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秋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而且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世界人口的老化,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
作者:袁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冬春季好发,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多见于2岁以内,以2~6个月为主.
作者:孙小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例1:男性,70岁,因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在血液透析前用股静脉插管建立通路,在血液透析结束回病房后逐渐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出冷汗,神志淡漠.
作者:杨东;刘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分析394例脐带缠绕的产程进展,发现脐带缠绕对胎儿的影响主要在临产后开始,造成危害的程度与脐带缠绕的周数、松紧度、脐带长短有关.表现为宫缩时胎儿下降使脐带受压.因此严密观察产程,监测胎儿宫内状况,为医师进行处理及早提供依据十分重要.
作者:董翠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应力遮挡小、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是目前长骨骨折内固定中比较好的方法.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共收治股骨骨折、多发性骨折、骨不连等98例,均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向仪;姜洪义;韩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我院1998年9月至2008年1月,收治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60例.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就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樱;陈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根尖周病是口腔科门诊中常见的牙病,而根管治疗是治疗根尖周病变有效的方法之一.按常规,根管治疗由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三个步骤完成.但是当根尖周骨质有广泛的破坏,根管处于半阻塞状态时,单纯的根管治疗就不可能达到治愈根尖周病的目的.笔者采用一次性根管充填加根尖切除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作者:叶华;徐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无肝素冠脉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单纯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82例,分为肝素组和无肝素组,分析两组患者APTT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共收集惠者182例,实验组98例,男性60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5.98±10.11岁;对照组84例,男性51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6.67±11.41岁,平均手术时间:实验组17.5±2.21min,对照组18.2±2.42min,APTT结果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无肝素冠脉造影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节约了医疗资源,无血栓栓塞现象发生,临床安全可行.
作者:马婧;蓝振和;赵金霞;刘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为观察维脑路通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例常规用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用维脑路通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第15、30、60d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第15、30、60d惠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对照组(P<0.05).结论 维脑路通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惠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浦永辉;罗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6个miniSTR基因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正常对照130例,应用荧光标记多重PCR扩增技术扩增6个基因座.310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用基因收集和分析软件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并确定基因型.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各基因座的各个等位基因间进行卡方检验,计算OR值,并对有意义的OR值进行假设检验.结果 基因座D10S1248和D22S1045的各个等位基因频率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基因座D14S1434在病例组中的等位基因14、基因座D1S1677的等位基因11、基因座D2S441病例组的等位基因14和基因座D4S2346的等位基因7的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并且OR值分别为O.433、28.71、2.303和6.828.结论 基因座D14S1434的等位基因14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一个保护基因.D1S1677的等位基因11、基因座D2S441的等位基因14和基因座D4S2346的等位基因7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基因,与其他基因连锁致病.
作者:李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仅次于淋病,居第二位,常于多种性传播疾病同时存在.其主要经性交直接传播.患者性伴侣中约60%发生HPV感染,偶有通过污染衣物,器械间传播,新生儿在经产道分娩时,吞咽含HPV羊水、血或分泌物而感染.其临床症状不明显,可有外阴瘙痒、灼痛或性交后疼痛不适.病灶特征:多发性鳞状上皮增生.初为散在或成簇状在增生的粉色或白色小乳头状疣.柔软有细的指样突起.病灶增大后互相融合,呈鸡冠状、菜花状或桑葚状.病变多发生在外阴,性交时容易受损部位,如阴唇后联合、小阴唇内侧、阴道前庭、尿道口等部位.根据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检查见挖空细胞可确[1].尤斯洛结合红光,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明显.
作者:窦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下应用气压弹道超声波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和操作体会.方法 总结分析该院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MPCNL)新型肾镜联合输尿管镜,结合气压弹道超声波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微创经皮肾遣瘘取石术均一期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87min,术中估计出血量平均4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结石清除率为85.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痿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安全高效和恢复快的优势,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超声碎石在碎石的同时就可将结石颗粒吸出,是治疗肾脏复杂结石的良好方法之一,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开放手术.
作者:张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1].咳嗽为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西医的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及鼻后滴流综合征等疾病.
作者:黄良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RCIN)的发生率和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住院惠者使用造影剂前后血清肌酐的变化.结果 老年患者RCIN发生率为15.4%.合并肾功能不全、造影剂用量>150 mL、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表竭及高血压病的患者RCIN发生率增加.结论 老年人RCIN发生率高,肾功能不全是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高鹏;何平;张学军;仲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带状疤疹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带状疤疹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诊治带状疤疹患者140例,其中老年70例;老年人带状疤疹基础疾病多、皮疹范围广,易引起大疤、血疱等特殊类型的皮疹、绝大多数患者出现疼痛、胸部仍皮疹好发部位,但三叉神经比例明显增高、多数疼痛早于起疹易误诊为其他病变、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结论 老年带状疤疹有其特殊性,神经损害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根据其特点尽快确诊和治疗.
作者:樊仲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对黑河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及输血后肝炎进行抗-HCV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7.5%、30.88%、27.94%、20.45%、72.50%.抗-HCV阳性者中有明显输血、献血史者占78.05%.提示输血途径是HCV感染的主要途径.
作者:张艳敏;陆文革;刘双;杨霞;何伟萍;范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揭示麻疹治疗后期,谨守病机,注重脉证与方药治则要吻合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对对麻疹的误诊病例,讨论麻疹治疗后期的治疗体会.结果 本证本属温病伤阴、余毒未尽,应以清解余热,养津护液为大法.前医仅凭食欲不振,认为是中气不足,脾不健运便使出一派甘温的补中益气汤.以致造成气有余便是火助长了阳明之火势如不火上加油.火热之邪愈演愈烈,热邪更是伤津耗液近乎出现风动之象.结论 麻疹后期食欲不振的治疗需谨守病机,注重脉证与方药治则要吻合,中药的补剂不可滥用,补之不当反可成灾.
作者:王福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近年来,颅脑外伤已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伤病致死的首位原因.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的迅速发展,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也逐年增加.
作者:韦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应用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AECOPD伴呼吸衰竭的患者中,有意识障碍(Glasgow昏迷评分<9分)的患者为研究组,无意识障碍(Glasgow昏迷评分>9分)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NPPV,观察治疗前,治疗1h后、治疗1d后和停止NPPV治疗时的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中14例患者中有11例经NPPV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需改予气管插管,2例死亡,有效率78.6%.对照组16例患者中13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有效率81.3%,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PPV治疗AECOPD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有效.
作者:饶世明;柳耀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配戴近视眼镜的不同方式对青少年近视眼发展的影响.方法 青少年近视120例分组比较常戴眼镜与不常戴眼镜,低矫与全矫,随访1年半比较近视度数增长情况.结果 1年半后,低矫、不常戴眼镜者近视度数增长明显低于全矫、常戴眼镜者.低矫常戴眼镜者与全矫、不常戴眼镜者近视度数增长均高于低矫、不常戴眼镜者,低于全矫常戴眼镜者.低矫、常戴眼镜者与全矫、不常戴眼镜者近视度数增长无明显差异.结论 全矫、常戴眼镜两个因素对近视发展均有影响,青少年配近视镜宜低矫且不常戴眼镜.
作者:陈荣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