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校园水痘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与防控对策探讨

茅拥军

关键词:水痘, 暴发, 调查分析, 预防控制
摘要:目的 对一起校园内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水痘校园暴发蔓延的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缺乏传染病预防知识和措施,未接种水痘疫苗,水痘疫情暴发蔓延的重要原因是首发病例未及时确诊上报及有效隔离治疗;经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对防控水痘疫情的暴发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流程重组在医院后勤维修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医院后勤的维修服务是保障全院基础设施和各类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前提条件,是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院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规模扩大,病患密集,设施设备数量增多、维修难度加大、使用损耗率增高,大大增加了后勤维修工作的难度,如何从传统管理模式转型以适应激增的维修工作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针对医院的后勤维修系统的改进问题,从流程重组的结构化角度和建立呼叫中心的信息化角度着手,提高了医院后勤维修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满意度.第1部分将制造业的6M理论穿插于鱼骨图中,提出了后勤维修中现存的问题并归为6大类,分析了问题的产生原因.第2部分针对提出的问题,绘制现有的流程图和改进后的流程图,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以往模式缺陷和新流程的优势.第3部分介绍了重组的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即呼叫中心信息系统.从数据、流程和满意度3个角度分析了呼叫中心的优势和功能.后列出了流程重组后的满意度数据,显著提高的数据显示了流程重组和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后勤维修工作中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敏;陈勇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国公立医院危机管理研究——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为例

    公立医院正确认识社会存在的各种危机,明确选择正确的方式应对是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生产的重要途径.公立医院将危机所带来的损害降到低就必须正确认识公立医院危机的类型以及诱发的原因,并且根据自身医院的实际情况来量身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作者:潘城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针对不同性格护士进行管理的探讨

    该文概述了不同性格类型的护士的性格差异及管理措施,分析探讨各种不同性格类型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的行为差异及各自的特征,以及各种性格类型护士心里需求,如:活泼外向型、沉着冷静型、积极向上型、机智勇敢型等,以期能建立更有效,更灵活的管理模式.并通过对不同性格类型护士行为和需求方面的分析,更好的进行管理和大限度发挥个人能动性,即能更好的体现其个人价值,同时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也能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更好的为护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荣本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行政指导在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运用探析

    行政指导做为行政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卫生行政指导在卫生行政管理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扬州市卫生监督所在卫生监督执法领域实际运用各种行政指导手段,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效.

    作者:姚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的措施与意义

    探讨基层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具体方案.通过分析总结该院2010年以来实施的临床路径的具体措施的特点,探讨在实施临床路径中遇到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等.

    作者:张春明;郑智辉;郭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消毒供应工作从业人员自身防护新理念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工作从业人员自身防护新理念.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30例消毒供应工作从业人员,对其进行自身新防护理念教育,分析对比教育前后工作人员自身防护理念满意度及技能掌握合格率.结果 教育后消毒供应工作从业人员满意度、自身防护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均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工作从业人员具有良好自身防护新理念,能够加强消毒供应工作从业人员对自身防护知识及技能掌握,并提高满意度,具有明显应用价值.

    作者:刘淑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强化管理干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强化管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3年4月开始对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实施强化管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1年药品过期率,药品完好率及药品清点总时间等.结果 强化管理实施后药品过期率和药品完好率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管理实施后药品清点总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强化管理干预应用可有效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减少急救用药准备时间.

    作者:邓武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发现与控制中不同监测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研究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发现与控制中不同监测系统的应用效果,并且为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能够很好的得到控制提供相应的借鉴.方法 对该市的3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分析.分别进行学校症状监测、医院症状监测、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检测,后界定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结果 2009年该市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3起,这3起疫情都是源于学校.这3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病患一共有68例,其中有两起疫情是经过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另外一起是经过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发现的.结论 充分的发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以及症状监测系统的功能,有利于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及时发现以及防控,可以有效的避免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继续蔓延.

    作者:马云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刍议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

    药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危药品成为继毒、麻、精药品之后,又一个我们全社会必须重视和了解的一类高风险性药品.本文通过对高危药品的概念、医院高危药品管理与使用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浅谈了加强高危药品管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李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长春某高校教师体检结果分析与建议

    目的 高校教师是脑力劳动者的典型代表群体,专业性强,繁重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基础上又有一定的体力劳动,饮食缺乏科学性,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将某高校407名职工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体检人群疾病发病率.方法 针对体检人群进行相关血糖、血脂、血压、腹部超声等项目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标人群中异常率较高为体质指数超标250例(61.43%),腰围超标62例(15.23%),血压高61例(14.99%),脂肪肝126例(30.96%),血脂高75例(18.43%).男性在肥胖、血压高、脂肪肝、尿酸高、血糖高、血脂高方面的患病率高于女性,中年组在肥胖、血压高、脂肪肝、血糖高方面的异常率高于青年组.结论 高校教师疾病发生与生活方式及职业特点密切相关,加强健康保健管理工作是根本保障.

    作者:赵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度危险物品成本控制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对中度危险物品成本控制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对使用过后的中度危险物品清洗、消毒、包装,在完全操作后对使用成本的计算,对不同的劳务成本、包装材料和消毒剂的使用成本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使用粘贴式包装后的负压瓶、呼吸机管路、面罩及湿化瓶的节约费用明显低于使用纸塑包装的节约费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对高效消毒方法和环氧乙烷灭菌法在一年内消费成本的比较中,共节约成本(283349.73±77350)元,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对中度危险物品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节约能源,减少了医院的支出,临床科室的消耗成本得到降低,在很大程度上为临床科室提供了高质量、低耗能的高效服务.应广泛的运用于各大医院.

    作者:刘延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肺结核疫情的流行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肺结核疫情的流行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以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3年肺结核疫情资料为来源,统计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分析该市2011-2013年肺结核发病率、肺结核患者性别及地区分布.结果 2011年、2012年及2013年肺结核发病率情况(1/10万)分别为67.6%、73.2%、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2012年及2013年男性肺结核患者比例分别为52(1/10万)、56.1(1/10万)、54.2(1/10万),女性肺结核患者比例分别为48%、43.9%、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12及2013年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肺结核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1年、2012年及2013年该市肺结核发病率情况呈逐年提高趋势,而且流动人口是肺结核的高危群体,因此对于肺结核的预防与治疗,更应关注流动人口,提高流动人口中新生儿的卡介苗接种率,加强肺结核健康教育,改善卫生居住条件,定期进行结核病普查,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作者:李友筑;张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诊护士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急诊科患者病情发病急、病情重,在抢救患者时需争分夺秒,然而在快节奏的诊治过程中护士药物适使用错误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病情延误或误治,造成严重后果.为此,笔者分析急诊护士用药错误的原因并做出分析制定相应管理对策.通过分析急诊护士用药出错原因主要存在执行医嘱缺陷、药物保管缺陷及药物使用缺陷,针对存在原因制定有效的用药指导管理、用药制度管理、岗位管理并严格实施,以减少急诊护士用药错误发生率,增强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许丽;李香玉;崔玉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探讨

    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转变,大大增加了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在日常生活中,老年群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因此,需根据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有效控制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保障老年群体的生命安全.

    作者:马晓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通过全成本核算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随着医院规模越来越大,医院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疗行业逐渐引见全成本核算,运用全成本核算能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为了规范该院成本管理工作,通过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降低医院的各项运营成本,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益,结合昆山中医医院财务管理实际情况,该院引进了全成本核算.

    作者:何培根;卫科;赵艳;邹翔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流程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流程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方法 该院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流程管理模式,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实施前后1年的护理工作进行效果评价,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流程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护理服务水平,护理安全意识,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比实施前显著升高,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护理流程管理模式能够使医院护理管理水平更加规范,提高了护理安全和质量,可以作为护理管理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四维满意度调查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四维满意度调查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设计并发放外科医生、麻醉师、外科护士、患者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 比较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的护理质控成绩,护理安全由原来的(88.9±7.2)分增长到(93.5±5.8)分,消毒隔离由(90.3±8.9)分增长到(96.7±7.5)分,急救药械由(89.6±8.4)分增长到(954±6.7)分,护理文书由(84.4±9.8)分增长到(92.7±8.9)分,教育培训由(86.4±7.6)分增长到(91.8±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5±10.7)分增长到(97.4±9.2)分,麻醉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8.5±12.3)分增长到(98.4±13.2)分,外科护士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6.5±15.1)分增长到(97.9±10.5)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9±11.2)分增长到(98.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四维满意度调查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杜云红;王莉;李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以人为本”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以人为本的细节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该院神经内科护理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细节管理模式,对照组护理模式不做改进,比较两组护理管理的结果.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技术、服务态度、责任上进、医疗效果、规范作业与患者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人为本的细节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适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推广学习.

    作者:陈祖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014年深圳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处置情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2014年深圳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处置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目前深圳市医疗机构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处置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监管建议,促进医院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朱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外科手术期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目的 探讨心外科手术期感染的控制措施与管理措施,以突出手术感染与控制的重要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心外科手术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心外科手术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A1组(观察组75例):围手术期控制与管理.对比两组心外科手术患者在临床出现感染的概率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 A1组经过有效管理,成功实现了针对心外科手术感染率的有效控制,在临床出现手术感染概率方面,低于A2组心外科手术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 心外科手术表现出极为重要的意义,针对心外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做好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降低手术感染率,成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伟峰;雷素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