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标志物在诊疗活动中的应用

吴弟梅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诊疗活动, 应用, 联合检测, 价值
摘要:肿瘤标志物是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者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主要用于肿瘤普查、辅助诊断、肿瘤类型鉴别、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肿瘤标志物的合理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肿瘤的诊断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灾害对医疗救援人员的素质要求

    灾害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社会现象,灾害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生存的影响及灾后医疗救护的新兴学科,近10 年来已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医疗救援人员是灾害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奔赴灾区一线防病治病的主要成员之一,目前,我国面临的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压力很大,医疗救援人员严重匮乏.

    作者:赵锦宁;李华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开展军事儿科学教学的探索

    军事儿科学是指研究在军事活动条件下如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身心健康,防治损伤与疾病的医学科学,既是儿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军事医学的一个特殊学科领域.军事儿科学虽然在国外军队中已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尚无系统性研究和论述.本文首次就如何在我国开展军事儿科学教学进行探讨.

    作者:赵锦宁;史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脂血糖检测结果变化的观察与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症候群.临床上以基础代谢率增高,神经兴奋性增强,相应脏器与组织机能加强为特征.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rT4)升高,显著地影响血脂代谢,使血清甘油三酸(TG)、胆固醇(TC)水平低于正常血清TG、TC水平,同时,也引起血糖(GLU)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袁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显微技术用于输卵管吻合术102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输卵管吻合术后妊娠与绝育方法、部位、年限及吻合术后输卵管长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本站施行输卵管吻合术102例妇女的妊娠情况.结果 妊娠79例,自然流产1例,总妊娠率78.43%,其中峡-峡部吻合复孕率高于其他部位,吻合术后长度小于5cm者妊娠率明显低于大于5cm者(P<0.05).结论 输卵管吻合术后妊娠率与原绝育方法、部位,术后长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杨丽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危重新生儿转运的安全护理

    目的 讨论危重新生儿转运的安全护理.方法 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的危重新生儿转往本院NICU医治.结果 940例治愈,10例好转,转运过程中无1例死亡,未发生一次医疗差错和纠纷,转运成功率100%. 结论 先进的设备、专业的护理人员、及时的处理、恰当的救护措施是安全护理的核心.

    作者:冉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重庆市渝中区2005年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重庆市渝中区儿童保健情况,为下一步我市儿童保健工作的加强和提高提供依据.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保健入保情况调查表,对重庆市渝中区22家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儿童保健入保情况、未入保原因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重庆市渝中区2005年辖区内的儿童保健入保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入保原因主要为经济困难.

    作者:傅国芬;何大山;史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继发性痛经

    目的 观察散结镇痛胶囊治疗继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继发性痛经患者122例分为治疗组60例,于经期第1天予散结镇痛胶囊,每次4粒,po,tid;对照组62例,予口服布洛芬(芬必得)50mg 2次/d,不适症状消失后停止服药,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观察痛经程度、妇检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改善痛经症状,减小盆腔包块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可保持患者正常月经周期,药物不良反应小.结论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继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魏友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报告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调节异常性疾病, 以淋巴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活化引起的终末器官损伤为特征,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病死率极高.临床主要特点为高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1].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HLH病患报道如下.

    作者:祝甜;陶俊;史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2007年门诊不合理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本院门诊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度门诊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并加以分类统计.结果 共抽查处方12 850张,不合理现象表现在给药方案、重复用药、溶媒不当、不合理配伍、选药不合理等方面.结论 本院临床用药存在一定程度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亟待改进.

    作者:卞德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人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总结老年人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本院近2年来对40例60岁以上老年人施行心脏手术,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7岁,体重44~76kg.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5例,Ⅳ级17例;左室射血分数0.45~0.69;心胸比0.50~0.79;手术种类:冠状动脉搭桥术13例,瓣膜置换术同期冠脉搭桥术2例,瓣膜置换术22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左房黏液瘤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肾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受损1例,心律失常8例.结果 死亡病例1例(术后因低心排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康复出院.结论 老年人心脏手术麻醉要有充分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要平稳,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力求循环稳定,术后防止并发症,是提高手术和麻醉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刘毅萍;杨学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电刺激小脑并神经发育疗法超早期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并神经发育疗法超早期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nce,CCD)的疗效. 方法 对86例CCD患儿(年龄0-<6月)随机分为超早期治疗组:45例;超早期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所有病例在干预前及干预3月后用上海-Gesell发育量表及GMFM量表对运动功能及发育商进行评估.结果 超早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80.0%)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73,P<0.01);治疗组在动作能、应物能及应人能三个能区的发育商进步分数分别为9.25±1.85、7.9±2.01、7.41±1.45,均显著高于超早期对照组(7.15±1.54;6.12±1.47;6.13±1.54.P<0.05,0.05,0.05).结论 对CCD患儿超早期实施电刺激小脑顶核并神经发育疗法可有效促进其动作、应人、应物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伟;赵聪敏;余秀梅;胡云芳;吕婕;杜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9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血清TGF-β1、IL-18水平,并同时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 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CHB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血清各项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1);HBeAg阴性组血清中TGF-β1水平较HBeAg阳性组明显低(P<0.01),HBeAg阳性组血清中IL-18水平较HBeAg阴性组明显低(P<0.01).结论 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指标呈正相关,这对于了解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TGF-β1及IL-18水平有助于肝脏炎症病变的诊断和评估.

    作者:刘集鸿;李旭艳;曹碧红;曾宏;吴静黎;杨小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综合性医院儿科见习教学方法探讨

    综合医院儿科见习教学存在教学任务重、师资力量相对少、学生不重视儿科学、家长和患儿不配合、病源的季节性等问题,通过多年带教,针对问题,总结了一些儿科见习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综合医院儿科见习的教学质量.

    作者:唐仕芳;朱洪春;李华强;史源;赵锦宁;胡章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

    目的 通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用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面对每位患者.结果 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及时掌握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张平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的管理

    新生儿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前提,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种院内感染.因此新生儿病房通过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及严格管理制度,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以预防及减少患儿交叉感染机会,使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妇产科病房系统化整体护理体会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护理模式,是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方法.开展整体护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创优质服务,也是当前我国医院改革的主旋律.转变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既是患者的迫切需要,也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既是临床护理改革的奋斗目标,也是护理教育改革的目标.系统化整体护理包括护理宗旨、护士职责与行为评价、患者入院及住院评估、标准护理计划及教育计划、护理质量保证等.现将本科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来源与防范

    随着现代儿科学的发展,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面临更大的工作及心理压力,容易引起精神紧张和压抑,降低护理工作质量.儿科护士除面对自然环境压力外,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如工作压力、专科特点的压力、学习压力、社会压力等.针对上述压力,提出几点减缓心理压力的方法:实行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的医护和护护关系、加强护患沟通、改善学习方法、提高社会支持等,以降低或消除心理压力,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作者:张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升结肠癌伴发阑尾炎21例分析

    老年人患升结肠癌起病隐匿、病史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而癌肿的病理及解剖特征导致阑尾易受侵犯伴发急、慢性阑尾炎.本院2003~2007年收治21例升结肠癌伴发阑尾炎,分析如下.

    作者:蒋维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进展

    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在新生儿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较短时间内发生的HIBD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约15%~20%表现为HIBD的窒息新生儿死于新生儿期,存活者中25%将发生永久性的神经心理障碍.因此,如何防治围生期HIBD一直倍受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就HIBD的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赵聪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儿输液潜在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分析近2年小儿输液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和患儿家长投诉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即运用复写输液卡进行摆药、配药、输液时及输液后查对;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将输液注意事项作成宣传栏、宣传卡,加强对患儿和家长的宣教工作;护士所有操作注重患者的感受,以患者满意为终目标.这些措施使安全隐患逐步减少,从而降低了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史淑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