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丽
目的 探寻消除精神患者长期住院的各种诱发因素、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早日回归社会的方法.方法 对长期住院(超过1年)的精神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等是诱发精神患者长期住院的主要因素.结论 致使精神患者长期住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全社会重视精神卫生工作.
作者:刘卫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原因,为临床提供诊疗经验.方法 对有记载的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病例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出血性输卵管炎,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2例,其中7例术前误诊为输卵管妊娠破裂,误诊率达77.78%.结论 出血性输卵管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以致漏诊、误诊较严重,致使临床上一些症状轻经短期保守治疗即可痊愈的病人,因误诊行剖腹探查术,造成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不能用剖腹探查术取代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情演变,尽量做到全面分析,减少手术前的盲目性及术前误诊.
作者:张维凤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医学期刊是记录与刊载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出版物,反映医学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趋势,是医学临床科研教学的主要信息来源,也是医学图书馆开展医学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随着网络和信息现代化技术空前发展,医学期刊文献资源结构不断丰富,医学期刊的种类和文献数量日益增多,载体形式多种多样[1].
作者:包风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应用Tei指数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至少1支狭窄≥70%的患者45例[1],根据左室射血分数(EF)分为EF正常组(EF≥50%,26倒,A组),EF低下组(EF<50%,19例,B组).正常对照组27例(C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E/A)和左室Tei指数.结果 A组,B组的二尖瓣前向血流E/A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而左室Tei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1).结论 Tei指数可以客观、真实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情况,对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宫春影;刘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对两种方法终止小月份稽留流产的比较.方法 对苏州工业固区委葑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56例稽留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米索前列醇+刮宫术)80例,对照组(米非司酮配伍束索前列醇+刮宫术)76倒,对两组患者的急诊刮宫例数、刮宫时宫颈扩张程度,出血量多人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宫内残留、不良反应等8个方面比较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刮宫时间、宫颈扩张程度、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宫内残留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急诊刮宫例敷、出血量多人数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米非司酮配伍未索前列醇+刮宫术相比,刮宫术前单用米索前列醇是治疗小月份稽留流产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茜;吴文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通过目视法与仪器法在尿常规检测中的专属性与符合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尿分析仪检测速度快,项目多、敏感度高;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为避免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的现象,可以通过镜检(目视法)进一步排除,从而减少误诊,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高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术)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对宫颈糜烂150例惠者应用LEEP术治疗.结果 手术时问平均5.4min;术中出血量<10mL为140例,10~50mL 为10例(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者3例).宫颈愈合并恢复自然状态者145例;3例有效,2例无效(均为宫颈重度糜烂、重度宫颈肥大者,均于第2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LEEP治疗宫颈糜烂有良好的疗效,一次性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简单、有效、易普及的治疗方法.
作者:沈文秀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运用中医药联合佐治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用自拟健膝汤口服加外敷方法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90.5%;仅48例行X线拍片对比,膝关节骨质改善不明显.结论 基层医院可以运用中医药联合方法佐治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此法改善老年膝关节疼痛症状效果显著;对于骨质改善情况,有待于今后长期观察.
作者:李绍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外科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发病急,变化快,开始阶段往往不明诊断,需在严密的观察中逐步明确,需要紧急处理,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的腹部疾病.在护理上要全力以赴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争取尽快取得疗效,并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作好详细记录.护士要了解急腹症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现将我院2006年11月~2009年5月诊治的265例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护理情况做如下报告.
作者:杨秀云;张春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平顶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住院102冠心病患者及相同年龄组正常人56人.用高频超声检查颈动脉.测量血管的内-中膜厚度,对斑块进行分级.结果 冠心病组102例有颈动脉硬化病变的89例,占87.3%.正常对照组56例有颈动脉硬化病变的9例,占23.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心肌梗死组较心绞痛组颈动脉病变的程度重.结论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冠心病有相关性,且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程度可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辛藏玲;侯跃华;韩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7至2009年,采用双侧腹股沟切口行侧睾丸切除术4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0例.年龄57-87岁,平均74.2岁,所有患者均为前列腺癌,发病到入院时间为3个月~2年.
作者:张小德;刘志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7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1年余人院.妇科检查:宫颈轻糜、宫体前位,饱满,双侧附件阴性.入院前B超:子宫59cm×57cm×58mm,内膜24mm,回声欠均,外院诊刮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局部癌变.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阴式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手术顺利,手术总时间70min,术中出血50mL,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术后3h,家属诉患者自觉恶心后出现呼之不应,检查发现患者全身青紫,神志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口腔咽喉未见异物,腹部无膨隆,伤口无渗血.
作者:叶庆华;童晓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36例发病6h内无溶栓禁忌证的36惠者行尿激酶100万U静脉溶栓,辅以阿司匹林口服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果再通26例,再通率72.2%.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濒临死亡的心肌得以存活,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孙祥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老年人骨折的特性,术前往往体质较差伴发其他疾病,因此骨折愈合率低,大都采取手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人工关节替代原有的病痛关节,是患者重建髋关节功能,使老年患者缩短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早日恢复肢体功能和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我科自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对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了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勤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几颅内出血才CT表现及围生期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文对7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58例,占74%,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内或脑室内出血14例,18%.单纯6实质内出血5例7.7%.37例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占47.3%.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高,占74%.常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其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危险因素为围生期窒息,产伤和早产,结论 是提高围生期质量是防治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佳方法.
作者:尚汝斌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东台市富安中心卫生院自2004至2008年间,据不全统计,经手术治疗阑尾炎513例,其中老年人阑尾炎82例,占16%.本人觉得老年人阑尾炎与其他非老年入阑尾炎,在临床表现上有不同的特点.1 临床资料1.1 病例情况82例患者中,男38例,女44例,60-69岁41例,70~79岁31例,80岁以上10例.从发病至入院时间:<24h 2例,24-48h 31例,48~72h25例,>72h 24例.院前就诊情况:院外卫生室或药店就诊67例,疑为胃病,胆囊炎、肠炎给予胃药及肠道消炎药口服,未治疗15例.
作者:林宏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雨洎酚麻醉.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比较,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的血流动力学差异不显著,而且现察组的苏醒时间要优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镇痛效果佳,而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行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梅忆枫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介绍乳腺癌惠者术后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对策.
作者:高凤菊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9年12月对69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的病例,通过其临床资料、防治办法及治疗预后做出分析总结结果治愈51例,死亡18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注意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密切观察.并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去除应激因素,以取得更好的预后.
作者:宋广巍;马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我们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复发疝12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 年龄60~85岁,平均71.4岁.初次诊断为腹股沟斜疝9例,直疝3例.复发时间:12个月内4例,12~24个月3例,25~36个月3例,7年,12年各1例.
作者:杨康建;朱晓军 刊期: 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