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一例

张秋瓒;赵魁;杨枫;王艳荣;杨华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 双下肢水肿, 慢性支气管炎, 高血压病, 体格检查, 咳喘, 间断, 患者, 呼吸, 冠状动脉, 巩膜黄染, 移动性, 湿啰音, 入院前, 颈静脉, 肺气肿, 肠鸣音, 半卧位, 浊音, 阳性
摘要:患者男,76岁,2004年1月7日入院.患者间断咳喘3年,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平素活动后气短,间断双下肢水肿,入院前1周咳喘加重,咳黄痰,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无发热.有冠状动脉心脏、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呼吸30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半卧位,呼吸急促,末梢紫绀,皮肤、巩膜黄染,颈静脉怒张,肺气肿体征,双肺大量干湿啰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心率124次/min,腹部稍膨隆,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胶囊内镜OMOM临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

    2001年8月胶囊内镜获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批准后开始在临床上使用.我国自2001年引进胶囊内镜以来,目前已经在10多个省市数十家医院使用.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的胶囊内镜皆为以色列Given公司产品,其质量肯定但价格昂贵.国产胶囊内镜OMOM是由重庆市金山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于2004年正式研制成功.其动物实验证实OMOM胶囊内镜效果肯定,但OMOM胶囊内镜对临床胃肠疾病诊治研究尚少.自2004年11月我科应用OMOM胶囊内镜对疑为小肠疾病的17例患者进行了初期研究,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雷;李宜辉;达四平;赵晓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76岁,2004年1月7日入院.患者间断咳喘3年,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平素活动后气短,间断双下肢水肿,入院前1周咳喘加重,咳黄痰,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无发热.有冠状动脉心脏、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呼吸30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半卧位,呼吸急促,末梢紫绀,皮肤、巩膜黄染,颈静脉怒张,肺气肿体征,双肺大量干湿啰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心率124次/min,腹部稍膨隆,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张秋瓒;赵魁;杨枫;王艳荣;杨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单碱基变异影响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病

    根据一组由美国、韩国和墨西哥的科学家近期的研究结果,编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基因上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能够影响肺结核的活动性,这说明活动性肺结核具有遗传易感性.该论文发表在2005年12月13日出版的<实验医学杂志>上(J Exp Med,2005,202:1649-1658).

    作者:柳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复合物支架修复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复合物(PLGA)的构建及对损伤组织的修复效果.方法 (1)分离培养新西兰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后接种于PLGA支架上.扫描电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段MSC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2)分别将MSC-PLGA复合物及PLGA支架移植于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肤创面.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5周后取移植物行HE染色、VG染色及细胞角蛋白AE1/AE3免疫荧光组化检测.结果 MSC在支架上生长良好,细胞数量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加,第10天细胞达到90%融合.MSC-PLGA复合物所修复创面,随着聚合材料的降解,逐渐形成新生皮肤,HE染色及VG染色示新生皮肤与正常皮肤结构相似,且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胞核呈蓝色荧光的角化层细胞及毛囊细胞,其胞浆同时表达角蛋白.PLGA支架所修复创面则新生皮肤仅见少量毛囊,并见增厚的纤维瘢痕.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PLGA聚合物是良好的移植替代物.

    作者:王共先;汪泱;刘伟鹏;张中华;黄学明;谢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热休克蛋白27/转录激活因子5复合物在高糖诱导足细胞凋亡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足细胞内热休克蛋白27(HSP27)是否与转录激活因子5(ATF5) 形成复合物及其在足细胞凋亡中的意义.方法高糖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系建立细胞凋亡模型,应用Hochest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技术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的活化,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HSP27和ATF5形成复合物的变化,阻断实验观察MAPK信号途径对高糖调节足细胞HSP27与ATF5形成复合物以及足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了高糖刺激足细胞凋亡的模型,30 mmol/L高糖刺激48 h凋亡率(27.2%±8.9%)显著高于5.5 mmol/L正常糖(对照)48 h组(10.6%±2.7%,P<0.05).正常糖(对照)组细胞HSP27与ATF5即可形成复合物,而在高糖刺激12 h HSP27与ATF5形成的复合物明显增加为正常糖组的195%±36%(P<0.05).高糖刺激30 min即可使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p38活化.进一步阻断实验显示ERK1/2活化抑制剂可以减弱高糖刺激引起HSP27和ATF5形成复合物的效应(PD98059+高糖组为109%±19%,高糖组211%±46%,P<0.05),同时加重高糖诱导细胞凋亡(PD98059+高糖组凋亡率为51%±4%,高糖组凋亡率为27%±9%)(P<0.05).p38活化抑制剂不影响高糖刺激引起的HSP27和ATF5形成复合物(SB20358+高糖组为290%±43%,高糖组为231%±20%,P>0.05),但可减轻高糖诱导细胞凋亡(SB20358+高糖组凋亡率为16%±6%,高糖组凋亡率为27%±9%)(P<0.05).结论高糖依赖ERK1/2信号通路而不是p38信号通路刺激足细胞HSP27与ATF5形成复合物的增加,蛋白复合物可能在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中起保护作用.

    作者:王立柱;黄蔷;黄海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暴发流行的调查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导致医院获得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都显著增加,2000年到2003年,CDAD分别在美国和加拿大出现了爆发流行.

    作者:王飞;贺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国103个地区吸烟与食管癌风险研究:死因调查中的病例对照方法学研究

    目的探讨吸烟与食管癌死亡危险的关系,验证在死因调查中同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方法分别采用非随机和随机方式在中国选择24个大中城市以及79个农村县进行死因调查, 并同时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方法学研究.病例为1986至1988年调查地区内的死于食管癌、年龄≥35岁的男性患者,同时设置两组对照,对照组Ⅰ为同期死于其他消化道疾病、年龄≥35岁的男性患者;对照组Ⅱ为同期死亡的女性患者(全死因)的存活配偶,并且他们在其妻死亡时的年龄≥35岁.主要测定指标为按地区分别计算吸烟与不吸烟人群中食管癌绝对死亡率以及吸烟与食管癌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 (1)在病例与对照组Ⅰ中:非吸烟者/吸烟者食管癌绝对死亡率(1/千人)城市为 0.39/0.63,内陆农村为1.06/1.24, 沿海农村为1.18/1.55.对照组Ⅱ与对照组Ⅰ的趋势相同;每日吸烟支数与食管癌的死亡风险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每日吸烟 <10、10~、20~支的相对危险度值在对照组Ⅰ中为1.42、1.82、2.22,在对照组Ⅱ中为1.57、1.95、3.18.吸烟年限与食管癌的死亡风险同样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2) 采用不同的对照,所得出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吸烟是食管癌重要的致病因素,在死因调查中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创新的、科学而易行的研究方法.

    作者:刘伯齐;姜晶梅;陈铮鸣;陈君石;张孔来;曾宪嘉;赵平;Boreham Jillian;武燕平;黎均耀;Peto Richard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母患骨质疏松的女儿呈低峰值骨量吗?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母亲的女儿峰值骨量是否比正常母亲的女儿更低,并初步探讨导致这一差异的因素.方法从上海市各社区招募401个汉族核心家庭(包括父母双亲和一名20 ~ 40岁的健康女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腰椎(L1-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BMD),剔除父亲患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家庭,获得126个骨质疏松母亲及其女儿和136个年龄匹配的BMD正常母亲及其女儿.结果骨质疏松母亲的女儿L1-4、股骨颈和大转子各部位BMD值(0.94 g/cm2 ±0.10 g/cm2 ,0.75 g/cm2 ±0.10 g/cm2 ,0.61 g/cm2 ±0.08 g/cm2 ,显著低于正常母亲的女儿(1.00 g/cm2±0.11 g/cm2,0.80 g/cm2±0.11 g/cm2,0.66 g/cm2 ±0.09 g/cm2,均P< 0.001),且体重也显著低于正常母亲的女儿(P< 0.05),两组间年龄、身高、月经初潮年龄、牛奶摄入者比例、摄入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是影响女儿各部位BMD的重要因素,分别解释L1-4、股骨颈和大转子BMD值变异的9.4%、16.5%和16.6%.剔除体重因素后,母亲患骨质疏松成为影响女儿BMD的重要因素,分别解释L1-4、股骨颈和大转子的BMD值变异的5.1%、5.3%和4.2%.结论母患骨质疏松的女儿具有低的峰值骨量,体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母亲具低的BMD.

    作者:秦跃娟;章振林;黄琪仁;何进卫;胡云秋;李淼;刘玉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阳性情况,并探讨HCV RNA含量、HCV基因型、肝硬化发生率、干扰素治疗应答率、年龄、性别及肝功能与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 (1) 6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20例出现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8.9%(20/69),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的自身抗体检出率4.3%(3/69 ,P<0.05);明显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组的自身抗体检出率100%(P<0.05).(2)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阴性、阳性组之间HCV RNA含量、HCV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自身抗体阳性组干扰素应答率(77.8%)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应答率(51.2 %,P<0.05).(4)自身抗体在年龄长者中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无关.(5)自身抗体阳性组肝硬化发生率(80%)高于阴性组(46.9%,P<0.05).(6) 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γ-球蛋白均高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分别为191 U/L±89 U/L vs 113 U/L±69 U/L,169 U/L±80 U/L vs 98 U/L±62 U/L,78 μmol/L±50 μmol/L vs 51 μmol/L±30 μmol/L,200 g/L±80 g/L vs 160 g/L±70 g/L,均P<0.05).结论 HCV感染能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患者血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与肝硬化和年龄明显有关,检测其自身抗体及其滴度对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吴赤红;徐小元;田庚善;于岩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肾癌伴Ⅲ型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占肾癌病例的4%~10%[1],近年认为如未发现肾癌有局部或远处转移, 肾癌在行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切除肾静脉癌栓和取出下腔静脉(IVC)癌栓, 患者预后良好.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癌栓伸入下腔静脉的水平以及IVC壁是否有侵犯.Ⅲ型IVC癌栓位置高,手术风险大,对于是否需要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一直存有争议.我院自2001至2004年共收治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8例,其中对4例Ⅲ型下腔静脉癌栓,均采取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德;沈来根;成晟;张大宏;余大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一项具有独特性的大样本吸烟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刘伯齐教授等在中国103个地区涉及1.5亿人口范围开展的吸烟与食管癌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近2万食管癌病例和约3万及10万两组不同对照人群吸烟状况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显示吸烟为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归因危险百分比在农村地区为13.4%~21.1%,城市地区为27.6%~31.3%,为揭示食管癌的发病因素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这项研究在方法学上具有独特性、创新性,两组对照的合理选择对目标人群更具代表性,尽可能避免了选择偏倚和回顾偏倚.由于研究样本量大,并对不同吸烟特征进行了分层分析,其结果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和科学价值.

    作者:游伟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肌腱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们应用类似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细胞作为组织工程肌腱的种子细胞[1-3],未获明显进展.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肌腱细胞均来源于中胚层,细胞形态相似.如果成纤维细胞能取代肌腱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肌腱组织工程则可望解决种子细胞缺乏的难题.作者曾应用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修复肌腱缺损取得初步成功[4],但缺乏长期观察结果.本研究旨在长期观察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并与肌腱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肌腱进行比较.

    作者:陈兵;刘伟;邓丹;许锋;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溶血磷脂酸通过Rho信号转导途径增强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恶性肿瘤细胞Rho蛋白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将SMMC7721细胞株培养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2、5、25 μmol/L 的LPA,为3个实验组.未加LPA为对照组.用Rho蛋白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溶血磷脂酸诱导SMMC7721细胞Rho蛋白活性,用Western印迹测定Rho蛋白表达,用黏附基质分析、重建基底膜侵袭模型等方法来研究药物处理后细胞侵袭、黏附、运动能力的改变.结果经溶血磷脂酸处理后,SMMC7721细胞中Rho蛋白表达增加,25 μmol/L组蛋白量变化尤为明显,5 h时为空白对照组的1.5倍,20 h后增加至2.4倍.24 h后Rho蛋白活性也明显增强,从102%±34%增加至408%±95%(P<0.01).同时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增强,对照组侵袭细胞数为531.2±65.6,25 μmol/L溶血磷脂酸组为789.7±117.5(P<0.01).60 min时5和25 μmol/L组细胞黏附率分别为77.9%±16.7%和83.6%±19.3% (P<0.05),80 min时达到93.8%±25.6%和91.2%±29.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PA主要通过Rho信号转导增强肝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王德盛;窦科峰;李开宗;宋振顺;赵青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尿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和氨基末端肽排泄率与年龄、绝经和绝经后骨丢失的关系

    目的探讨健康女性随增龄尿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和氨基末端肽排泄率(uCTX/Cr和uNTX/Cr)的变化及与绝经、绝经年限和绝经后骨丢失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659例20~80岁健康女性uCTX/Cr和uNTX/Cr,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不同骨骼部位(腰椎正位和侧位、髋部和前臂)的骨密度(BMD).根据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绝经后女性(339例)分为骨质疏松、低骨量和骨量正常3组.结果 (1)uCTX/Cr和uNTX/Cr分别与年龄之间以三次方回归曲线拟合优度好,决定系数(R2)分别为0.139和0.149.35岁以后uCTX/Cr和uNTX/Cr逐渐升高.(2)uCTX/Cr和uNTX/Cr在绝经前分别为149 mg/mol±80 mg/mol和33 nmol/mmol±17 nmol/mmol;在绝经后明显升高,分别为253 mg/mol±101 mg/mol和63 nmol/mmol±34 nmol/mmol,以绝经后5年内升高为显著,对应了BMD的显著下降.与绝经前比较,绝经后uCTX/Cr和uNTX/Cr分别升高了69.5%和93.4%,BMD下降了10.8%~27.6%.(3)在控制年龄和体重后,uCTX/Cr和uNTX/Cr仍与各骨骼部位的BMD呈明显负相关(r=-0.078~-0.283,P<0.05或0.01);uCTX/Cr和uNTX/Cr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608,P=0.000).(4)骨质疏松组和低骨量组较骨量正常组uCTX/Cr和uNTX/Cr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如在正位腰椎,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的uCTX/Cr分别为189 mg/mol±87 mg/mol、272 mg/mol±108 mg/mol和366 mg/mol±135 mg/mol,而uNTX/Cr分别为52 nmol/mmol±22 nmol/mmol、68 nmol/mmol±34 nmol/mmol和108 nmol/mmol±41 nmol/mmol.结论 uCTX/Cr和uNTX/Cr能敏感地反映女性随年龄及绝经变化的骨转换状态;uCTX/Cr和uNTX/Cr与BMD间存在负相关,且在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人群中明显升高,可用于预测女性年龄和绝经相关的骨丢失.

    作者:刘石平;廖二元;伍贤平;曹行之;单鹏飞;苏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国庄河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型菌株感染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致病相关基因(cagA、vacA、iceA)不同亚型间不仅存在致病性的差异而且其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1].目前,Hp致病基因亚型菌株在中国东北地区感染情况如何报道尚少.辽宁省庄河市是我国北方胃癌高发区,胃癌死亡率男性为49.55/10万,女性为22.23/10万[2].研究发现,庄河居民胃黏膜Hp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发区居民[3],提示庄河地区不仅胃癌高发且Hp感染亦高流行.但是庄河胃癌高发区Hp致病基因菌株感染情况如何;中国北方地区Hp菌株基因亚型的分布与世界其他地区报道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别,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中国东北地区Hp菌株基因分布与国外研究的差异,揭示该地Hp菌株分布的地域性特征,为进一步探讨Hp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及其疾病相关性提供线索.

    作者:宫月华;袁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成人间活体右半肝肝移植24例报告

    目的探讨成人间活体右半肝肝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施行了24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术中采用了一系列改良的手术技术,包括右肝静脉的重建,右下肝静脉的重建,肝中静脉分支的搭桥,肝动脉塔桥及胆道吻合等改进措施.效果良好.结果全组供体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前阶段2例受体中,1例发生肝静脉吻合口狭窄,另1例发生小肝综合征,终导致死亡.后阶段22例,受体发生并发症7例,包括急性排斥反应2例,肝动脉栓塞, 肠肠吻合口出血,胆漏,左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各1例,其中1例再移植因术后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2例中除右肝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直接吻合外,其中9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另10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重建,保证了右肝的流出道通畅.移植物与受体重量比为0.72%~1.17%,19例<1.0%,其中4例<0.8%,无小肝综合征发生.结论采用了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的充分重建可有效的避免小肝综合征,从而使活体右半肝移植成为相当安全的手术.

    作者:严律南;李波;曾勇;文天夫;赵纪春;王文涛;杨家印;徐明清;马玉奎;陈哲宇;刘江文;吴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国际糖尿病联盟与中国糖尿病学会关于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比较分析

    目的评价、分析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我国糖尿病学分会的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方法对北京石景山地区中老年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无糖尿病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的1870例资料进行分析,按两个标准分别计算MS患病率.结果 (1) 两种MS诊断标准具有较好的符合率(79.95%),将中国标准中的空腹血糖(FPG)调整至≥5.6 mmol/L后,两者符合率增加(81.39%).(2) 体重指数≥25 kg/m2与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0 cm时符合率较好,女性符合率高达94.55%.(3) IDF与中国标准诊断MS者心肌梗死和/或脑卒中患病率及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相似,分别为19.87%和19.62%以及8.59%和8.55%,均显著高于无MS者的患病率(14.86%和15.21%以及4.28%和4.49%).(4) 中国标准诊断MS者中有63例并不存在肥胖或中心性肥胖,这些患者可能并不属于典型的代谢综合征.结论我国建议MS诊断标准与IDF标准的一致性较好,两个标准都可用于中国人群.

    作者:卢艳慧;陆菊明;王淑玉;李春霖;刘力生;郑润平;田慧;王先令;杨丽娟;张育青;潘长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的抗结核疗法

    2005年12月16日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举办的第45届国际抗微生物药剂和化学治疗跨学科年度会议上,介绍了一种可能大大缩短结核疗程的新联合疗法的临床结果,一种含有加替沙星治疗方案的二期试验结果显示出相当大的潜力.这种治疗方案明显比目前建议的为期6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疗方案更有效力,并表明如果用加替沙星代替乙胺丁醇,可将标准的6个月治疗方案缩短至4个月.

    作者:苗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心功能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法乐氏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心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3例TOF患者(TOF组),进行TOF根治术后1~3.5年的随访;并设年龄相仿的自愿健康体检人员21例为对照组.M超声求出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测定右心室舒张晚期(Aa)及舒张早期(Ea)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测定右室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等容收缩速度(IVV)、等容收缩加速度(IVA)及右心射血等容时间指数.对21例17岁以上患者行活动平板运动实验.结果 TOF组患者的心功能Ea、Aa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11.5 cm/s±2.6 cm/s、9.6 cm/s±1.7 cm/s),E/A(1.16 ±0.36)、IVV(7.7 cm/s±1.8 cm/s)及IVA(131.7 cm/s2±37.6 cm/s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Ea:17.1 cm/s±2.4 cm/s、Aa:12.9 cm/s±2.9 cm/s,E/A:1.36 ±0.26、IVV:9.9 cm/s±1.4 cm/s,IVA:222.5 cm/s2±39.2 cm/s2)),ICT、IRT及右心室射血等容时间指数增加;运动耐量显著下降.结论 TOF根治术后患者,短期内心功能不能恢复至正常人的水平;对此类患者应严密监测以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葛建军;周汝元;史学功;葛圣林;林敏;高晴云;张士兵;张飞;李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