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内海绵状血管瘤X线钡餐诊断

王天翔

关键词:胃内海绵状血管瘤, X线钡餐表现
摘要:目的 分析胃内海绵状血管瘤在X线钡餐的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胃内海绵状血管瘤.结果 这3例中均在胃窦内区有一较大的类圆形缺损区.结论 胃内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出现当体位改变,及腹压增加时而出现形态变化.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TIM-1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关系

    TIM-1是TIM基因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成员,它对T细胞依赖的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能够共刺激T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作用.其作用涉及Th1-Th2细胞间的平衡.TIM-1的多态性与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也是紧密相关的.

    作者:何仁颖;何念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重庆市渝中区2005年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重庆市渝中区儿童保健情况,为下一步我市儿童保健工作的加强和提高提供依据.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保健入保情况调查表,对重庆市渝中区22家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儿童保健入保情况、未入保原因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重庆市渝中区2005年辖区内的儿童保健入保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入保原因主要为经济困难.

    作者:傅国芬;何大山;史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治疗进展

    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又称淤胆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征.

    作者:蔡丽君;许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应用固尔苏防治NRDS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将5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仰卧位按常规气管插管注入固尔苏后加压给氧,实验组采取注射器连接头皮针插入气管插管近口腔处按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3个体位各1/3剂量注入固尔苏,同时加压给氧.两组均观察患儿面色改变及监护情况.结果 实验组药物反流及面色发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推药过程中,实验组 SPO2、HR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内给药过程中,采取改良方法,同时注意给药前后的护理可减少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晏玲;赵文利;何念海;薛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999年4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85例脑瘫患者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精心的术前准备,耐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指导个体化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结果 85例脑瘫患者一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有效81例,临床无效4例,有效率为9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精心的术后护理,耐心指导功能训练等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SPR手术后效果尤为重要.

    作者:万承群;刘琴仙;刘春容;邹光莉;周南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护理二线值班制度对提高儿科夜间护理质量探讨

    护理质量管理永远是护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反映医院技术水平、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聚焦点,质量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的课题,已经成为共识.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意外事件多,护士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责任风险大,夜间值班护士多为年资低的护士,且是独立操作,临时处置多,因而护理工作压力大,护理力量相对薄弱,是差错事故易发时段[1].为了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与完善,从2002年6月本科率先在全院进行夜间护理二线值班,保证儿科夜间护理质量的安全.现介绍如下.

    作者:薛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发挥医院图书管理质量的意义

    在21世纪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增长一日千里的时代,如果没有超前意识和长远目光,就会落在时代后面,现代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是在传统文献服务基础上向读者提供更高层的服务,是图书馆员工作上必需课题.

    作者:石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盐源县2007年入托入学学生HBsAg检查结果分析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乙型肝炎传播广泛,危害性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可提高人体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水平,是遏制乙型肝炎传播的有力措施.本县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工作以来,为了解本县入托入学学生近年来HBV感染状况,结合预防接种查漏补种工作,对城区新入托入学学生进行了HBsAg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易向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儿输液潜在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分析近2年小儿输液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和患儿家长投诉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即运用复写输液卡进行摆药、配药、输液时及输液后查对;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将输液注意事项作成宣传栏、宣传卡,加强对患儿和家长的宣教工作;护士所有操作注重患者的感受,以患者满意为终目标.这些措施使安全隐患逐步减少,从而降低了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史淑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早产儿与足月儿在1岁以内体格发育比较

    目的 了解早产儿在受到干预后的体格生长发育情况,且与足月儿比较,看能否追赶上足月儿,为今后评价早产儿的发育提供一些依据.方法 按整群抽样法对2000~2006年在西南医院做过儿童保健检查的106例早产儿及106例正常足月儿的体格发育资料进行统计归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早产儿体重在出生时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2、4月龄时存在差异性(P<0.05),6月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身高、头围在2、4月龄时存在差异性(P<0.05),6月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围、血红蛋白在2月龄时存在差异性(P<0.05),4月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由于孕期短,出生时和出生后2~4月体格发育低于足月儿.结论 早产儿在受到干预后的体格发育能良好的生长,且有一个快速的追赶期,佳时期是1岁以内,特别是前半年,并且能追赶上足月儿,故家长们只要采取科学的喂养方法及按时做儿童保健检查,接受专业医生的正确指导,早产儿是能够健康成长的.

    作者:吴立强;桂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地震灾区受伤人员的麻醉

    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简要综述了地震灾区伤员术前准备、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物选择和麻醉管理等问题,强调了术前评估和麻醉管理要以心肺功能的维护为重点.

    作者:李洪;杜智勇;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沐舒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沐舒坦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12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沐舒坦15mg雾化每日2次,每次15min;对照组应用庆大霉素4wu+糜蛋白酶1 000u雾化每日2次,每次15min.结果 治疗组沐舒坦的咳嗽时间减少3d、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提前3d、排痰时间提前2d、治愈天数平均较对照组缩短2d.结论 沐舒坦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明显,使患儿缩短病程,疗效好,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报告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调节异常性疾病, 以淋巴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活化引起的终末器官损伤为特征,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病死率极高.临床主要特点为高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1].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HLH病患报道如下.

    作者:祝甜;陶俊;史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的管理

    新生儿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前提,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种院内感染.因此新生儿病房通过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及严格管理制度,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以预防及减少患儿交叉感染机会,使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肺的代谢功能

    肺脏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除了肺通气、气体交换等呼吸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的功能即所谓的肺的非呼吸功能,包括非免疫防御功能、免疫防御功能、代谢生物活性物质、内分泌功能、合成肺表面物质、调节止血功能等等,同时近年研究发现肺脏与多种物质的代谢具有密切关系,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对肺脏的代谢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波;匡凤梧;许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外伤性脑梗死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1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面积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 按GC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3例,中残5例,重残3例,死亡1例.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时可能并发外伤性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一定死亡危险,针对此症应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阿力木江·艾力;阿不都斯麦提·吾麦尔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小儿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堵塞,致痰液不易咳出,高频雾化吸入化痰是常用辅助治疗方法之一.目前临床上应用化痰药物很多,本科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和α-糜蛋白酶治疗对比研究,现对本科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20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别采用沐舒坦、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并观察对比疗效,得到满意结果.

    作者:唐仕芳;朱洪春;李华强;史源;赵锦宁;胡章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药品包装、标签的规范性探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2年9月15日起执行,而<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也已正式开始实施,因此药品的包装应该是有法可依了,关键在于有法必依而依法执行.药品包装是药品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质量的文字体现,它直接影响着药品的相对稳定性,作好药品的包装非同小事.

    作者:冉启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转型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药品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6年9~12月抗菌药物用量、金额和DDDS等进行归类、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 头孢哌酮的消费金额一直居于首位,用药频率高的是青霉素.结论 价格高的、在消费金额中位置靠前的药品不等于使用频率高的药品,本院的抗生素使用较为合理.

    作者:邱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进展

    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在新生儿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较短时间内发生的HIBD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约15%~20%表现为HIBD的窒息新生儿死于新生儿期,存活者中25%将发生永久性的神经心理障碍.因此,如何防治围生期HIBD一直倍受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就HIBD的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赵聪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