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萍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的危急重症,也是引起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早期的观察和急救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消除生活中诱发心肌梗死的原因.
作者:张兴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对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方法 ,总结80例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病灶大小、部位有关,良性小脑梗死预后好,占位性小脑梗死预后差.结论 小面积小脑梗死预后好,大面积小脑梗死应积极治疗,必要时手术引流.
作者:陈东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输液室护理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个声誉,对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的影响.现就如何加强门诊输液室管理及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浅谈如下.
作者:张秀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低钾血症临床特点、护理措施、病情观察和出院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低钾血症诊治、护理措施,病情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 63例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良好,无1例死亡.结论 成功的对63例低钾血症进行了治疗和护理.
作者:郑艳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景洪地区勐海县基诺族18岁以上成人随机血糖水平的情况.方法 对景洪地区勐海县6个自然村593人,按性别、年龄划分为:①18~20岁组,女性23例,男性15例;②21~30岁组,女性67例,男性40例;⑤31~40岁组,女性120例,男性76例;④41~50岁组,女性63例,男性46例;⑤51~60岁组,女性32例,男性44例;⑥61~70岁组,女性20例,男性21例;⑦71岁以上组,女性14例,男性12例.用强生公司微量血糖仪对其进行随机血糖观察.结果 仅3例随机血糖>11.1mmol/L;各年龄组不同性别的随机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而男女各组随年龄的增加,随机血糖水平亦随之增加,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 0结论 基诺族的随机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增高,与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导致热量摄入较低,并从事较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所致.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活动也随之减少,热量消耗减少,故血糖水平逐步升高.
作者:柯亭羽;杜娟;徐勉;潘毅;何勤;褚家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用药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样处方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共抽查江西景德镇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5月门诊处方1200张,人均用药品种2.8种,平均每张处方药费为131.5元.其中217张的处方使用了针剂,544.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总数的83.08%,通用名的使用比例为98.98%,不合格处方246张,不合理用药处方141张,书写缺陷处方158张.结论 执行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管理,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亚非;张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紊乱,目前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不能彻底治愈,需要终身治疗.大多数患者病情稳定后选择出院回家继续治疗.因而,掌握糖尿病的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韩蕾;刘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0.2‰~0.5‰,男女之比3~4:1[1],手术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传统手术方法时间长,操作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行经肛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00例,此术式不需要开腹,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
作者:王惠亭;王海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以临床病历分析为基础.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45例和稳定性脑梗死患者45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进展性脑梗死的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血脂、血管狭窄、血糖也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血脂,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消化道出血、忧虑、精神紧张等也是相关因素.
作者:苏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我院2003年至2007年全院医疗质量及2007年各科室医疗质量.方法 采用Ridit分析法.结果 全院医疗质量2003年至2007年按高低顺序依次为:2003、2004、2005,2006、2007年,医疗质量逐年下降;2007年各科室医疗质量按高低顺序依次为: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外科、综合科、传染科、肿瘤科、内科、ICU.结论 Ridit法简单直观,结果 明确,能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漆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多发生在产后2h内,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因此,加强妊娠期、分娩期,产后期的护理,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对母子健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意义.
作者:冀艳新;张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卢国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先进技术在血液学方面的应用,各种自动化仪器发展迅速,它不仅提高了实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提供了许多新的实验参数,对某些血液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晶;周丽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内固定方法 选择.方法 本组75例,男性63例,女性1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8.2岁.据骨折不同类型,应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动力髁部螺钉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此类骨折.结果 获随访61例中优21例,良28例,一般10例,差2例,优良率80.3%.结论 动力髁部螺钉、逆行交锁髓内钉在治疗A,B、C1型骨折优于股骨髁支持钢板.髁支持钢板适用于各型骨折,在治疗C2、C3型骨折中优于动力髁部螺钉和髓内钉.
作者:王小辉;赵春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热毒消颗粒的清热、止咳作用.方法 观察热毒消颗粒对巴豆油致炎剂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及氨水致咳实验对小鼠咳嗽潜伏时间和咳嗽次数的影响;酵母发热实验对大鼠体温的影响;采用体外抑菌实验评价热毒消颗粒的抑茵作用.结果 热毒消颗粒可显著抑制大鼠发热,减轻巴豆油致炎剂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时间和减少咳嗽次数,对黄金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秦丽惠;李梅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精氨酸加压素治疗新生儿重度休克的临床疗效,探索精氨酸加压素治疗休克的机制.方法 将本院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间收治的新生儿重度休克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进行常规的呼吸支持、扩容纠酸、对症支持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同的是在实验组加用精氨酸加压素静脉点滴,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使用精氨酸加压素后与对照组比较血压,尿量、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血尿素氮P>0.05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用小剂量的精氨酸加压素治疗新生儿重度休克效果不明显.
作者:陈华琴;郭青云;刘郴州;刘东;黄碧茵;关浩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伤口后加康复新液湿教下肢感染伤口的效果.方法 随机分2组,观察组32例.采用40℃ 0.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伤口加用康复新液湿敷伤口,对照组23例单用4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伤口,外敷无茵纱布或开放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21d后创面分泌物消失30例(93%)、结痴25例(81%),总有效率96%.对照组分别为19例(82%),结痴18例(78%),总有效率82%,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伤口加康复新液湿敷,与单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伤口相此,可提高治愈率,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温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高龄初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及培训并预约在我院分娩的高龄初产妇70例孕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围生期护理.结果 通过90.0%掌握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一般医学知识,全身心地进行分娩准备;91.4%的孕妇认识到过分焦虑恐惧会加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并能保持愉快心情,消除不必要的担心,16例因社会因素原拟剖宫产经过护理干预而转为自然分娩.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5.7%.结论 重视对高龄初产妇孕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加强围生期护理监护支持,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郑晓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临床对抗生素不适当或不适量使用亦愈发严重.今天,抗生素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药物之一,能否被人们合理应用,是影响其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之使用得当,则其对细茵等微生物特有的抗茵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如果临床医师对抗生素的药理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缺乏了解或模糊的,片面的认识,就可能在临床上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抗生素.
作者:谭弘;白雪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护理纠纷就是指患者或其亲属与护理人员之间围绕护理服务而产生的争执.护理纠纷,不同于医疗纠纷,也不同于医疗事故.护理与患者之间纠纷有时虽然难以避免,但我们还是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调整好护理患者间的关系做出努力,营造和谐护理环境,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