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张绍坤;于晓丽
目的 对采用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确定为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乐昌市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到2009年12月门诊及体检中心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HBV-M)诊断为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336例,采取实时荧光PCR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分乙型肝炎患者定量PCR检测HBV-DNA的结果与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一致.大三阳、小三阳患者血清中PCR结果拷贝数均较高,而HBsAb(+)或HBsAg(-)的标本PCR有个别阳性结果,但其拷贝数很低.结论 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在判断体内HBV是否在复制,复制程度以及HBV血清学标志阴性肝炎患者的诊断方面,较优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敏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显效率4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显效率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及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依帕司他、甲钴胺及前列地尔三药联合治疗能够提高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作者:夏晓英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96例食管癌中错配修复基因和4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 96例食管癌中brash3、hmsh6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0.4%和25%,4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率分别为D2S123(12.5%)、BAT-26(18.8%)、D17S261(10.4%)、D17S799(8.3%),hmsh3、hmsh6基因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多为分化不良的癌,而与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是食管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是除LOH致癌途径以外的又一新的致癌途径.
作者:李斌;袁宁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地塞米松等药物骶管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骶管内注射地塞米松等药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治愈和好转率约为95%,效果较好.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一旦明确诊断后,在没有禁忌证及无手术指征时,用地塞米松等药物骶管内注射封闭可作为安全,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
作者:石裕明;罗本环;王荣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t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由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出血性疾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IS)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翟翠荣;李殿玲;陈丽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54例食管癌患者被分为实验组(n=31)和对照组(n=23),实验组给予根治性切除手术,对照组给予姑息性切除手术.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半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和3年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应早期诊断和治疗,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洪扬 刊期: 2010年第19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不仅包括心外膜血管的再通即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还包括心肌微循环的改善即心肌水平的再灌注,有扩张微血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微血管的远端保护装置和吸出微血栓装置等.
作者:张兴东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肿胀麻醉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需施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的患者,30例应用肿胀麻醉技术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期的30例需施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的患者采用常规麻醉法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出血血肿者1例,术后感染者1例,总计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而对照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出血血肿者2例,术后感染者2例,扩张囊外露者4例,扩张皮肤坏死者1例,总计9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肿胀麻醉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许柯;郭正东;林海波;刘飞;梁智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访60例接受PKP治疗的惠者,通过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康复训练、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对患者疼痛、日常生活能力等对比.结果 60例患者疼痛缓解46例、明显减轻12例、减轻不明显2例,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提高,成功率96.67%.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PKP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积极有效的方法,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规范化护理对PKP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董红侠 刊期: 2010年第19期
大系列成功的血脂干预试验已明确展示了调脂治疗在防治CHD中的益处.不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高或轻至中度升高,患者有无CHD,用积极的调脂治疗均可达到一级或二级预防的目的,可以肯定的是,降低血清LDL-C水平至少在高危和低危患者中同样有效.
作者:王滨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共刺激分子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B7-CD28共刺激分子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B7-CD28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迟小伟;刘杰 刊期: 2010年第19期
本文对200例上颔前牙拥挤畸形的病例分析,详细讨论了矫治方案,主要以减数为主,拔除单侧或双侧第一双尖矛,并对矫治力、矫治时间、后牙支抗问题等进行了探讨,为上前牙拥挤错位的正畸矫治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艳英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检测生脉注射液不同制备工艺中间体含残留蛋白质含量.方法 以残留蛋白质为检测目标,采用透析法获取生脉注射液不同制备工艺中间体中大分子杂质,Bradford法测定各大分子杂质中残留蛋白质含量,结合SDS-PAGE电泳分析各残留蛋白质分子质量.结果 在0~8 μg线性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标准品回归方程为:Y=0.0474X-0.003(r=0.9974);不同工艺对提取液中残留蛋白的影响较大,红参不同工艺提取液含残留蛋白浓度较高,分别为399、353μg/mL;麦冬、五味子提取液残留蛋白含量相对较低;经对SDS-PAGE电泳结果分析,各不同工艺提取液中间体含蛋白质分子质量主要集中于6~11万.结论 生脉注射液中间体提取工艺工程中可能有蛋白质残留,应加强残留蛋白质检测及生脉注射液的工艺改进;Bradford法结合SDS-PAGE电泳分析生脉注射液中的残留蛋白质,快速、准确、敏感性及检测结果均较好,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科学数据参考.
作者:肖双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中甲硝唑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OD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为277nm.结果 甲硝唑在0.8764~4.382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2%(n=6),RSD为0.2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焦素文 刊期: 2010年第19期
注射用磷霉素钠,由东北制药总厂生产,产品说明书标明本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肠道感染、败血症、骨髓炎等,可与其他抗菌素联合应用治疗由敏感菌所致的重症感染.
作者:于萍;吴兆东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初步探讨L型覆膜气管支架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覆膜气管支架治疗左、右全肺或者左、右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6例.结果 术后5例经胸腔冲洗而痊愈,随访6个月无复发并成功取出支架,1例无效,术后仍有持续胸管漏气、咳黄脓痰取出支架,终生带管生存.结论 覆膜气管支架为全肺或者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庆武;龚军;钟琰 刊期: 2010年第19期
我们应用乳腺神经裹部分血管离断术治疗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症状表现:周期性或持续性乳房疼痛.总共30例患者,年龄28~48岁,平均36.4岁.病史3~8年,平均3.6年.
作者:王晓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先天性缺牙惠者经正畸治疗后修复的效果,总结该类患者的治疗特点.方法 患者19例,男性12人,女性7人,年龄12~19岁.缺失数目1~6颗,错牙表现为牙列间隙分布不均、牙错位、牙扭转、牙轴不正、深覆()、反()等.对每位患者经正畸后修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牙齿排列整齐,咬()正常,修复体自然美观,疗效满意.结论 正畸配合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可以为修复创造有利的条件,能够更好改善患者口腔功能,保护基矛健康和增加美观效果.
作者:陈霞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分析评价Dyract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的1、2年疗效.方法 将5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纽采用Dyract复合体修复121颗,对照组采用复合树脂修复117颗,比较1、2年内的填充疗效.结果 经过追踪观察,Dyract组1,2年成功率分别达95.9%和90.3%,复合树脂组1、2年成功率分别为82.9%和79.1%,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ract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材料,黏结性强,对牙髓刺激小,其疗效优于复合树脂,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李湘明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黄芩和黄柏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用琼脂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黄芩和黄柏对100株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黄芩对MRSA的MIC50、MIC90分别为0.84、6.7mg.黄柏对MRSA的MIC50、MIC90分别1.48、11.8mg.结论 与黄柏相比较,黄芩更适合作为MRSA敏感的抗菌药物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杨明 刊期: 201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