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艳
目的 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配合中药制剂治疗肥厚性咽炎疗效.方法 将135例肥厚性咽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低中组71例,对照组64例.结果 低中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8.2%.结论 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配合中药制剂联合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优于单纯使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作者:黑丽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微机化、数字化的实验仪器已经普遍应用于医学实验中.机辅助教学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以及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七氟醚是吸入麻醉药品中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吸入麻醉药,其血气系数较小,诱导和清除迅速,临床使用不影响术后苏醒和恢复;对呼吸道刺激小,容易被患者接受;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具有肺保护作用并且对肺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现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麻醉工作.
作者:王伟芝;罗艳华;张涣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高血压是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美国高血压教育项目开展已3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绩,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社区卫生机构的实地考察,对美国的高血压教育项目以及历次美国高血压指南的修订要点进行综述和介绍,希望能从发达国家防治高血压的工作经验中借鉴一二,为我国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一点思路.
作者:文丹;路建饶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在临床中好的长期血管通路,通过结合文献,总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及维护的现状,了解目前血管通路的维护前景,旨在引起血透室医护人员的共同关注.
作者:梁建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的特点.方法 对24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体征多为腹部肿块、腹水和腹部压痛;该病的误诊率或漏诊率高;治疗采用全身用药辅以局部治疗,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重视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合并症与后遗症.
作者:叶学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当前医院药品单剂量调剂(UDD)的管理模式下药师职能转变后的主要工作内容、专业素质要求以及需要掌握的必要技能.方法 建立UDD管理模式下药师职能转变的模式及方法.结果 与结论所建立的UDD管理模式下药师在实践中切实可行,保证了药品调剂的准确性,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张剑;苏兰;徐萍蓉;费小凡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南宁市传染病流行预测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南宁市传染病预测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内传染病流行预测的分析现状,掌握南宁市传染病预测分析的薄弱环节.结果 南宁市传染病流行预测分析一直处于劣势.结论 应加强传染病流行预测分析的培训,培养传染病流行预测队伍,提高南宁市传染病流行预测分析水平.
作者:黄夏萍;刘海燕;徐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胃癌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但胃癌无论是手术还是联合治疗预后较差.理论上辅助化疗是可以清除残存肿瘤细胞,并起到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但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病例分析发现辅助化疗对患者预后无益处或者仅有微小益处.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各种因素,以期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作者:覃国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对11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术中联合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内放疗,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所有患者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技术评估满意;未见出血量增加和吻合口瘘.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污染小;患者依从性好;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作者:施蓓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和α-L-岩藻糖苷酶在原发肝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对50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50例其他癌症患者和50例正常健康人群的AFP和AFU进行检测,分析三者之间有差异.并对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联合使用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与仅采用单项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有无明显差异.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和AFU的值明显高于其他癌症组、健康人群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P和AFU联合使用,其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为90%,与单独使用此方法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AFU与AFP对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使用两种检测方法,能提高其阳性率.
作者:韩保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急性中毒是小儿所发急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这些病症,在临床上有着不同的表现的同时,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本文以医院年度小儿急性中毒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在防范和救治小儿急性中毒方面,家长要加强对药物的管理,对孩子的看护,而对大的孩子,则需要加强心理的教育,防患小儿中毒于未然.而在医院救治方面,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洗胃和药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毒治疗.
作者:郭丽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应激相关的精神疾病.海马是学习记忆的重要部位,在条件性惊恐反射的消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在PTSD患者中海马的体积相对减小.然而,神经元萎缩和凋亡引起的海马体积减小的机制仍未清.本文主要研究海马细胞凋亡的钙通路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机制的相关性.
作者:杨杨;尚方剑;刘鑫琪;石玉秀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从颅脑血管影像角度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为急性进展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颅颈CT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入选患者脑缺血的责任血管多有严重狭窄或闭塞.结论 脑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可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进展的基础,CTA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评测等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程乾;池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从医院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了当前医院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开源Solaris操作系统的优势,探讨未来把医院信息系统部署在开源Solaris操作系统上的益处.
作者:王虹;吴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提高药品盘点数据的准确率,搞好药品管理.方法 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住院药房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的药品盘点数据,从账物相符率、药品库存误差率等方面对药品盘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找出账物不符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提高帐物相符率.结论 加强药品盘点工作,规范药品管理,促进帐物相符.
作者:覃鲁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就医观念和就医时的需求与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健康教育就成为了提高患者相关医学知识,加强护患沟通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方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门诊患者对静脉知识的缺乏了解,静脉输液这项操作也常常成为发生护患矛盾的焦点.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急诊护士要注意把健康教育贯穿于静脉输液的整个过程之中,既满足了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也融洽了护患关系,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为了更好地使门诊患者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分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3个部分逐一介绍,并说明如何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以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作者:裴君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本样本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住院收治的妊娠28~34周112例阴道菌群失调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112例患者中以假丝酵母菌多70例(62.5%).观察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失调,以假丝酵母菌感染多.可明显增加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的概率.
作者:周燕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泌尿系病变的部位、原因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能清晰地显示出导致上尿路梗阻的病变及其形态,使之在上尿路梗阻病变诊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就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崇耀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健康老年人伴随老龄化QT间期和离散度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我区退休老年人4年前后的常规体检,选择健康老年人112例,年龄70~81 岁,平均(75.2±3.6)岁;其中,男性 47 例,女性56 例.12导联心电图记录采用50mm/s,增益 10 mm/mV.分别测量基年和第四年的R-R间期,大QT间期(QTmax),小QT间期(QTmin),并计算QTd= QTmax- QTmin,QTcd=QTcmax- QTcmin.结果 基年与第四年心电图的QT间期、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分别为(369±18)ms、(412.2±22)ms、(33.2±12.5)ms、(34.6±13.2)ms和(372±21)ms、(420±16)ms、(45.1±11.1)ms、(45.8±13.7)ms.二者比较,大QT间期无显著变化(>0.05),而大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有显著变化(<0.05).结论 健康老年人4年的跟踪观察结果显示QT离散度、校正QT离散度存在显著的纵向变化.
作者:沈琳;胡伟国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