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不伴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观察

朱振宏

关键词:骨质疏松, 爆裂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经皮椎体成形术)和PKP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结束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前缘、中央)、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KP在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VP和PKP治疗椎管占位<20%且无神经症状的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安全可行,二者各有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非那根、山莨菪碱联合丹参酮治疗急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非那根、山莨菪碱联合丹参酮对急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单位就诊的眩晕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使用丹参酮静滴,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静,首日给予非那根肌注.比较两组疗效率和疗程.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单次治疗有效率、治疗天数和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那根、山莨菪碱与丹参酮联合用药,有利于急性眩晕患者快速缓解症状,缩短疗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吴臣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放射科医疗服务的投诉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投入放射科使用,医院放射科在医疗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放射科是医院的窗口单位,为检查急、危、重患者的前沿重地,时刻存在着医疗安全隐患.放射科医务人员与患者多为一次接触,时间相对短暂,医护人员由于工作繁忙紧张,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故易产生各种矛盾而遭到患者投诉,尤其是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增高,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服务投诉随之增多.现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及体会,浅谈放射科医疗服投诉的原因.

    作者:杨昆良;黄晓云;刘志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鼻窦内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 行鼻窦内镜术后,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鼻窦内镜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把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研究组给予全程护理,而对比组给予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95%)的满意率比对比组(65%)高,研究组满意患者为30例(75%),对比组满意患者为20例(50%).结论 采用全程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促使患者更快的康复,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玉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心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疏导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心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疏导的效果,调查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负面心理情绪改善情况,经统计分析处理,得出有效结论.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0月42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疏导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研究心理疏导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1.42%,明显优于对照组95.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疏导护理配合常规护理效果显著,能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缓解患者压力、紧张心情,推广意义重大.

    作者:徐艳梅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搜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脑血管病意识障碍78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实验组39例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9.49%,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是94.87%.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进行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姜淑艳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双刺接力法合脊柱调衡干预与常规针刺推拿治疗CSR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双刺接力法合脊柱调衡干预与常规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效果.方法 CSR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27例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推拿治疗为对照组,27例患者实施双刺接力法合脊柱调衡干预为观察组.结果 治疗后,两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VAS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刺接力法合脊柱调衡干预与常规针刺推拿均是治疗CSR的有效方法,其中双刺接力法合脊柱调衡干预的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王成元;刘丹妮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在颅脑外伤患者上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颅脑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和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上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有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具有重大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尹金丽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鉴别

    目的 分析研究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方法.方法 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8例难治性贫血患者(A组)与3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B组)进行研究,并对两组患者骨髓形态的检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 A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减少明显多于B组(P<0.05);A组全血细胞减少、出现幼红幼粒细胞与MCV>100 fl所占的比例要低于B组(P<0.05).结论 难治性贫血的临床诊断需结合临床以及病态造血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诊断需以骨髓形态学红系巨变为主,且需关注其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

    作者:常颖;陈佳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 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手术治疗,调查围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临床资料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10.34± 14.28)min,术中出血量为(25.33±15.39)mL,术后住院天数为(4.14±0.78)d.120例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4例,低钙血症5例,发生率为7.5%Logistic回归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素主要为术中出血量、年龄和手术时间(P<0.05).结论 甲状腺癌采用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术后喉返神经损伤与低钙血症比较常见,主要因素为术中出血量、年龄和手术时间,要积极加强预防.

    作者:胡高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及其不同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及其不同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方法 通过胰管逆行注射的方法,构建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模型.将SAP组随机分为三个小组,每组10只大鼠:①持续进行肠内营养组、间隙进行肠内营养组、未进行肠内营养组;假手术组将牛黄胆酸钠替换成为生理盐水,并且组内所有大鼠都给予空肠置管,随机分为3个小组,每组6只.48 h之后,给予两组大鼠肠内营养,72 h后将大鼠麻醉,收集其组织和血液标本,观察血淀粉酶等相关指标.结果 SAP组48 h之后给予肠内营养,胰腺炎未见加剧.对比两组肠道运转速度、血清水平等指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P组大鼠早期给予空肠营养切实可行,既能够有效确保肠道的完整性,又能显著降低肠道内部细菌的移位率,但是其预后改善效果欠佳;间隙输注与持续输注对SAP大鼠产生影响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作者:宋治;李甜甜;付忠泽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不伴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经皮椎体成形术)和PKP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结束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前缘、中央)、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KP在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VP和PKP治疗椎管占位<20%且无神经症状的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安全可行,二者各有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作者:朱振宏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把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而对比组给予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95%)比对比组(65%)的高,研究组满意患者为30例(75%),对比组满意患者为20例(50%).结论 采用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促进患者更快的康复,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艳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104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 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4例,对这104例患者根据具体疾病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在手术工作结束后,对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10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8.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25.15±1.59)d.结论 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成功率高、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该种治疗方式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佟帅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孕妇学校分娩方式健康教育与降低剖宫产率的关系探讨

    目的 研究孕妇学校分娩方式健康教育与降低剖宫产率的关系.方法 抽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围生期孕妇200例,按照自愿接受孕妇学校分娩方式健康教育分为研究组100例,其余不接受孕妇学校教育为对照组100例.统计分娩方式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意向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意向0例,对照组为38例(38%),研究组剖宫产意向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实际分娩方式,研究组剖宫产4例(4%),均为医学因素;对照组剖宫产30例(30%),其中24例(80%)为社会因素.研究组剖宫产人数、比例以及社会因素剖宫产人数、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妇进行必要的分娩方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

    作者:古丽扎尔?阿木提;古扎力努尔?卡迪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与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肝胆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实施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22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高达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肝胆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胡小菊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探讨

    目的 探讨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方法 回顾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的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分析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防范措施应用于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期间的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比较实施防范措施1年前和1年后我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结果 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较多,主要包括违规操作、医疗仪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为19.0%,明显高于实施防范措施后1年的3.0%(P<0.05).结论 分析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学智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60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方法、作用,结合临床资料,得出有效结论.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60例心内科患者,经临床护理,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对比各护理方法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分别进行心理、营养、生活护理,痊愈17例(28.33%)、有效控制31例(51.67%),病情加重8例(13.33%),死亡4例(6.67%),临床护理工作效果存在差异.结论 心内科患者病症状态变化复杂,临床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应根据患者身体、心理变化,开展针对性护理工作,医护人员也应专注于健康教育宣传、心理沟通、业务能力培养等医疗项目,让患者得到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作者:卢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急诊内科收治的120例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病因,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资料中,12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中,抢救成功108例,抢救成功率为90%,死亡12例,病死率为10%.结论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具有不同的病因,需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焉娜;张翮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标识在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标识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我院实行护理标识后选取的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与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实施护理标识前的26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安全管理认知等.结果 运用护理安全标识后,患者安全认知、满意度分别由83.8%上升为96.9%和82.1%上升为94.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4.62%降至2.67%.结论 护理安全标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护理质量.

    作者:李洪静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超声在肝囊肿诊疗中的应用

    肝囊肿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囊肿较小者无任何症状,定期随访即可,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囊肿增大压迫周围器官或出现并发症时,可导致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巨大肝囊肿可能发生破裂,诱发急性肺栓塞、囊内感染出血,导致阻塞性黄疸等,因而,即使无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直径>3.0 cm时,都应积极治疗[1].超声作为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手段,因其检测方法简单、经济、无创,患者依从性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肝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辰晨;胡晴晴 刊期: 2015年第2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