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A亚型的家系调查情况分析

马晓旭

关键词:A亚型, ABO血液鉴定, 家系调查, 基因
摘要:目的:对1例A亚型血液案例极其家系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方法选取1例临床医院发现患者ABO血型正反不符送至我血站要求做血型鉴定的标本,血型为A亚型的病例及其家系行血液正反定型。结果患者与其兄长的血液ABO定型中,抗-A与抗-B不能凝聚,但抗-AB能够弱凝集。在反定型中,B细胞为强凝集型,与A亚型血液的特点相符合;患者吸收液中A c1、A c2以及A c(标)的结果为2+,放散液中的结果为3+;患者唾液血型物质试验中唾液可见受检者唾液中含有A和H血型物质,当属分泌型。结论在患者家系中,其兄长与患者均为A3亚型血。在血液鉴定过程中,只有ABO正反定型均符合才能够确定血型,避免亚型血液的漏检,危害输血的生命安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超声C平面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及分型中应用三维超声C平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二维超声疑为子宫畸形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皆采取三维超声C平面成像诊断,将二维超声、三维超声C平面诊断结果同宫腔镜和(或)腹腔镜诊断对比分析。结果三维超声诊断结果与宫腔镜和(或)腹腔镜结果完全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00%,而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仅为60.00%;三维超声C平面诊断分型可知,为常见的为不全中隔子宫、完全中隔子宫及弓形子宫。结论先天性子宫畸形采取三维超声C平面诊断及分型有很高的临床价值,结果基本与宫腔镜和(或)腹腔镜诊断结果一致,相较于二维超声诊断效果更佳,值得借鉴。

    作者:刘海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1例A亚型的家系调查情况分析

    目的:对1例A亚型血液案例极其家系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方法选取1例临床医院发现患者ABO血型正反不符送至我血站要求做血型鉴定的标本,血型为A亚型的病例及其家系行血液正反定型。结果患者与其兄长的血液ABO定型中,抗-A与抗-B不能凝聚,但抗-AB能够弱凝集。在反定型中,B细胞为强凝集型,与A亚型血液的特点相符合;患者吸收液中A c1、A c2以及A c(标)的结果为2+,放散液中的结果为3+;患者唾液血型物质试验中唾液可见受检者唾液中含有A和H血型物质,当属分泌型。结论在患者家系中,其兄长与患者均为A3亚型血。在血液鉴定过程中,只有ABO正反定型均符合才能够确定血型,避免亚型血液的漏检,危害输血的生命安全。

    作者:马晓旭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麻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干预及健康教育的防控措施

    目的:2020年消除麻疹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目标,但全球麻疹发病率自2010年后不再呈现平稳的下降趋势。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麻疹的发病特点,制定有效的麻疹预防措施,为早日消灭麻疹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方法对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整理,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2014年麻疹发病明显高于往年,病例以散发为主伴局部暴发。年龄7个月~49岁,呈现春季多发。多数病例有典型的监床症状。95%采血,麻疹IgM抗体均为阳性。结论加强基层疫情监测工作,强化麻疹疫苗的接种,及时有效处理暴发疫情,加强健康教育在麻疹防控中的作用,是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防制有效手段和措施。

    作者:裴阿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TCD在急性脑梗死分类和病因探讨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TCD诊断在脑梗死分类及病因研究中的价值。方法本组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2013年7月至11月间完成TCD检查的80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0例患者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有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有560例;头晕、头痛为主诉的有240例。运用TCD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血管狭窄的有254例,其中单纯颅内血管狭窄的有165例,结合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内动脉发出眼动脉之前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有26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的有9例。后经CTA或MRA验证的有87例,均与TCD诊断相符合。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TCD检查是十分有必要的,TCD的开展为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发现提供了便捷的检查通道。

    作者:陈海;奚琪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妊娠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妊娠患者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青岛市平度市张舍卫生院收治的CIN妊娠患者200例,其中Ⅰ级100例、Ⅱ级50例、Ⅲ级50例;检测并观察各级患者孕期及产后6个月HR-HPV DNA载量的变化,对比各级患者孕期HR-HPV阳性率,产后6个月转阴率。结果①CIN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孕期HR-HPV阳性率分别为77%、8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阳性率与CIN病变级别呈正相关(r=0.779,P<0.05);CIN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产后6个月HR-HPV转阴率分别为55%、3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转阴率与CIN病变级别呈负相关(r=0.776,P<0.05);②CIN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孕期HR-HPV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CINⅢ级患者的HR-HPVDNA载量明显高于Ⅱ级、Ⅰ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级别CIN患者孕期HR-HPVDNA载量明显高于产后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CIN患者孕期HR-HPV感染情况及产后转归与CIN病变级别密切相关。

    作者:曹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浅谈手术室的整体护理

    本文论述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能仅限于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操作,也应该注重手术患者的人文关怀,掌握沟通技巧。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都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尊重患者的权利,服务于患者。把对患者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实现手术全过程整体化护理。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将会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把我们的工作由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对贫血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进行血液检验的200例患者与同期来我院实行血液检验的健康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缺铁性贫血有123例,地中海贫血77例,健康血液检验者为对照组。研究分析三组群体的血液中的RDW、MCH、RBC、Hb、RBC/MVCV、MCV指标情况。结果分析结果发现,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BC、Hb指标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但是RDW指标高于另外两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RBC、RBC/MCV均高于另外两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MCH、MCV检验结果发现均高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诊断与鉴别诊断贫血的过程中,RDW、MCH、RBC、Hb、RBC/MVCV、MCV指标均可以作为贫血诊断的标准,同时有助于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血液检验对贫血鉴别诊断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玉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改善头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改善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6例头痛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得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干预,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头痛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头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医学的理论应用于护理干预,采用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头痛症状,其效果比常规护理更加明显,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田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68例脑出血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增加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增加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有推广价值。

    作者:祝孔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儿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措施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儿科护士职业的危险因素,促进做好自我防护。方法统计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儿科护士出现损害的种类,以及自我防护措施的效果。结果15名护士受到物理性、化学性、血液、心理压力、暴力伤害等不同程度损害,通过组织学习提高工作积极性,参加各式活动减少心理压力,自身防护职业感染率降低。结论领导、社会通过了解儿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创造有利的环境,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加强护士自身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能力,减少儿科护士职业危害。

    作者:张颖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加强科教管理力度对促进医院发展的影响研究

    在如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医院要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到增强科教管理观念对医院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完善的科教管理模式以及薄弱的科教管理力度,都会对促进医院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如何增强医院的科教管理力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研究其对促进医院发展的影响作用,以期能为同行业者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作者:宋美昕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活血化瘀法治疗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药脉络宁、刺五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急性期,出血量在30 mL以内的中、小量出血416例,恢复期8例随机分为活血化瘀组(治疗组)和能量合剂、脑细胞活化齐组(对照组),各208例分别静滴脉络宁注射液30 mL、刺五加注射液60 mL,每天一次静滴、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CT检查做出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8%,影像学改变,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复查CT脑出血平均20 d吸收,对照组临床有效率85%,治疗后复查CT脑出血平均26 d吸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出血吸收平均提前6 d。结论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急性期,恢复期(出血量在30 mL以内)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景;荣阳;李兆丰;荣根满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正常分娩患者产褥期的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正常分娩产褥期正确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的正常分娩产妇仅给予产褥期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正常分娩产妇经不同措施护理后,研究组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5.56%,显著低于对照组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51.11%,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3.24±2.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91±4.57)分],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正常分娩产妇提供产褥期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可显著降低其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凤今;崔玉子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剖宫产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剖宫产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的患者32例,观察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剖宫产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止血有效31例,止血失败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有效率96.9%,均无并发症。随访未见子宫双附件出现异常,经均恢复正常。结论在剖宫产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中应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有效地保障了产妇的生育功能,达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明蕾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4例,采用术前准备,健康宣讲等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而实验组234例则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对干预前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中,超过70分的有222例,占比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3例,占比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满意103例,非常满意为115例,总满意度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98例,非常满意76例,总满意度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手术的疗效,且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马晶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热消融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肺癌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大多数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肿瘤常多发或贴近血管,加之患者多为老年人,心肺功能差,难以手术切除,而采用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传统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不断进步,但肺癌患者总的生存率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由此,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热消融作为新的肿瘤治疗手段不断运用于肺癌的治疗当中,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等。本文就热消融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孟刚;李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干预组患儿的肺部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8、3.84、5.24, P<0.05)。干预组患儿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心肌损害、肝脏损害、过敏性紫癜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9,P<0.05)。结论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取全面、综合的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桂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替莫唑胺应用于脑转移瘤的研究进展

    脑转移性肿瘤是成人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治疗手段有限,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替莫唑胺是新一代的烷化剂,具有透过血脑屏障起到抗肿瘤的作用,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近年来尝试在脑转移性肿瘤上使用替莫唑胺治疗亦得到肯定疗效,替莫唑胺与其他化疗药物或放疗联合可能有助于控制肿瘤,使患者得到生存获益。本文就国内外使用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的现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韦燕(综述);赵善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中药熏蒸并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治疗组4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中药熏蒸与超短波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超短波治疗,2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 d,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5%,对照组总有效率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可行的,达到了提高康复治疗的目的。

    作者:孙艳春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8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常规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研究组抽吸导管+PCI治疗,分析两组血栓积分(TS)、血流分级(TIMI)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S低于对照组;研究组TIMI3级例数多于对照组;研究组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抽吸导管可显著加强AMI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祁家祥;尚晨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