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仙
目的:研究将个性化健康教育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探讨对其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将同期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改变制订了一套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观察其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问卷满意度比对照组高。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
作者:陈映琼;郑宇琼;陈惜;遂彭贤娟;彭春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护士实施技术能力培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采用专业理论及技术能力两个方面的培训,并反复强化练习,每月进行考核与评价。结果培训后学员对ICU监护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等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均P<0.05)。结论通过技能培训后的护士可以增强急救意识,增强临床对疾病的判断能力,既能使患者得到全面、细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又能提高护士技术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保证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
作者:梁引弟;马活莉;梁庆标;张保红;赵妹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尿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150例留置尿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尿路感染、拔管困难、尿道机械性损伤、气囊导尿管自行脱出、漏尿、膀胱痉挛或挛缩、拔尿管后尿潴留及排尿困难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留置尿管患者的并发症,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凤梅;李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CAP患者74例,临床采用CNP模式。以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行常规护理的CAP患者74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95%VS.86.49%,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9±4.22)d VS.(10.23±3.31)d, P<0.05;(2678.54±14.32)元VS.(3012.36±113.51)元,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9%VS.83.78%,P<0.05)。结论 CAP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介入CNP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住院治疗,改善临床预后,提高住院经济价值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春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模式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CPM康复训练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第2天应用CPM功能练习。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镇痛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的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术后的第3、5、7、14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的护理能够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CPM练习患者疼痛。
作者:李静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重症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8例重症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而对照组64例患者则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达标率、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CRP、TNF-α以及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治疗重症糖尿病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缩短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提高血糖达标率,而并减少胰岛素使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汪秀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常规放射治疗(CRT)两种不同放射治疗方案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8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期间出现的口干、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皮肤和黏膜反应等急性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8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计划,IMRT与CRT相比急性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治疗技术的应用能够减轻患者治疗中的急性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金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采用重点护理指导预防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前列腺增生手术的患者采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的办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减少术后膀胱痉挛,提高患者舒适度进行重点护理指导,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膀胱痉挛情况、疼痛评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等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膀胱痉挛程度小于对照组,痉挛评分低于对照组,痉挛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点护理指导有利于减少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程度,降低疼痛,提高术后舒适度。
作者:张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合理情绪疗法合并系统脱敏疗法对降低结肠癌造口患者焦虑忧郁心理的影响。方法根据焦虑、抑郁程度,对34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合理情绪疗法合并系统脱敏疗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进行干预前后得分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结肠造口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合理情绪疗法合并系统脱敏疗法可明显缓解焦虑和抑郁心理。
作者:李海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超滤量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分别监测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透析前、透析1、2、3、4 h时的血压及心率,计算平均心率。对左心室与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 EF)、室内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进行测量,根据超滤量的不同,7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三组:A组、B组、C组,A组:超滤量<2 L/次,26例;B组:2 L/次<超滤量<4 L/次,31例;C组:超滤量>4 L/次,19例。结果 A组在透析过程中,血压波动不明显,B、C组患者在血液透析2h、3h、4h血压下降明显,与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平均心率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B、C组较A组心室壁增厚,射血分数较低,心腔扩大(P<0.05)。结论超滤量越大,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容易导致低血压与心功能不全,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恢复患者血压及心功能正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胃癌手术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引入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立芬;巩林霞;丛文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将全麻苏醒期躁动的诱发因素作为根据,采用针对性和预防性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躁动程度、血压指标以及苏醒期心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苏醒期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3个指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的有6例,发生率14.29%,对照组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的有10例,发生率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和预防性的护理方式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进行护理,能够使麻醉苏醒期患者出现躁动的程度和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十分有利,同时还可以使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作者:韩艳芳;张梓童;邓亚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11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等进行健康干预。在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总健康状况、总生存质量、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总健康状况、生理及心理领域在干预后之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心理和社会支持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存在质量。
作者:冯国琴;田兔红;崔雪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分析并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蛋白含量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含量略增高,而对照组含量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体重下降少,对照组体重下降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率26.83%,并发症发生率31.71%,而对照组感染率高达56.10%,并发症发生率70.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后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结论由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保证患者营养需求,有效缓解胰腺长期高代谢压力,降低感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安全可靠无伤害,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孟云;张霞;王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30例,观察组患者有28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经过精细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没有出现子宫切除和死亡的病例,在治愈之后,观察组患者全部出院,达到了100%的有效率。对照组患者有2例抢救无效,后死亡,达到了93.33%的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针对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要保证自身的专业知识的扎实性,对助产技术进行积极的学习,对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予以充分的重视,利用系统的护理干预以及科学的治疗手段能够使患者的抢救率得到显著提升,不仅能够对产妇机体功能的恢复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同时还能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总结19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根据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分3期护理: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迷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19例酒精中毒患者均痊愈出院。护理期间无坠床或摔伤,无1例出现并发症。实施3期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吴淑芳;赵彩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洁净手术室数字化设备的细菌污染状况,拟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方法2014年3月选取我院10间手术间共20个单位的数字化设备(包括电脑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条码扫描及打印机)表面进行细菌分布情况及种类监测,4月采取新的防控措施后再次对该设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3月份共检出44份阳性标本,4月共检出8份阳性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月检测出病原微生物菌19株,4月未检测到各类病原微生物,实施新防控措施前后差异显著。结论洁净手术室内不同区域数字化设备存在不同差异的细菌污染,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污染状况。
作者:林志敏;章明阳;马颖;杨维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防治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通过在放疗第十日和放疗结束后发放健康教育执行程度调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以及口腔黏膜炎的程度评估来进行比较。结果在放疗第十日和放疗结束后健康教育执行程度的达标率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对照组的满意度低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发生程度也重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防治中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汪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手助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围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93.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肝部分切除术的围术期采取优质护理方案,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住院的孕产妇100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责任护士未知晓的原因。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再随机调查孕产妇100例,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为97%,达到并超过预期效果。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
作者:赵慧霞;李瑜;王田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