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彪
目的 研究与探讨使用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MSCTA)对后胡桃夹综合征进行诊断的方法.方法 选择20 例(病变组)已确诊的PNCS 患者的肾血管MSCTA 与60 例(正常组)正常人进行D1、D2、D2/D1、S1、S2、S1/S2 比较分析.结果 病变组与正常组MSCATC比对显示,病变组LRV 受压狭窄,回流受阻,近肾端管腔明显扩张.测量结果指标显示,两组在D1、D2/D1、S1、S2、S1/S2 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MSCTA 对PNCS 进行诊断,能明显观测LRV 的形态及其立体走向,测量截面积准确,能准确评估LRV 受压程度,是一种新型的、无创的PNCS 诊断方法.
作者:凌文峰;熊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百安洗液中盐酸小檗碱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5μm,4.6×150mm),流动相为乙腈- 水- 磷酸二氢钾- 十二烷基磺酸钠(50:50:0.34:0.17),流速1.0mL/min,测定波长为346nm.结果 线性范围为0.0584~0.3504μg(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1.66%(n=6),精密度RSD=1.23%(n=6),重复性RSD=1.82%(n=6).结论 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百安洗液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
作者:刘中丽;郑仲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微创下胆道镜联合T管引流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 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75 例,观察组采用微创下胆道镜联合T 管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观察组术后结石残留2 例(2.67%),未见结石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现象;对照组术后结石残留8 例(10.67%),复发5 例(6.67%),术后并发症4 例(5.3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微创下胆道镜联合T 管引流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残石率低、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段小彪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超声引导下采用自设简易CTD- 闭式引流装置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32 例盆腔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 例,治疗组采用从后穹隆切开超声引导下放置自设简易CTD- 闭式引流装置抽脓引流/ 注入抗生素治疗盆腔脓肿;对照组给予单纯性使用抗生素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经济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体温和白细计数下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采用自设简易CTD- 闭式引流装置治疗盆腔脓肿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顺姣;马显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在各医院之间存在差异性、内在稳定性、不可复制性.我院门诊部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宋勤莉;朱风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作用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期间在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156 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施行专科护理,观察组加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出院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皮肤压疮、意外坠床、擅自外出、家属投诉和非计划性拔管的例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神经外科常规专科护理工作中,应施行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也促进了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
作者:雷晓霞;陈劲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动脉血压是检查循环系统机能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临床收集患者资料常用的指标,也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动脉血压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患者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其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处理,对危重患者尤其有更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准确掌握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针对测量动脉血压如何做到准确无误提出以下几方面共同行参考.
作者:姜军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采用色谱分析法对阿奇霉素相关物质的进行测定,探讨测定方法的优化.方法 采用相色谱系统仪器、岛津Class-10Avp 系统完成测定,色谱柱为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MG,规格为5μm,250mm×4.6mm.流动相为磷盐酸缓冲液,以0.05mol/L 的磷酸氢二钾溶液,以浓度为20% 的磷酸调节,直至pH 值为8.2;色谱纯试剂乙腈为45:55;色谱柱温度为30℃;流速为每分钟10mL;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50μL.结果 溶液浓度为10~1000μg/mL 的范围内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方法 的低检出限为100ng,r =0.9999.结论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测定方法能够有效测定阿奇霉素中的相关物质,具有良好的分离性与浓度峰面线性关系.
作者:蒋跃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片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治疗4 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心电图缺血表现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心电图缺血改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改善相比对照组亦有显著改善(P <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丹参片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桂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玉盘消渴片中添加格列本脲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鉴别.结果 玉盘消渴片中添加了处方外化学药品格列本脲.结论 两种方法专属性强,准确性高,可作为玉盘消渴片中添加格列本脲的鉴别方法.
作者:颜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我院于2008 年9 月至2011 年11 月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26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26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疗效满意,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规范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理端;赖欢乐;曾杏新;敖瑞苓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防止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0 年6月至2010 年12 月60 例STENT 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1 年1 月至2011 年6 月60 例STENT 术患者设为干预组,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能够防止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艳红;邓梅珍;伦爱美;何慧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我院外科病房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 使用K-B 纸片扩散法对276 株临床分离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分离出常见的5 种菌依次为: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ESBLs 在大肠埃希氏菌和克雷伯菌属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1.1% 和52.2%.非发酵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结论 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作者:张晓倩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疗效观察.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2009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收治的78 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3 例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对照组35 例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意识转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急性酒精中毒能够缩短催醒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
作者:曹健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全身麻醉静注异丙酚注射液过敏1 例.方法 静推氢化可的松100mg 抗过敏处理,咪达唑仑注射液4mg 镇静处理.结果 红斑于15min 后全部消退,安静入睡,呼吸平稳,两肺呼吸音清晰.结论 严密的监测,快速准确的判断,全面及时的处理,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异丙酚,术前麻醉师应详细询问病史,做好麻醉前相关检查,术中、术后严密观察者的生命体征.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理论和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 年2 月至2012 年2 月收治的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200 例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 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两组疗程均30d,并评定疗效及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结果 本研究中治疗组100 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 < 0.05;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显著,P < 0.05.结论 中医中药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较为多见的危重症,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病死率仍较高达34%~60%[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42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本病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李战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2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5 天,与对照组20 例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5 天进行对比,观察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 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以及空腹血糖、电解质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FEV1% 与FEV1/FVC:FEV1% 与FEV1/FVC 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FEV1% 与FEV1/FVC 均有明显上升(P < 0.01),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空腹血糖、电解质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其抗炎活性,临床效果确切,吸入治疗不良反应小,给药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张周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清肺抑火丸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cclaim 120-C18 色谱柱,柱温30℃;乙腈-0.03% 二乙胺溶液(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漂移管温度为85℃,载气压力30psi.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分别以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峰面积的常用对数(Y)对浓度的常用对数(X)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分别为Y1=1.5548X1+2.8331(r = 0.9998)、Y2=1.3907X2+3.0166(r = 0.9997),线性范围分别为30.4~136.8μg/mL、5~35μg/mL;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0%、102.2%,方法精密度(RSD,n=6)分别为0.83%、0.80%.结论 该法可用于清肺抑火丸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玉林;赖坤桦;邓增潮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对急性喉炎并发喉梗阻患儿的急救处理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自2006 年11 月至2011 年11 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28 例急性喉炎并发喉梗阻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本组患儿均予以2 至3 小时的急救处理,其中62 例显效,约为48.4%;54 例有效,约为42.1%;12 例无效,约为9.3%;其中12 例无效患儿经过麻醉师的会诊,采取麻醉插管予以气管内的插管,患儿喉梗阻均显著好转;全部患儿经过急救处理,待喉梗阻有所缓解后,予以雾化以及抗炎等治疗,均于5~6 天后出院.其中12 例采取气管插管的患儿在第3 天均顺利拔管,于第7 天出院.结论 急性喉炎并发喉梗阻患儿,通常为急性起病,同时病情变化也较快,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而早期并且有效的临床急救治疗,其关键所在是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及时的解除患儿的喉水肿.
作者:石军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