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睿梓
目的 观察护手液(普迭美)的杀菌与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与棉拭子涂抹采样法对该护手液的杀菌与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该护手液对悬液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作用2.5min时,平均杀灭率可分别达到99.84%,98.67%和99.25%.对手上自然菌平均消除率为99.35%.结论 用该护手液(普达美)擦拭消毒对手上自然菌的消除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杨安平;马志浩;谢炽盛;李韵珊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包括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目前认为产生UAP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血小板因子,凝血系统激活,诱发腔内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1].UAP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而积极合理的治疗是减少心肌梗死和死亡危险的关键.现就UAP的药物治疗现况综述如下.
作者:李克宁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尿常规检验常遇到的问题及干扰因素.结果 尿常规检验在标本的收集及运送、使用尿化学分析仪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因素,操作中应引起重视.结论 重视尿常规检验应注意的问题,加强显微镜检查可使检验结果更客观、更准确.
作者:范世东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针药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针灸疗法及药物疗法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结果 本组56例患者,显效44例,占78.57%;有效11例,占19.64%;无效1例,占1.79%;总有效率98.21%.结论 针灸疗法、药物疗法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高秀凤;赵春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健脾补气祛瘀化痰汤治疗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疗效.方法 将124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84例,服用健脾补气祛瘀化痰汤,对照组40例服用绞股蓝片、肌苷片,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三酰甘油)、B超,三项数据的变化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B超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健脾补气祛瘀化痰汤治疗非乙醇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
作者:董志;辛荣柏;冷庆大;石宝库 刊期: 2009年第23期
1 头痛误清降案患者男性,56岁.头痛伴头晕,动则更甚,时有昏睡,劳累即发.面色白,唇甲无华,发色不泽,心悸少.神疲懒言,食少纳呆,舌质淡,手足麻木,脉细弱.
作者:云杰;范仲毓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补充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赣州市人民医院维持性血透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同时每次在血透后静脉补充左卡尼汀1g,两组均常规给予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叶酸、铁剂等,分别于1、3、6个月后测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并记录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结果 静脉补充左卡尼汀3、6个月都能提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P<0.05),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够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并可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作者:杨光;刘德慧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羊水过多发生时间、性质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对86例羊水过多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比较羊水过多发生时间、性质与妊娠合并症、胎儿畸形的相关性及围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羊水过多发生在妊娠30周以前胎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30周以后(P<0.05),急性羊水过多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羊水过多的孕妇(P<0.05),中晚期(26~36+6周)胎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足月(37~42周)的孕妇(P<0.05).结论 羊水过去多的妊娠结局与其发生时间、性质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黄晓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频电针法治疗腋臭病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98例腋臭患者以0.25%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麻,高频电针腋臭治疗仪沿腋毛分布区针刺毛囊,针距2~3mm,刺入深度6~7mm,术后连续2d,用He-Ne激光照射术区15min.结果 198例患者中,痊愈:双侧腋窝无臭味或偶有臭味的49例(其中包括第二次接受治疗的6例),占24.7%;有效:腋窝臭味较以前减轻133例,占67.2%;无效:腋窝臭味无改善16例,占8.1%;总有效率91.9%.无1例感染.结论 高频电针法治疗腋臭创伤小、无瘢痕、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玲;陈焕英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醇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乙醇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应用中成药护肝法联合西药(水林佳)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服用西药(水林佳)治疗,疗程6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肝功能(ALT、AST、GGT)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外周血IL-8、MD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SOD活性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患者外周血MDA水平下降(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组总有效率91.42%,对照级总有效率74.2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作者:李广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有前、中、后3个阶段的控制过程.医学检验工作者重视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较大.分析前质量保证内容包括检验项目科学合理,患者正确准备,原始样本正确采集运送[1]和验收.加强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不仅能够给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信息,同时也可减少因责任不明给检验工作者带来误解.
作者:王国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在中医高等护理教学中将病例穿插在教学过程和内容中的教学方法.方法 在教学中应用病例的选择、病例的分析来提高教学效果.结果 可使学生学得轻松、牢固,教师教得生动、丰富.结论 在中医高等护理教育中采用病例教学法,可使中医护理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使辨证施护过程更易于理解与掌握,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丽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双侧瞳孔散大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对39例颅脑损伤患者双侧瞳孔散大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其中单侧开颅29例,双侧开颅10例.结果 按GOS评分,良好1例,重残2侧,植物生存3例,死亡33例.结论 瞳孔散大是判断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标志,双侧瞳孔散大发生愈早,预后愈差.
作者:李晋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根据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处理急性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和经验.减少瘢痕面积及增生程度.方法 根据创面情况手则适当的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进行处理.不伴组织缺损的普通裂伤应用整形外科精细缝合法关闭伤口.伴有组织器官缺损的创面应用组织移植方法进行修复.包括皮片、皮瓣移植.常用的整形外科技术,对体表皮肤软组织急性创口进行严格清创.结果 本组共治疗1500例患者,1300例伤口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1年,无明显瘢痕增生,无功能障碍,不需Ⅱ期修复,并且做到减少疲痕面积及减轻瘢痕美容效果.结论 应用整形外科基本原则和技术处理各种急性皮肤外伤.可获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意识清醒的气管切开患者情绪反应的护理干预及体会.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护理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76例意识清醒的行气管切开的患者的情绪反应进行调查.针对临床观察,记录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反应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按积累例次计算.结果 76例意识清醒的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护理干预前不良情绪反应178例次,护理干预后不良心理反应63例次,较干预前下降了64.6%.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改善患者病状,是解决其心理问题的佳护理方法.对意识清醒的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合适的护理干预,可稳定患者情绪,降低不良心理反应例次,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黄睿梓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临床上应用抗感染药物非常普遍,随着医学发展,新的药物不断研制及应用,药物不合理配伍现象时有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环丙沙星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刘传云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双弯曲指引导丝塑型法临床应用在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心脏起搏适应证患者8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心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电板定位成功率为100%,起搏参数迟到起搏标准.结论 临床应用双弯曲指引导丝塑型法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可行.
作者:陈宗宁;杨松生;赵渊;魏引;杨雪花;李玉英;尹浩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AMI住院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西医常规配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治疗AMI疗效肯定.
作者:郑善国;吴丹;石硕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 查阅国内涉及中药疗效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中药材的品种来源、产地、采集、炮制、贮存、处方调剂及煎煮方法等都会影响中药的疗效.结论 通过对中药应用前的规范化管理,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高效.
作者:邹琼芳;谢江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传统的方法是在肿块切除后缝闭残腔并放置引流,以防术后积血、积液和感染.但是由于大量乳腺组织切除后缝闭残腔时产生的组织牵拉等原因,术后不可避免引起乳房外形改变影响美观,且容易出现疼痛等并发症.为保持患者术后乳腺的外形,我们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不缝闭残腔.将保留残腔和缝闭残腔的疗效进行比较,评价保留残腔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政龙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