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共刺激分子在实体性肿瘤中的研究综述

迟小伟;刘杰

关键词:共刺激分子, B7分子, CD28分子, 免疫排斥, 肿瘤治疗
摘要: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共刺激分子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B7-CD28共刺激分子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B7-CD28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内视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东区泌尿外科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成功地开展了微创内视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0例,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于秀霞;贾华;张丽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硬膜外隙镇痛的自控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患者手术后运动功能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术患者(ASA Ⅰ或Ⅱ级)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左旋布比卡因PCEA,对照组用罗哌卡因PCEA,用双盲法对比观察接泵后4、8、12h各时点VAS评分及肌力恢复至4级以上病例数、按压次数/实进次数(D/D)比值在1~2范围内的病例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疗效满意、价格低廉.

    作者:杨明军;薛开莲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胃黏膜的防御因子

    胃黏膜的防御作用通过防御因子来完成.所谓黏膜防御(mucosal defense)是指允许胃或十二指肠黏膜长期暴露于腔内pH、渗透压和温度的变化而不受损伤的因素.

    作者:刘春水;陆雪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四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急性消化性溃疡穿孔是消化性溃疡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采用四联疗法的疗效.方法 穿孔修补术后第5天开始进食时应用四联疗法.即(铋剂+抗酸药+抗生素+促进胃肠黏膜修复药)思密达、西咪替丁,甲硝唑和维生素E,共服药4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结果 本组35例患者全为男性.18~35岁23人,占65.7%,35~45岁12人,占34.3%.小18岁,大45岁,其中胃溃疡穿孔13例,十二指肠溃疡22例.停药4周后,胃镜提示溃疡完全愈合32例,占91.43%,近期随访,溃疡无复发.结论 消化性清疡穿孔修补术后采用四联疗法能有效地预防溃疡复发.

    作者:朱景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浅议瘫痪护理

    肌肉的肌力减低,随意运动功能减弱或消失称为瘫痪.自发出随意运动冲动的大脑皮层运动区至效应器(骨骼肌),传导通路上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可引起瘫痪.临床上常按病变发生的不阿部位,将瘫痪分为肌源性、下运动神经元性和上运动神经元性3种类型.

    作者:陈丽莉;杨丽侠;吕月玲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浅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检验指标

    试验检查是确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所采用的试验诊断方法应简便、快捷,所选择的试验诊断指标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由于DIC的几个发展时相实际上是连续和交错存在的,加之因原发病的差别使机体代偿情况不一,故常导致实验诊断结果变异较大,必须紧密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与判断结果,且对某些指标应作必要的动态观察.

    作者:张显坤;关荣春;李亚东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生脉注射液不同制备工艺中间体含残留蛋白质的检测研究

    目的 检测生脉注射液不同制备工艺中间体含残留蛋白质含量.方法 以残留蛋白质为检测目标,采用透析法获取生脉注射液不同制备工艺中间体中大分子杂质,Bradford法测定各大分子杂质中残留蛋白质含量,结合SDS-PAGE电泳分析各残留蛋白质分子质量.结果 在0~8 μg线性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标准品回归方程为:Y=0.0474X-0.003(r=0.9974);不同工艺对提取液中残留蛋白的影响较大,红参不同工艺提取液含残留蛋白浓度较高,分别为399、353μg/mL;麦冬、五味子提取液残留蛋白含量相对较低;经对SDS-PAGE电泳结果分析,各不同工艺提取液中间体含蛋白质分子质量主要集中于6~11万.结论 生脉注射液中间体提取工艺工程中可能有蛋白质残留,应加强残留蛋白质检测及生脉注射液的工艺改进;Bradford法结合SDS-PAGE电泳分析生脉注射液中的残留蛋白质,快速、准确、敏感性及检测结果均较好,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科学数据参考.

    作者:肖双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经内镜取上消化道异物方法探讨

    目的 积累内镜诊断及处理上消化道异物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48例患者内镜下取异物的方法.结果 148例中共有145例经内镜成功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有3例因异物尖锐端嵌顿等原因,未取出,成功率98%.结论 应用内镜取出消化道异物是安全,有效的,选择适当的准确的治疗方法,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实时荧光PCR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

    目的 对采用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确定为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乐昌市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到2009年12月门诊及体检中心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HBV-M)诊断为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336例,采取实时荧光PCR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分乙型肝炎患者定量PCR检测HBV-DNA的结果与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一致.大三阳、小三阳患者血清中PCR结果拷贝数均较高,而HBsAb(+)或HBsAg(-)的标本PCR有个别阳性结果,但其拷贝数很低.结论 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在判断体内HBV是否在复制,复制程度以及HBV血清学标志阴性肝炎患者的诊断方面,较优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敏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L形覆膜气管支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

    目的 初步探讨L型覆膜气管支架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覆膜气管支架治疗左、右全肺或者左、右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6例.结果 术后5例经胸腔冲洗而痊愈,随访6个月无复发并成功取出支架,1例无效,术后仍有持续胸管漏气、咳黄脓痰取出支架,终生带管生存.结论 覆膜气管支架为全肺或者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庆武;龚军;钟琰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术应用于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3例支气管扩张惠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氯地平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6%,痊愈率为73.0%,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应用于支气管扩张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曾志勇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被发现的糖代谢异常症状.GDM可给母婴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及危害,使孕产妇及胎婴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增加.其影响主要是由于对GDM漏诊或确诊晚,得不到满意治疗导致.故对高危孕妇有必要开展GDM筛查,及早诊断及防治.

    作者:邝红芳;钟建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继发脑干损伤脑干功能衰竭死亡患者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患者1例,脑水肿合并肺部感染死亡患者1例.2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 在积极治疗患者原发病的基础上,静脉使用抗生素并进行脑脊液引流及置换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黎志洲;陈汉光;王鹏;梁德双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复方磷酸可待因止咳水依赖者SPECT脑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复方磷酸可待因止咳水依赖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仪(SPECT)脑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在28例复方磷酸可待因止咳水依赖者SPECT脑多巴胺转运体显像整个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包括预约显像、显像前准备、分子探针的引入,影像采集等过程的护理以及放射防护指导及健康教育.结果 28例受试者显像前均准备充分,分子撂针引入顺利,影像采集中患者情绪平稳,均成功完成检查,未出现由于护理原因导致的检查失败以及影像结果的缺陷,符合SPECT脑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的质控要求.结论 检查全程中应做到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各项护理操作和技术细节,尤其注重言语慎重,语气温和,耐心解释,可以提高影像质量,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陈清;贾少微;孙涛涛;胡疏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护理专业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护理成人教育源于社会对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为大量的护理在职人员巩固了护理专业知识,提高了沟通和管理能力,同时也拓宽了视野,增强了职业自信.然而,由于种种客观或主观原因,我国的护理成人教育还存在着种种弊端,仍需要广大护理工作者在根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尝试.

    作者:仲悦萍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和护理

    目的 探讨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访60例接受PKP治疗的惠者,通过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康复训练、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对患者疼痛、日常生活能力等对比.结果 60例患者疼痛缓解46例、明显减轻12例、减轻不明显2例,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提高,成功率96.67%.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PKP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积极有效的方法,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规范化护理对PKP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董红侠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罗定市大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采用健康教育、肢体合理位置摆放、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教育组健康教育效果更显著.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避免和减少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刘珍君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显效率4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显效率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及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依帕司他、甲钴胺及前列地尔三药联合治疗能够提高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作者:夏晓英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采供血机构血液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采供血机构的各业务工作环节始终离不开血液,献血者中HIV,HBV、HCV的感染率较高,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采供血机构的血液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尤为重要,应有针对性解决血液医源性感染预防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适合采供血机构业务各环节的操作程序、血液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作者:郭翠珍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磷霉素钠与培氟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磷霉素钠,由东北制药总厂生产,产品说明书标明本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肠道感染、败血症、骨髓炎等,可与其他抗菌素联合应用治疗由敏感菌所致的重症感染.

    作者:于萍;吴兆东 刊期: 2010年第1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