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霞;钟佑采;吴惧;周文智;胡文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大部分患者对该病认识不足而乱用药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血糖得不到及时控制,从而引起多种并发症,使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危急生命.
作者:陈如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用药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样处方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共抽查江西景德镇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5月门诊处方1200张,人均用药品种2.8种,平均每张处方药费为131.5元.其中217张的处方使用了针剂,544.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总数的83.08%,通用名的使用比例为98.98%,不合格处方246张,不合理用药处方141张,书写缺陷处方158张.结论 执行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管理,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亚非;张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对现阶段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补偿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补偿体系的医院多样有效的政府补偿支付手段、建立合理的公立医院价格制定方法 、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方法 等.
作者:袁汇亢;曾岳兴;周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以临床病历分析为基础.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45例和稳定性脑梗死患者45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进展性脑梗死的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血脂、血管狭窄、血糖也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血脂,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消化道出血、忧虑、精神紧张等也是相关因素.
作者:苏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输液室护理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个声誉,对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的影响.现就如何加强门诊输液室管理及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浅谈如下.
作者:张秀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景洪地区勐海县基诺族18岁以上成人随机血糖水平的情况.方法 对景洪地区勐海县6个自然村593人,按性别、年龄划分为:①18~20岁组,女性23例,男性15例;②21~30岁组,女性67例,男性40例;⑤31~40岁组,女性120例,男性76例;④41~50岁组,女性63例,男性46例;⑤51~60岁组,女性32例,男性44例;⑥61~70岁组,女性20例,男性21例;⑦71岁以上组,女性14例,男性12例.用强生公司微量血糖仪对其进行随机血糖观察.结果 仅3例随机血糖>11.1mmol/L;各年龄组不同性别的随机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而男女各组随年龄的增加,随机血糖水平亦随之增加,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 0结论 基诺族的随机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增高,与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导致热量摄入较低,并从事较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所致.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活动也随之减少,热量消耗减少,故血糖水平逐步升高.
作者:柯亭羽;杜娟;徐勉;潘毅;何勤;褚家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轻者,淋漓不断谓之漏下,重者,突然大下谓之崩中,久漏中气下陷,冲任不固,势必成崩,崩久气血耗损,亦必成漏.
作者:黄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血液分析仪(HA)是目前临床血液一般检查常用的检测仪器,在临床检验中取代了繁锁的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对于大批量的体检,然而仪器检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检测结果与实际临床不符,也给医师的诊断带来困难,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有怀疑的结果应作手工操作核对后才发出报道,为此,我参考了一些资料,对误差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文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玄花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莱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等常规抗炎实验法;镇痛实验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结果 玄花颗粒可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能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可明显延长热板引起小鼠疼痛反应的痛阚值.结论 玄花颗粒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姬春好;张红云;牛跃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患者抗茵药物应用状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方法 对2007年至2008年5月检查收集的病历1831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14%;合理866份,占89%;不合理107份,占11%.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郑淑敏;魏培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的危急重症,也是引起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早期的观察和急救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消除生活中诱发心肌梗死的原因.
作者:张兴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护理文件书写的重要性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特别是医患纠纷的逐渐升级,使在医院担负着繁重抢救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尤其是医务人员中的弱势群体一护士更是如履薄冰,甚至有可能为一句无意的话语伤害了患者而成为被告.
作者:刘亚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鼻中隔偏曲为鼻科常见的器官畸形.它不仅有损于人的面部容貌,且严重影响鼻腔功能.如影响鼻窦及鼻腔的正常引流,引发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1].
作者:柴玉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紊乱,目前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不能彻底治愈,需要终身治疗.大多数患者病情稳定后选择出院回家继续治疗.因而,掌握糖尿病的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韩蕾;刘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手术、刨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危重患者主要表现为蛋白质代谢亢进,分解代谢增强而出现负氮平衡.支链氨基酸(BCAA)具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抑制蛋白质分解的作用,它的应用有助于纠正危重患者的负氮平衡.本文研究富含BCAA的肠外营养液对外科危重患者在营养状况和临床转归方面的影响.
作者:白山;殷响;张奇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0.2‰~0.5‰,男女之比3~4:1[1],手术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传统手术方法时间长,操作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行经肛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00例,此术式不需要开腹,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
作者:王惠亭;王海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36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残胃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好发于吻合口或其附近的黏膜;组织学分化差,发现时多数已属中、晚期;根治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胃良性病切除术后10年左右开始定期胃镜检查是发现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病期及根治性切除是决定残胃癌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董文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多发生在产后2h内,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因此,加强妊娠期、分娩期,产后期的护理,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对母子健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意义.
作者:冀艳新;张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影响结核病控制项目患者规律抗结核治疗的因素,以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不规律抗结核治疗的项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影响喷目患者规律服药治疗因素.结果 136例不规律服药治疗患者中,初中文化以下86例,占63.24%;60岁以上患者79例,占58.09%;知晓程度较低的惠者67例,占49.26%;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6例,占41.17%;在治疗期间,乡、村级督导员对患者督导次数不足53例,占38.97%;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36例,占26.47%;外出打工21例,占15.44%病情较重者23例,占16.91%.因此,影响患者规律服药因素主要与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龄、结核病知晓情况、药物的不良反应,外出打工、督导员督导情况、经济状况及病情等相关.结论 加强结核病的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患者的结核病防治意识;加强肺结核患者督导管理,落实督导员的督导行为,加大县级医师对乡、村级医师和患者双方的督导,真正执行直接面视下的短程治疗,从而提高患者服药治疗的规律性,确保项目惠者治愈率达到85%以上.
作者:罗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后饮用橘皮水促进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病例102例,实验组50例,术后6h开始饮用橘皮水;对照组52例,术后常规观察惠者首次排气情况.结果 实验组50例,术后24h内首次排气者30例,占60%;术后36h内首次排气者13例,占26%;术后48h内首次排气者7例,占26%.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为27.6h.对照组52例,术后24h内首次排气者10例,占19.2%;术后36h内首次排气者16例,占30.7%;术后48h内首次排气者26例,占50%.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为38.9h.结论 妇科子宫切除术后饮用橘皮水,有助于肠功能的恢复,使首次排气时间缩短,并可减轻腹胀.
作者:杨秀芳;王娟;胡士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