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时间位点管理在神经内科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张梅

关键词:神经内科, 护士长, 时间, 管理
摘要:目的:寻求有效的神经内科护士长时间位点管理方法,初步评估时间位点管理能否为院部建设管理带来有利效果。方法着重研究了护士长对5个关键性时间位点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管理成果进行评价。结果与2013年相比,2014年病患对神经内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12.5%,由此可见时间位点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结论实行时间位点管理是提高护理管理绩效和确保护理质量的有效保证。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股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股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6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临床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满意程度、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为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提供了全面完善的护理,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邰岩;杨立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常见的医疗感染之一,其危险因素包括手术种类、手术切口清洁度、患者基础疾病等。手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阶段的措施对预防SSI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玉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讨论优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至我院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需要药物止痛35例,对照组73例,观察组总计9例并发症,为7.50%,对照组为28例,23.33%。所有并发症均在出院前痊愈。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29±0.93)d,对照组为(6.44±1.25)d。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患者伤口疼痛、并发症发生比例、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各组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岩;蒲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尤瑞克林对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尤瑞克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所选患者分为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然后在血管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不同亚型的分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改善血液循环、调脂等对症治疗;尤瑞克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尤瑞克林治疗。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远远高于对照组(8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立姝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精神分裂症衰退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衰退患者的特征和护理方式。方法选取60例来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情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导致患者发生精神分裂症衰退的因素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自我性格缺陷,住院次数,婚姻情况等。结论结合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能够在大程度上提升其生活品质与身体素质。

    作者:贾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临床上对于血液的检验在患者贫血的诊断以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进行血液检验的350例病患,以及200例正常血液检验的健康人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350例病患中,缺铁性的贫血患者(IDA)占250例,属于地中海贫血(MEAA)的病患占100例,正常的健康人血液检验作为平行对照组。对所有参与试验的病患与健康人进行血液检验,对其血中的MCH、RDW、Hb、RBC/MVCV、RBC、MCV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属于IDA性贫血的病患与MEAA性贫血的病患之间的MCH、RDW、Hb、RBC/MVCV、RBC、MCV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临床上在对病患进行贫血诊断以及鉴别时, MCH、RDW、Hb、RBC/MVCV、RBC、MCV可作为贫血诊断的一个标准指南,同时还可以进行不同种类贫血之间的鉴别,在临床上对于病患贫血的诊断以及具体类型的鉴别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永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合应用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合应用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心儿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72例疱疹性口腔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均对其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注射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外用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口腔疼痛感消失的时间以及口腔疱疹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合应用治疗疱疹性口腔炎能够较好的改善症状,增强疗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生物电反馈治疗仪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3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物电反馈治疗仪治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集288例盆底功能性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50例患者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治疗组138例患者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盆底肌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经生物电反馈治疗后临床效果满意。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的降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同时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军;李玉霞;袁德利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丹参滴丸的制备工艺和质量研究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各种疾病也应运而生,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逐渐扩大,给人类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尤其是中老年人,作为高发人群,深受其害,因其致死的案例也是不计其数,不仅给家庭造成负担,也给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和经济负担,甚至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所以,人类一直在研究追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丹参滴丸作为新型的天然药物药剂为广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康传瑜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焦虑情绪改变情况;采用舒适状况量表对评定两组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前的焦虑自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分别与本组干预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手术室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护理舒适度高,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李可艳;冯丹;王茜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耳鸣患者的发病原因与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耳鸣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护理要点。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耳鸣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这些患者的耳鸣发病原因有:①遗传因素或者基因突变;②听神经的自发性放电活动;③与人体中枢方面、记忆以及自主神经反应有关;④螺旋神经节以及毛细胞缺氧;⑤高血压;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然后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综合护理模式、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护理模式背景下,其总满意率为97.6%,而对照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背景下,其总满意率为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患的耳鸣发病原因后,综合护理模式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周宇慧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服用胺碘酮,观察组在服用胺碘酮的基础上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收缩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个月与治疗12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个月与治疗12个月后收缩压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与单纯采用胺碘酮相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缩小心房内径,提高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值得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作者:张华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甲氨蝶呤(MTX)和扶他林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类风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3.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江一帆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过程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172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护理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骨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凤秋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护理对胃癌患者营养状态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营养状态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胃癌中晚期患者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化疗6个周期后的营养状态和化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胃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化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继红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探讨精神病康复防治网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病康复防治网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精神病康复科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精神病康复患者89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精神病康复防治网络进行康复治疗,统计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社交能力、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身体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精神病康复患者应用精神病康复防治网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各项评分,可以在临床康复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洪刚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采用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肺炎后使用呼吸机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呼吸状况,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丽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对64例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护理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74±0.52)d、肛门排气时间为(3.71±0.54)d、住院时间为(18.02±3.02)d、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39%,同对照组患者的(2.71±0.42)d、(4.35±0.08)d、(22.16±5.17)d和34.39%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在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营养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席守茗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人性化护理在临产患者观察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临产患者观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产科病房的80例临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40例为观察组,另外40例选为对照组,80例均为能正常沟通的产妇。结果观察组临产产妇分娩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后给予产妇人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作者:陈丽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老年结直肠手术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肌松监测在老年结直肠手术全麻患者气管拔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因直肠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编号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模式拔管,观察组则在肌松监测的辅助下确定拔管时机。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中麻醉药物总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发生低氧血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松监测在老年结直肠手术全麻患者气管拔管中有着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减少麻醉药物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且有效的缓解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极大的提高了老年患者全麻后气管拔管的临床效果,有着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戴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