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秋
探索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对巡视病房的时间、内容,方式.采用例行性巡视和检查性巡视,实行护理部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三级巡视,巡视中把看、问、讲、查相结合,查找护理问题,检查病区秩序、回答病人的问题、实施健康教育.增强对病人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加强与病人之间的沟通、随时实施健康教育,促进整体护理工作的落实.
作者:高镕;朱红;张胜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1病例报道患者22岁,住院号8011726.停经3+个月下腹剧烈疼痛5h伴肛门坠胀并晕厥1次,2008年6月19日4时30分入院,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3月16日.
作者:雷快;匡体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女性,35岁,体质量55kg,一般状况良好,拟于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术前查房,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血压.脉搏,呼吸正常.
作者:王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配戴近视眼镜的不同方式对青少年近视眼发展的影响.方法 青少年近视120例分组比较常戴眼镜与不常戴眼镜,低矫与全矫,随访1年半比较近视度数增长情况.结果 1年半后,低矫、不常戴眼镜者近视度数增长明显低于全矫、常戴眼镜者.低矫常戴眼镜者与全矫、不常戴眼镜者近视度数增长均高于低矫、不常戴眼镜者,低于全矫常戴眼镜者.低矫、常戴眼镜者与全矫、不常戴眼镜者近视度数增长无明显差异.结论 全矫、常戴眼镜两个因素对近视发展均有影响,青少年配近视镜宜低矫且不常戴眼镜.
作者:陈荣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左心房大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室壁运动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69例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超声心动结果,按左房内径分为左房大(4.1 7±0.32cm)与左房正常(3.29±0.33cm)两组,进行回顾性研充其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左房大组较正常组室壁运动差,室壁瘤形成率高,心功能受损较重,但死亡率无明显增高.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房内径增大往往提示患者病情重,预后差.
作者:王占芳;王丽萍;马兰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司法制度日益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医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报道的焦点.政府解决的难点.因此妥善解决医惠双方在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纠纷,对于保障生产力,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探讨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解决医疗纠纷各方式的优劣势,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蒯国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分析护士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等职业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即:重视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和环境保护,健全防护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法规,增强护士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加强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护士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职业安全,才能把职业危害降到低.
作者:石以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6月外科收治的年龄≥70岁的104例胃癌惠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或不适72例(69.2%),以及消瘦52例(50.0%)和食欲下降80例(76.9%).98例患者予以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63例(64.3%),姑息性切除30例(30.6%).并存有重要器官慢性病变98例(94.2%),出现术后并发症73例(74.5%).手术总者5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患者为20%,姑息性切除患者为0.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提高早期诊断率:适宜的手术治疗是提高老年胃癌惠者生存率的关键,但应做好围手术去期处理.
作者:杨斌;周建华;王静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 24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无退钉、断钉及髋内翻现象.11~16个月去除内固定物,Kudema髋关节功能疗效评定,优22倒,良2侧.结论 PFNA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牢靠、有效的内固定方式,其具有生物学固定、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抗旋转性强、骨折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有利于惠者早期负重行走.
作者:曾德华;刘伟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小儿大叶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胸痛及肺部呼吸音减弱为共同临床表现.近年来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大叶肺炎已减少,而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肺炎明显增加,现将我院2005年至2007年住院的38例大叶性肺炎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王丽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其占新生儿疾病死亡病历的12.6%左右[1],由于新生儿期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受宫内窘迫和特殊生理,解剖、免疫状态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窒息、呼吸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因此在新生儿学科中越来越重视.经综合治疗和护理,治疗效果满意.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卢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我院2003年至2007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88例,其中,轻型50例,中型20例、重型18例.其中并发肺炎6例,急性心力衰竭5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经抗感染抗休克血液透析治疗87例全部痊愈.临床死亡1例.
作者:王彩凤;王玉梅;范艳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为观察维脑路通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例常规用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用维脑路通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第15、30、60d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第15、30、60d惠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对照组(P<0.05).结论 维脑路通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惠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浦永辉;罗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蒲公英30g,银花30g,连翘20g,甘菊20g,生地20g,地榆20g,甘草10g)煎煮液灌肠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治疗.结果 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另外各项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用药安全,在治疗中显示出优势.
作者:邓叶芬;李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了解华北石油及周边矿区各种中毒构成及其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对本急救中心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收治的中毒患者的年龄、性别、中毒方式、中毒种类及月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15~35岁为中毒高峰;农村人口中毒比率明显高于城市人口; 女性多于男性,但男性中毒程度、死亡率、后遗症发生率均高于女性;全年中以1月,7~8月中毒人数多.结论 ①要重视广大民众心理健康及预防保健教育.②建立中毒急救与抢救的绿色通道.③完善各种中毒的诊疗程序.
作者:王占芳;何敬堂;王丽萍;刘玉青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探讨TNF-α及IL-12在GB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6例GBS患者的脑脊液中TNF-α,IL-12进行测定,并与25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组)及22例健康人(NC组)进行比较.结果 GBS组患者脑脊液中TNF-α、IL-12的水平均显著高于OND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1),而OND组与健康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BS患者伴有脑脊液TNF-α,IL-12水平的显著升高,提示细胞因子TNF-α、IL-12可能在GB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邱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影响剖宫产的社会因素率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所有孕产妇资料,按照剖宫产指征标准,对无明确剖宫产指征,仅因社会性因素如患方要求、医惠关系等因素剖宫产者进行分析.结果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所有孕产妇,5608例中剖宫产共3000例,剖宫产率为53.49%,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为1315例,占同期剖宫产率的43.83%(1315/3000).具体为:高龄初产、巨大儿及珍贵儿330例、孕妇对分娩的恐惧230例,对剖宫产的误解211例、择日择时分娩360例、医生掌握宫产指征不严或回避医疗纠纷等184例.结论 剖宫产率的上升不只是一个纯医学问题,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手术指征相对扩大,通过对孕产妇及家属开展产前健康教育,加强产时胎儿监护、转变服务模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呼吁社会支持,改善医疗环境使分娩重新成为一个自然、正常,健康的过程.
作者:林瑞贞;周小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精神疾病是现代社会困扰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通过总结19世纪西方医学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及主要治疗方法,拟展现这个世纪精神疾病治疗方法随观念变化和实践深入而发展的轨迹,旨在说明19世纪是西医精神病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并揭示其与现代精神疾病治疗的历史传承性.
作者:李靖;程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眼部化学烧伤的临床治疗.方法 对我院46例(55眼)眼部化学烧伤患者采取彻底冲洗结膜囊、清除附着致伤物、局部和全身应用维生素C,抗生素及自血等方式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 所有惠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眼发生睑球粘连,3眼发生角膜斑翳,其余病例均治愈.结论 眼部化学烧伤后,患者应立即实施现场急救,并及时去医院就诊,对于早期处理,应首选药物治疗.
作者:朱宇承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和评价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泌尿系统诊断明确的患者,随机分成甲磺酸帕珠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分别以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和左氧氟沙星作为对照治疗,治疗7~1 4d,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甲磺酸帕珠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2%和64%.显效率分别为28%和36%,甲磺酸帕珠沙星疗效有略升高优势,但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表明两者在治疗泌尿系统的感染时具有相当的药理效能,其总有效率均为100%.结论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应于中、重度泌尿路感染,在临床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程静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