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海燕
目的 了解护理对消化性溃疡病人治疗的影响.方法 在内科治疗的同时,通过以服药指导、生活、饮食、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新的护理方法护理消化性溃疡患者.结论 建立全新的护理观念,改变以往以饮食护理为重点的护理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作者:阚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CO2)激光造口和高频电刀造口治疗前庭大腺囊(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前庭大腺囊(脓)肿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庭大腺CO2激光造口组27例,采用CO2激光治疗机(波长为10.6 μm,功率为1 W-20 W),在囊(脓)肿突出处局麻,激光造口,冲洗囊腔,术后0.02%高锰酸钾坐浴,口服消炎药治疗;高频电刀治疗组27例,在囊(脓)肿低和高处局麻,电刀造口,反复冲洗囊腔,术后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口服消炎药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方法术后肿块消失,疼痛缓解、无瘢痕,且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愈率、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两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出血少、不需缝合,痛苦小,术后不需放置引流条,不需换药,疗效确切,较好的保留了前庭大腺功能,无复发,无须住院治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适宜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宏利;刘宏图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临床上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较多,而呼衰又常累及其他重要脏器,病情复杂,病死率高,护理人员若能够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控制呼衰的进展,缓解临床症状,对临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 V T)形成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 分析1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 C)术后D V T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经过溶栓、抗凝、祛聚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后病情均完全缓解,深静脉再通,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 由C O 2气腹引起的下肢血流动力学、机体凝血纤溶改变及内皮细胞损伤是腹腔镜手术区别于开腹手术后D V T形成的重要原因.
作者:赵萍;蒋励;许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痛经是指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痉挛性疼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尤其多见于未婚青年妇女.痛经可分为二大类:一种是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另一种是由明确的疾病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
作者:胡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及时早期的治疗和精心仔细的护理是救治重型肝炎病人成功的关键.临床上我院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在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护理中系统地运用整体护理.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绪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提出开发药品信息咨询系统的设想,为医院开发药品信息咨询系统提供专业指导.方法 利用我院已有的局域网络,和信息中心联合,拟开发一套能够实现药品信息查询、医药信息发布,药物不良反应服务、药学教育与宣传及药品信息维护等功能的网络化药品信息咨询系统.结果 药品信息咨询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仅会为医院药学部门提供收集、整理和分类药学资料的工具,也会为医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地咨询医院药学信息的工具.结论 系统拟采用网络化信息服务的模式,具有快速,准确、自适应,可扩充的特点,适用于开展药学信息服务,将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作者:李春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痛经是指育龄妇女尤其是青春期女性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或腰部出现疼痛,甚至剧痛难忍、或伴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四肢厥冷、晕厥及虚脱等症状的一种妇女常见病,本病严重影响了青年女性的学习和工作.微波辐射热疗是一种新型物理疗法,其有效的促进组织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达到活血化瘀、消炎、消肿止痛的目的.先将我院对痛经63例进行微波辐射情况(报道下:)
作者:邢淑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淋巴结疾病中各种诊断细胞的光镜下形态特征,以及各种疾病间的鉴别诊断.结果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9181例,淋巴结性疾病1718例(18.71%).淋巴结良性反应性增生1121例(65.25%),淋巴结炎176例(10.24%),淋巴结结核188例(10.94%),淋巴结转移性癌158例(9.20%),淋巴瘤75例(4.37%).各中疾病经病理组织切片证实符合率平均为9 6.43%.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广泛用于临床的快速,简便,准确率较高的诊断方法.认真掌握淋巴结疾病中各种诊断细胞的光镜下形态特征,尤其各种疾病间的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戴一菲;李峰;邬攀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病人的手术时机,抗生素治疗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5月至2008年7月二院收治的142例ACST患者的手术,经十二指肠鼻胆管引流术(ENBD),抗生素治疗和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术治疗等情况.结果 死亡4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1例.手术治疗137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10例,术后40例次出现并发症.ENBD治疗16例均治愈.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123例,108例培养阳性,培养出细菌98株.结论 ACST病人诊断一旦明确,应尽早手术.ENBD创伤小,胆道减压效果确实,亦为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术中胆道镜对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十分重要,而细菌学培养对指导抗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秋成;赵金芝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慢性宫颈炎多为急性宫颈炎转来,多是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桴菌及厌氧菌)侵入而引起感染.临床多无急性过程的表现,宫颈内膜皱襞多,病原体潜藏此处,感染不易彻底清除,故往往形成慢性子宫颈炎.近3年内根据妇科病查治共收治慢性宫颈炎890例,并进行了详细登记和随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并发症多且严重.本文就我院近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析,并对老年与中青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住院和门诊的消化性溃疡病人107例,男191例,女72例,男女比2.65:1,平均年龄51岁(15~86岁).按≥60和<60岁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老年组107例,平均70岁(60~86岁),中青年组156例,平均37岁(15~59岁).
作者:杜田富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为了提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水平,减少耐甲氧西林金药色葡萄球菌(MRSA)与凝固酶孙性葡萄球菌(MSSA)之间的错误鉴定率,我们使用乳胶凝集试验对184株葡萄球菌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天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静脉留置针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护理技术操作,它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保持静脉通路,为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临床上有些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反复输液,加之药物刺激,使四肢一些血管闭塞,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静脉穿刺十分困难.
作者:阚艳;安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护士每天要完成大量的静脉注射工作,它是护理工作中基础、普通的一项技术操作,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操作技巧,更需要对患者有责任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环境的变化等均会对静脉注射的影响,这些都是注射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只有与患者很好地沟通和操作技术过关、善待患者,才能更好地完成注射任务.
作者:王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寻找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药物.方法 选择病例为急诊科自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急诊病人,经临床及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8例均采用静脉注射给药,转复后给予静点维持,继之口服.并同期选择相同病例予静脉注射地尔硫革21例作对照分析.结果 心律平对3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全部有效,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5例心律转复,总有效率为71.4%.结论 心律平静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良好转复作用,安全可靠.
作者:徐穆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失眠是睡眠障碍中常见的一种,既可以作为单独的疾病,又可以作为伴随症状出现于众多疾病中.大部分失眠症并非由于人体脏腑有器质性病变,主要由各种病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中医学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致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所造成.通过运用中医中药消除病因并对功能失调脏腑进行合理调整,使其和谐,即可彻底治愈失眠.
作者:杨旭明;刘国松 刊期: 2008年第15期
随着各种人性化服务的不断开展,新的护理模式的不断推出,我院自2005年8月在产房开展了一对一全程责任制导乐陪伴分娩.我们选择了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理论知识丰富并具有分娩经验的助产士,从产妇宫口开大2厘米到分娩后2小时送至爱婴区全程有一名助产士陪产,同时给产妇的心理、生理、及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消除了产妇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增强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
作者:刘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贲门癌是胃肠X线检查的重点和难点,我院收集了100例贲门区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正常类型X线解剖形态及贲门癌的X线表现.1 对象和方法1.1 年龄分布本组共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小22岁,大84岁,平均56岁.
作者:王忠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对于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常因固定不牢靠,制动时间长,而出现各种早、晚期并发症。动力髋螺钉(DHS)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常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作者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举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