向外凹陷。凹陷区域内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缺损,凹陷底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反射不均匀(图2)。诊断:左眼先天性黄斑缺损。
作者:兰芳;朱东;郭春娜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究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肿瘤化疗患者,对其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和护理干预,并分析置管和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3.33%,置管时间为14~90 d,平均时间(43±5.19)d,置管14 d后1(1.67%)例导管脱落,置管30 d后6(10.00%)例导管堵塞,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和护理可有效提高置管的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痛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牛亚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近期CT值变化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远期“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梗死灶近期4次CT平均值41例10 Hu以上、29例15 Hu以上、23例20 Hu以上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及5个月后SAS、3年后SF-36各维度评分。结果近期内不同CT均值间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文化程度、病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近期梗死灶CT值降低程度越大(CT平均值越低),5个月后SAS越低(P<0.05),3年后SF-36各维度评分越高(P<0.05,P<0.01)。结论近期内CT变化不但为ACI患者治疗提供依据,而且对其焦虑的发生、发展及远期生活质量的程度进行判断。
作者:赵宏伟;李宝全;赵淑霞;胡天强;李晖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至2013年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眩晕症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临床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82例。临床用药组给与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联合用药组在给与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同时给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3 d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6.34%,临床用药组总有效率为76.83%,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临床用药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
作者:冯小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桂枝、白芍二者联用在中《伤寒杂病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桂芍配比功效之应用,随着病邪成因、部位以及轻重程度之区别,所体现“温、补”二法侧重有所不同。桂芍等量配比,温法为要,补法助之。桂枝用量重于白芍者,重在温法,稍显补益。白芍用量重于桂枝者,补法为重,以温助补。通过对张仲景桂芍配比与“温、补”二法之灵活应用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探究仲景遣方用药之精妙,为临床处方遣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贝贝;李春香;靳红微;陈进成;刘丽;张炜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7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列为观察对象,其中手术切口没有发生感染的665例患者,定为对照组;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115例患者,定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以总结普外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预防对策,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并发感染与患者年龄、备皮至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引流管堵塞情况、是否患有恶性肿瘤或糖尿病、是否为多人病房等因素相关性较大,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护理预防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晖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体位护理在围生期新生儿窒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共有30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病例,随机分为仰卧位护理组与俯卧位护理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干预后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接受不同体位护理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在舒适度及心肺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护理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十分重要,有必要在加强基础护理与观察的同时,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施以良好适宜的体位护理。
作者:刘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肺癌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肺癌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大多数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肿瘤常多发或贴近血管,加之患者多为老年人,心肺功能差,难以手术切除,而采用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传统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不断进步,但肺癌患者总的生存率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由此,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热消融作为新的肿瘤治疗手段不断运用于肺癌的治疗当中,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等。本文就热消融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孟刚;李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脑转移性肿瘤是成人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治疗手段有限,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替莫唑胺是新一代的烷化剂,具有透过血脑屏障起到抗肿瘤的作用,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近年来尝试在脑转移性肿瘤上使用替莫唑胺治疗亦得到肯定疗效,替莫唑胺与其他化疗药物或放疗联合可能有助于控制肿瘤,使患者得到生存获益。本文就国内外使用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的现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韦燕(综述);赵善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