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李钦;范遥

关键词: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影响
摘要: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卫生问题,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发生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越高。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全面了解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现状及高血压对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控制高血压疾病。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昂丹司琼口腔溶解薄膜剂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昂丹司琼口腔溶解薄膜剂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昂丹司琼口腔溶解薄膜剂中昂丹司琼的含量。结果 HPLC法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3%,回收率良好。昂丹司琼在5.1~1022.4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结论采用HPLC法测定昂丹司琼口腔溶解薄膜中昂丹司琼的含量,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够很好的控制产品的质量,将该法订入质量标准。

    作者:赵希玲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微创治疗7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75例ABP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微创治疗(EST/ENBD+LC),并选取同期收治同症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病率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ABP,应根据病情急诊一期可早期行内镜介入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为二期行LC术根治创造条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少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超声解析中重度脂肪肝患者慢性腹泻的原因

    目的:探讨中重度脂肪肝患者慢性腹泻的原因。方法对临床100例中重度脂肪肝伴慢性腹泻的患者进行小肠的超声检查。结果100例患者中有88例患者的小肠呈“鱼肠样”改变。结论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的慢性腹泻与小肠声像图改变有密切的联系。

    作者:樊玉秋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肝胆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胆道病变,需选择有效、合理的疗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病情恶化。外科疗法是肝胆管结石临床首选治疗手段,临床公认的有效疗法主要有肝部分切除术、胆管切开取石、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肝移植术等,而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综合疗效理想的外科疗法。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改进,肝胆管外科手术疗法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除需要选择合适的疗法外,还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结石残留、复发等问题防治进展进行研究。

    作者:张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高血压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卫生问题,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发生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越高。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全面了解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现状及高血压对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控制高血压疾病。

    作者:李钦;范遥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32例,对其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均明显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加强病情观察,规范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唐永红;丁一琴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某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及同源性的分析

    目的:检测并分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开封地区首次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为研究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变异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筛选确定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利用狗肾传代细胞分离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A/Kaifeng/01/2009(H1N1);测定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利用序列比对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从1828份流感样病例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286份,阳性率15.6%。在开封地区首次获得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及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与2009年大流行株高度同源,为同一进化分支。与以往流行的猪流感病毒株对比发现,HA基因有12个碱基发生了点突变。结论 MDCK细胞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敏感性;开封地区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离病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以往古典型猪流感代表株出现了HA蛋白抗原性漂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曹晓;巩飚;胡淮洁;许娇;冉冉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术后疼痛可以使患儿机体应激性增高、代谢和氧耗增加、免疫功能下降、造成术后恢复延迟,因此,术后有效的镇痛可以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儿童由于受语言表述限制,疼痛评估变得复杂化,且术后疼痛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单纯的术后镇痛很难涉及痛阈及量级的考察,因此,术后疼痛给临床工作提出了挑战。多个阶段、多种途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多模式镇痛代表了小儿术后镇痛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治疗轻到中度疼痛的有效药物,此外还有抗炎的作用,联合使用NSAIDs能够显著增强镇痛效果。本文就NSAIDs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谷海飞;李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浅谈优质护理中护士长管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中护士长管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及考评方式。方法通过对护士长工作考评表来对优质护理中护士长能力的考评分析。结果通过对护理质量考评,发现护士长需要具备专业技术、政治思想、科学管理、良好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能力。结论优质护理对护士长各方面能力是一种考验,需要护士长具备各方面综合实力。

    作者:周彩琴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睡眠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析慢性肝病患者睡眠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6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包括心理护理、环境干预在内的临床护理,总结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睡眠时间、效率、质量与睡眠障碍方面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催眠药物用量大大减少,生存质量评分明显较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肝病患者科学周密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利于其生存质量的改善,行之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温祖符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抽调收治的65例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甲组35例患者采用格列美脲片治疗,乙组30例患者在甲组基础上结合采用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以及总胆固醇指数。结果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室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患者采用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于全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卵巢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致命的妇科肿瘤,而且早期诊断也相对比较困难。在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病毒学的发展,基因治疗已逐渐从幻想转化成为现实。目的是通过对致瘤基因的抑制或缺陷基因的修复来达到治疗的作用,现代基因治疗已成为卵巢癌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一种新的治疗的方式,而且一部分研究成果正在慢慢的从实验走向临床。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的很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中有部分与卵巢肿瘤有关,在报道中往往多采用单一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或检测单一的基因表达状态,所以相关的报道结果很多都不太一致。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98例重型脑外伤术后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颅脑外伤开颅手术病例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患者中,死亡11例,植物生存15例,重残19例,恢复良好53例。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术中及术后维持正常血压及血氧,减少术中对脑组织的牵拉及压迫,充分减压,改善脑循环,防治脑血管痉挛,有利于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王述煊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2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科21例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采取精心合理的护理,结果经过治疗护理后,患者卧床时间降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心理护理后满意率达到96.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因女性患者较多,手术前后心理问题突出,通过手术治疗,护理精心照顾,21例患者全部临床治愈,心理状态良好,满意出院。

    作者:李凤云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8例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我院从2008年6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1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入院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观察主动脉管腔内有无膜样回声及管腔内血流情况。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对比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得出诊断符合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管损伤内膜,损伤区域与血流动力水平变化情况,终依据Debakey标准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给予分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4.44%。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具有无损伤、方便、快速出结果、诊断符合率较高、可重复检测应用的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葛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病理临床特点

    目的:对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术时意外发现的胆囊癌患者45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诊治以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4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胆囊炎7例,慢性胆囊炎16例,胆囊息肉6例,胆囊结石15例,梗阻性黄疸1例。经病理确诊后,均为腺癌,其中高分化12例,中分化27例,低分化6例。患者确诊后,有24例患者行胆囊癌根治术,其余未行根治术,但均进行化疗。结论病理诊断仍然是进行肿瘤确诊以及分型分期的金标准,所以在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意外胆囊癌,要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并观察肿瘤的分化程度,从而对后续治疗做出指导。在对意外胆囊癌做出确诊后,要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以及患者全身的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或者是化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龙芳荣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入的冠心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心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对10周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顺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严密观察病情,指导患者休息与活动,合理饮食,心理护理,溶栓后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死亡2例,好转出院34例,转上级医院行造影及支架植入术20例,14例门诊随访。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精心护理为患者创造了更多治疗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董惠静;李友莲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药品包装规格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指出现有药品包装规格存在包装过小或过大、不结合临床用药实际、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正确引导和规范药品包装,提倡环保低碳。

    作者:李国峰;许素燕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手术室实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实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方法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标准,由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小组长实行月查、周查、日查三级质控。结果在手术室实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标准,使护理工作更加精细化,护士在三级质控的质量反馈、持续改进和跟踪效果评价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主动配合意识增强,护理质量提高,各项护理质量目标达标。

    作者:唐静;陈秀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