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效果研究

姜淑艳

关键词:脑血管病, 意识障碍, 醒脑静, 纳洛酮, 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搜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脑血管病意识障碍78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实验组39例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9.49%,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是94.87%.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进行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探讨

    目的 探讨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方法 回顾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的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分析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防范措施应用于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期间的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比较实施防范措施1年前和1年后我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结果 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较多,主要包括违规操作、医疗仪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为19.0%,明显高于实施防范措施后1年的3.0%(P<0.05).结论 分析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学智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研究分析及护理防范措施

    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是医学护理领域一种常见的现象,妥善解决与适当避免精神病患者的这种行为是精神科护士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他们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任重道远.本文对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阐述,以此加深对暴力行为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后探索出对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护理与防范措施,以飨读者.

    作者:田昕玉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观察优质护理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本研究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且需行复明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下的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35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30例,满意29例,满意度为98.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淑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到我院入职护理人员70名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教学培训考核,观察组35名与此同时接受安全教育.结果 观察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安全能力提高率多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全教育对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

    作者:张昕妍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管理对其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自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0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的降压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还有生活质量均有显着优越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保障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曾明耀;吴小艳;何蓉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分析痰培养阳性复治涂阳肺结核的耐药及化疗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痰培养阳性复治涂阳肺结核的耐药及化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复治的涂阳肺结核患者90例痰培养阳性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采取2HRZES/6HRE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至少行3次痰结核菌检查.耐药组48例,敏感组42例,分别于3个月、6个月、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患者痰菌转阴情况.比较耐药组耐单药及耐多药患者转归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患者痰菌转阴情况比较,敏感组显著优于耐药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耐药组耐单药及耐多药患者转归情况比较,耐单药患者显著优于耐多药,(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治涂阳肺结核如患者出现耐药性,尤其耐多药性其临床疗效较差.肺结核初次治疗须进行彻底治疗,避免耐药性情况发生,对肺结核临床诊治具重要意义.

    作者:刘俊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抗胆碱能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为COPD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改善气道通畅性是临床上治疗COPD及OS的方向之一,支气管扩张剂是主要的治疗药物,能够减轻症状并减少其急性发作次数.抗胆碱能药物作为一类很重要的支气管扩张剂,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庆庆;李向阳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在颅脑外伤患者上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颅脑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和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上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有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具有重大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尹金丽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标识在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标识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我院实行护理标识后选取的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与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实施护理标识前的26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安全管理认知等.结果 运用护理安全标识后,患者安全认知、满意度分别由83.8%上升为96.9%和82.1%上升为94.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4.62%降至2.67%.结论 护理安全标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护理质量.

    作者:李洪静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及其不同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及其不同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方法 通过胰管逆行注射的方法,构建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模型.将SAP组随机分为三个小组,每组10只大鼠:①持续进行肠内营养组、间隙进行肠内营养组、未进行肠内营养组;假手术组将牛黄胆酸钠替换成为生理盐水,并且组内所有大鼠都给予空肠置管,随机分为3个小组,每组6只.48 h之后,给予两组大鼠肠内营养,72 h后将大鼠麻醉,收集其组织和血液标本,观察血淀粉酶等相关指标.结果 SAP组48 h之后给予肠内营养,胰腺炎未见加剧.对比两组肠道运转速度、血清水平等指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P组大鼠早期给予空肠营养切实可行,既能够有效确保肠道的完整性,又能显著降低肠道内部细菌的移位率,但是其预后改善效果欠佳;间隙输注与持续输注对SAP大鼠产生影响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作者:宋治;李甜甜;付忠泽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 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手术治疗,调查围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临床资料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10.34± 14.28)min,术中出血量为(25.33±15.39)mL,术后住院天数为(4.14±0.78)d.120例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4例,低钙血症5例,发生率为7.5%Logistic回归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素主要为术中出血量、年龄和手术时间(P<0.05).结论 甲状腺癌采用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术后喉返神经损伤与低钙血症比较常见,主要因素为术中出血量、年龄和手术时间,要积极加强预防.

    作者:胡高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眼科手术的巡回配合

    眼科手术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手术,在手术配合上应相对固定人员以有利于熟练的配合手术.由于手术器械细小,精细,除了要做好眼科器械的保管及各种仪器的保养和维修,手术间还应有专人负责.

    作者:陈红燕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不伴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经皮椎体成形术)和PKP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结束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前缘、中央)、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KP在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VP和PKP治疗椎管占位<20%且无神经症状的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安全可行,二者各有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作者:朱振宏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双源螺旋CT扫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扫描成像技术对肺部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早期肺癌诊断患者60例,其中57例经过术后病理检验结果明确肺癌诊断,3例经临床诊断及随访明确肺癌诊断.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根据CT扫描能量不同(高千伏140 kVp、低千伏80 kVp)分为常规组及虚拟组,各30例.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及虚拟CT扫描后,根据图像中正常组织、肿瘤组织、主动脉及脊柱肌肉CT值信号差异,进行分析比对,并对图像质量评分、钙化及坏死灶的比较,来探讨不同信号CT扫描对肺部肿瘤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与价值.结果 ①CT扫描后,各组均得到不同辐射剂量值,虚拟扫描组CTD、DLP、ED较常规扫描组CTD、DLP、ED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扫描结束后,两组肺部正常组织、肿瘤组织、动脉血管及周围肌肉组织的信号噪声比均得到不同变化,虚拟扫描组正常组织、肿瘤组织、动脉血管、脊柱周围肌肉较常规扫描组正常组织、肿瘤组织、动脉血管、脊柱周围肌肉水平明显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扫描结束后,两组肺部组织影像均得到不同对比信号比及图像评分值,虚拟扫描组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评分较常规扫描组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优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钙化及坏死病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螺旋CT虚拟扫描可在相同CT值的水平下,提高肺部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器官间差异,得到较高组织间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噪声比,较常规扫描图像质量更优异,并大限度降低钙化坏死病灶对肿瘤组织的信号影响,减小检查辐射剂量对机体的影响,提高临床诊断精确度,明确反应肿瘤组织情况,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奠定基础,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齐荣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气峰流速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复发率,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春艳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鼻窦内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 行鼻窦内镜术后,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鼻窦内镜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把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研究组给予全程护理,而对比组给予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95%)的满意率比对比组(65%)高,研究组满意患者为30例(75%),对比组满意患者为20例(50%).结论 采用全程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促使患者更快的康复,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玉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前防止再出血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探究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前防止再出血的护理干预措施,找到佳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7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手术前采取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未进行整体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再出血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再出血的发生率及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术前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前再出血的发生率和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

    作者:张奉丽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 探讨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对于桑杏汤在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使用提供参考材料.方法 收集目前桑杏汤以及桑杏汤加减对于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对于这些文献实施meta分析,通过这种形式找出在实际的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通过使用桑杏汤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属于meta分析发现本次研究中的纳入患者共1320例患者,所有的患者在使用了桑杏汤及其加减后的治疗效果较好,相比使用常规的西药或是中成药进行治疗的患者在临床上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所有的差异均为显著性的差异,在临床上有着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患者实施桑杏汤及其加减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治疗效果,在实际的对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桑杏汤及其加减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柯;陈元穆;韩春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老年患者的骨科护理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人均寿命也在不断的增长,这就造成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是世界老龄化人口多的国家.据人口统计处的调查,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在逐渐进入老年型国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截自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接近2亿,相当于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在这样的大环境趋势下,社会对老年人投入的关注也逐渐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器官的不断衰退,老年人的护理也变得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形势所趋,也是儿女的孝心使之然.为更好的为老年患者服务,以及提高医护人员在老年患者护理方面的专业度.以下是对老年患者骨科护理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是通过对我省各大骨科医院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给人们带来帮助.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与分析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应用作用与价值.方法 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其尿液培养分离出200株菌株.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株.观察组患者菌株实施微生物检验,分析感染产生原因,并研究其控制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宜在临床上推广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方案,它对控制患者疾病恶化,阻断医院感染源方面有其积极的指导价值.

    作者:彭云 刊期: 2015年第2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