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虎;汪中扬;马波;袁浩锋;张靖
目的:制备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实验,对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处方及制剂工艺进行筛选、优化。结果选择MCC∶乳糖=1∶2为填充剂,5%PVP K17乙醇溶液为黏合剂,7%立崩为崩解剂。按优选处方和工艺制备的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有关分散片的要求。结论与普通片相比,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崩解迅速,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作者:沈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尿潴留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产生了极大影响,使住院时间延长。本文具体阐述了混合痔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混合痔的术后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何月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我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对比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的差异性。结果术后患者达到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术后发生感染2例,术肢肿胀5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ABI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涂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即刻与延期方法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收治的67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在乳腺癌手术同时实施乳房再造,根据乳房再造时间分为即刻再造组(观察组)35例,延期再造组(对照组)32例,手术后的6~12个月进行乳房再造。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乳房外观、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乳房再造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提高患者乳房外观满意率,且患者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帆;黄双月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早产儿的措施,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2011年在本院收治的439例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孕母既往流产史、胎膜早破及不明原因早产的主要病因。结论早产与孕母因素密切相关,预防早产的关键是减少流产、防止胎膜早破等。
作者:赵琳;李艳红;张红专;绍明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根据我院患者服用中药制剂之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中药毒性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可靠和准确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服用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病例共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例报告,统计和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寻找合理的用药管理对策。结果使用中药制剂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段集中于49~60岁,导致患者用药之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中药制剂包括注射剂、外用膏剂和口服制剂等,发生不良反应的服用途径为静脉注射和局部外用给药;患者不良反应病灶主要集中于表皮损害和消化系统伤害。结论中药毒性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用药管理规定,严密监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提高不良反应控制意识,做好防范工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安玉英;张俊忠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社区优质管理在体弱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社区46例体弱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选择被动药物治疗,观察组(26例)在此基础上接受社区优质管理,比较两组的体质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4)。结论社区优质管理有效改善了体弱儿童的体质,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张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在超重或肥胖患者的发病特点及相关指标。方法提取所有9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等超重与肥胖相关指标。结果在BMI、WC、WHR、WHtR中,大于等于相关指标的患者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均高于小于相关指标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且其发病率对应比较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超标患者发病率均低于女性超标患者发病率,比较结果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或肥胖均可能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于广娜;张艳蕉;任占军;陈庆友;黄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及护理缓解期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就诊的120例缓解期哮喘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应用三伏贴治疗实验组,对两组效果进行统计。结果①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 73.3%,P<0.05);②实验组FEV1、FVC、FEV1/FVC、PEF分别为(1.7±0.3)、(2.5±0.3)、(68.9±0.2)、(2.4±0.3),提示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伏贴治疗及护理缓解期哮喘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宝如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MRL/lpr小鼠(狼疮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明确抗氧化药GSH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CTGF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正常小鼠及狼疮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至第3代,使用GSH干预生长MRL/lpr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5 d后检测CTG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狼疮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CT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GSH干预后MRL/lpr小鼠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CTGFmRNA表达较未处理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狼疮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CTGF表达明显升高,抗氧化剂GSH干预可抑制狼疮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CTGF表达。
作者:刘树锋;张北平;王海;谭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心病有无相关性,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38例在我院住院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期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资料分为4组,非冠心病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上述人群中有无差别并探讨其意义。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显得尤为显著。
作者:王怀龙;陈晓于;黄石安;陈灿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导致社区老年患者入院的重要慢性病之一,与其他疾病共存时极易漏诊,社区诊断与治疗相对困难。本文具体阐述了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诊断标准、分级与治疗原则,并通过分析具体病例,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与方法进行探讨,为慢性心力衰竭在社区的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乌瑞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建立盐酸左旋咪唑中对甲苯磺酰氯杂质测定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色谱柱:C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水相(1000 mL水中加1 mL磷酸。用二乙胺调节pH=4.5):甲醇=80∶20;检测波长:20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定量限不得低于400 ppm。结果盐酸左旋咪唑与对甲苯磺酰氯峰分离度>1.5,并与相邻杂质峰分离度>1.5;在定量限与测定浓度的150%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盐酸左旋咪唑中对甲苯磺酰氯的定量测定。
作者:邢亚非;钱小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入院的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能够有效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显著改善患者视力,相比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右下腹疼痛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提高误诊预防方法。方法对23例急腹症中右下腹痛患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经完善检查、相关科室会诊、手术证实等均确诊为其他疾病,经过有效治疗痊愈。结论病史询问不全面、体格检查不仔细以及缺少相关辅助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杜安平;李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近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与其他服务业相比,医疗机构有其特殊性,更易产生医患矛盾。医患沟通倡导对人的关怀,主张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价值观。而医患矛盾与人文医学的缺失便始于对话不足。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英;吴小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问题式”教学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级护理专业实习学生4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与临床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带教,通过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认同情况了解其教学效果。结果该教学法能在实习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所学知识的记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结论“问题式”教学法有利于临床实习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吴开莉;陈凌云;李林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三联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3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26例,口服奥美拉唑40 mg/d,甲硝唑400 mg,2次/天,阿莫西林1000 mg,2次/天治疗,对照组27例,口服枸橼酸铋钾(德诺)480 mg,灭滴灵400 mg,2次/天,阿莫西林1000 mg,2次/天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溃疡愈合较好,疼痛消失时间短。结论新三联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柏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雄激素联合黄精赞育胶囊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间,对60例特发性少弱精子症人群,分3组治疗。A组20例,未服用药物治疗;B组20例,口服硫酸锌片50 mg,每日3次,维生素E胶囊100 mg,每日2次,中成药黄精赞育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3个月;C组20例,在B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安特尔40 mg,每天一次,疗程3个月。结果全部患者完成随访且进行复查,B、C组精液参数显著改善,C组血睾酮水平提高,效果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雄激素联合中成药黄精赞育胶囊疗法可显著改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量、精子密度、活动力、存活率及血睾酮水平,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中成药。
作者:罗伟聪;马劲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出院药抗菌药物限制性使用的情况分析,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查阅中心药房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所有的出院药的处方,分别按科室统计及记录每个月出院药的处方中有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数以及当月出院药的总处方数。结果出院药总处方29411张,使用抗菌药总处方物1122张,占3.81%。结论我院出院药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药师与医师多沟通,尽量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带来的危害。
作者:吴雄梅;曾碧红;钟笑娟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