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黄玉
目的 了解天然有效成分氧化苦参碱联合常用抗肿瘤药物(长春新碱、平阳霉素、5-Fu、顺铂)对HNE-1、HNE-1(20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本研究以鼻咽癌HNE-1细胞株以及由放射线照射诱导的耐药细胞株HNE-1(200)为研究对象,采用氧化苦参碱与低毒剂量的常用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用MTT法测定其对实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 对试验细胞抑制率低于20%的低毒浓度的长春新碱、平阳霉素、5-Fu、顺铂加入低毒浓度(0.5mg/mL)的氧化苦参碱后,使4种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增加,浓度越低,增幅越大.结论 低浓度的天然药物与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对放射线照射诱导的耐药细胞株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作者:王驰;陈鸿雁;叶琳;沈娜;张潜英;余晓燕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在微创治疗鼻泪管阻塞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氧氟沙星眼膏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患者40例50眼,应用12号探针自下泪点插入进行下泪小管探通,术中将0.4mg/mlMMC与等剂量氧氟沙星眼膏混合剂注入阻塞部位,术后随诊6个月-2年.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溢泪,溢脓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好转:溢泪、溢脓症状改善,泪道冲洗能通但不畅:无效:溢泪、溢脓症状无改善,泪道冲洗不通.本组病例术后6个月~2年临床随诊观察结果:治愈46眼,治愈率:92%;好转3例,有效率:6%;无效1例:占2%.结论 微创治疗鼻泪管阻塞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氧氟沙星眼膏,操作简便,治疗安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周秀花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前临床抗菌药物的滥用和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为了解我院院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促进临床搞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笔者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夏维 刊期: 2008年第16期
通过糖尿病饮食治疗个体化教育,提高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控制血糖的目的 .针对患者个体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饮食方案,集中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干预,有的放矢地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施教.糖尿病饮食个体化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
作者:陈华容 刊期: 2008年第16期
食管癌是我国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又为食管癌的首选方法,因此为了提高手术效果,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宣教指导,使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作者:纪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护理是医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多年的护理管理工作,作者在护士长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赵淑华;王春花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急性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X线和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急性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超声表现.结果 胃穿孔22 例,十二指肠穿孔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6.7%.结论 超声可明确诊断腹腔游离气体及腹腔积液,对诊断急性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有重要参考价值,为诊断胃及十二指肠穿孔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逯彦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机分为3组:1组(糖皮质激素组):静滴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10~50mg/kg·d,连用5d,于治疗第6天起口服泼尼松(强的松)2mg/kg·d,2周后渐减量,疗程4~6周;2组(丙种球蛋白组):静滴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5d;3组(联合用药组):静滴丙种球蛋白400mg/kg·d,同时静滴甲泼尼龙10~50mg/kg·d,连用5d,于治疗第6天起口服泼尼松1~2mg/kg·d,2周后渐减量,疗程4~6周.结果 2组、3组较1组止血时间及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1),3组血小板上升峰值明显高1组、2组(P<0.01).2组、3组的完全反应率亦明显高于1组(P<0.01),2组与3组相比完全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组中有2例复发,2组中有1例复发,3组无复发.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疗效好、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张保红;肖克安;韩延凤 刊期: 2008年第16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8岁,受凉后咳嗽2周.患者2周前受凉后干咳,无痰,不伴鼻塞,流涕,发热寒战,无咯血,胸闷,咳嗽渐加重,咳痰时间延长.1周前咳嗽持续1小时,干咳,伴憋气,双手及双上肢僵硬疼痛,伴针刺样胸背痛,发作时伴大声喊叫.
作者:窦圆 刊期: 2008年第16期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2008年,既是我国的奥运年,也是我国的灾难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思考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状,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把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把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创新思维,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才能不断凸显新的历史时期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成效.
作者:黄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镇痛口服液治疗中晚期癌症并疼痛在Ⅱ级以上的止痛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治疗组40例用镇痛口服液10ml/次,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40例强痛定2片/次,每日3决口服.连用3天为一疗程.观察一次性用药疼痛缓解情况及两组3天用药后疼痛缓解平均起效时间(分钟),疼痛缓解平均持续时间(小时)和疼痛消失平均时间(小时).结果 第一次用药后两组双盲对照病例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5%,总显效率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总显效率50%,二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t=2.7498,P<0.01),从两组疼痛缓解平均起效时间、两组疼痛缓解平均持续时间及两组疼痛消失平均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35.544、9.478及20.437,P<0.01).结论 镇疼口服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中晚期癌症并疼痛在Ⅱ级以上的止痛药物,疗效满意.
作者:罗秀菊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当肛门直肠疾病患者入院后,往往想法很多,如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怀疑不易治疗、担心预后不佳,因此精神紧张,神志不安.护理人员应细心了解,详细分析患者的思想状况,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消除影响治疗的障碍,进而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对手术的各种麻醉进行精心的护理配合,以利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
作者:孙雪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在阐述现代跳远助跑起跳基本技术的同时对基本训练手段提出较独特具体的建议,为青少年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易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280例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的受伤时间及声像图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92.24%.结论 超声对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应用,能根据声像图特点,及时判断腹部脏器损伤的程度和种类,血肿部位及内出血情况,为临床提供手术依据及处理方案,是首选而重要的诊断方法.
作者:荆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在激素联合抗生素基础上配合滴注参麦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放射性肺炎19例,并与单纯抗生素联合激素19例对照观察,2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13例(68.4%),有效4例(21.19%),无效2例(10.5%),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显效6例(31.6%).有效6例(31.6%),无效7例(36.8%),总有效率为6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KPS评分及复发转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换药是门诊外科的一项基本技术,其操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因此在换药过程中必须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掌握规范,熟练的操作技术,动作轻巧细致,尽量减少病人痛苦.方法 在换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处理伤口时清创要彻底、干净.结果 换药动作要轻柔,注意保护肉芽创面,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创面损伤.结论 换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伤口组织的变化,了解病人全身状况,估计伤口的进一步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如肉芽水肿时,用高渗氯化钠液湿敷使水肿消退.
作者:周虹;孟淑敏;葛蕾;沙莉;徐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骨盆骨折主要由压砸,轧碾,撞挤或高处坠落等损伤所致,多系闭合伤,合并有腹腔脏器损伤,并有大量出血,休克发生率很高,是一严重损伤.骨折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卧床限动时间长,所以护理更显得重要.
作者:吕桂芝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创伤性血气胸为胸部创伤常见合并症之一,多为闭合性胸外伤.虽无刀刺伤但病情发展快,且病情较为复杂,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故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现将我院2006年1月以来收治的17例创伤性血气胸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宏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伤口护理是医院急诊、门诊换药室常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老年患者,皮肤软组织和生理功能都有一定的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低下皮肤变薄,失去弹性,末梢循环差、创面不易愈合.方法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伤口感染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先对伤口采取彻底、干净的清创方法.结果 然后将利凡诺尔纱条敷料用老年创伤性伤口,因为利凡诺尔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防止伤口感染或感染伤口漫延方面效果显著.结论 而且有消毒防腐等作用,有利于伤口愈合.
作者:周虹;谷娜;沙莉;张杰;徐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口服FAC之前进行心理干预在MRCP检查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100例行MRCP检查时出现紧张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9人)采取心理干预之后口服FAC的方法,对照组(51人)采用常规准备和口服FAC的方法.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之后口服FAC行MRCP检查的患者提高了对MRCP的认识和心理承受阈值,患者紧张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道液体高信号不仅明显减低,而且因紧张焦虑导致的呼吸运动伪影消除,解剖结构病变显示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FAC之前进行心理干预可改善行MRCP检查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在检查过程中能够保持规律、平稳的呼吸及身体不动,无呼吸运动伪影,提高MRCP图像质量,更清晰显示病变.
作者:范晓娟 刊期: 200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