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窥镜手术的观察及护理

鲜红玉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 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的佳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1260例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结果 126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出现.结论 术前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饮食指导、鼻腔护理及细致、及时的病情观察、详细、科学的出院指导,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滑脱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滑脱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对其认识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1].脊椎滑脱好发于L4和L5椎体,其中L5椎体发生率高,其他椎体少见.近年来.随着脊柱融合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作者:德辉;王文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中药不良反应管窥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药物在使用时由药物本身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有害的或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作者:夏金根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一期切除吻合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一期切除吻合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病例.结果 42例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36例,姑息性切除6例.均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1例,肺部感染2例,经治疗均痊愈.结论 一期切除吻合术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董文龙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0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年至2007年期间收治1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上肠部不适感、黑便或腹部肿块,术前误诊8例,术前明确诊断2例、均为胃镜下确诊,术后病理分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辅以术后化疗效果较好.

    作者:吕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50例颈椎病X线,CT,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50例中,颈椎病主要影像学改变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体和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和颈部韧带骨化.结论 颈椎病影像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颈椎病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掘和参考价值.

    作者:温颖;曹丹娜;李晓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足-个妇女从有生殖能力到无生殖能力的过渡阶段,是卵巢功能自然衰退的过程,伴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到生殖功能终止,妇女在这段时间将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我们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60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收到时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明荣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心理干预在宫腔镜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宫腔镜门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8例宫腔镜门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按常规的护理方法 接待患者,观察组29例手术前由专人详细介绍手术室环境设备和主治医师的技术,说明手术治疗的目的 、意义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所了解.术中尽量减少器械碰击,避免一切不良刺激.患者紧张或疼痛时,一边握着她的手一边轻松的与她交谈,同时轻轻地按摩她的额头分散其注意力,同时鼓励和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放松紧张肌肉,使患者以佳的心理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血压值、脉搏值测定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疼痛分组比较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程度,使血压和脉搏降低,提高疼痛阈.提示心理干预有镇痛作用.

    作者:李亚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及方法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己渐开展.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病死率高的严重疾病.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自2003年10月~2004年5月采用早期区域灌注,同时加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秀香;周洋;郭怡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力平脂对高脂血症治疗的临床观察

    血脂主要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检查常用指标主要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余景芳;刘海潮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晚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引起与晚期产后出血有关的高危因素.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7年12月间我站收治的140例住院产妇的临床资料,寻找各种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因素. 流产史、前置胎盘、妊高症、第三产程时间、胎盘娩出方式、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不良和宫腔感染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 :晚期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邓琼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口服面康净和外用痤疮平治疗寻常性痤疮

    寻常性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见于青春期.好发于面颊、胸前、肩背等多脂区.皮损是由粉刺、丘疹、脓皰结节或囊肿组成,持续时间长,反复加剧一般至成年后多数症状减轻或自愈.

    作者:张敬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往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及血管溶栓介入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特别是股骨头内坏死囊变明显者)效果不理想,现就我科8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减压,血管内溶介入溶栓治疗相结合病人的护理体会讨论如下:

    作者:胡秀香;张美玲;崔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400例尿液分析检测与镜检结果对照比较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类型的尿液分析仪已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及时、有效的诊断手段.但是个别医院的检验人员认为尿液分析仪操作简单、快速、项目多,可以作为尿液常规检查的过筛,不必再做费力、费时的显微镜涂片检查(简称镜检).

    作者:李岱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高速牙钻配合下增隙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

    下颌智齿阻生是口腔科常见病,拔除阻生齿是一项复杂手术,损伤较大.尤其对于近中低位,水平阻生的拔除操作复杂.近5年来,我科采用增隙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实践证明,可减少手术的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隋国臣;姜兴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疗效观察

    妊娠3个月-3个半月的孕妇,在人工流产术不能施行的情况下,我院开展了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加量),同时口服甲基睾丸素的方法进行引产,有效率达95%以上,现介绍如下:

    作者:司丽丹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温病吐泻诊治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属中医温病范畴.一因其有多脏器损害的特点,在配合西医治疗本病消化系统损害之叶泻用中药反转统治疗获愈,现举例分析如下.

    作者:武玉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对不同出血量患者心肌酶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血清心肌酶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大量出血组患者心肌酶又明显高于小量出血姐患者(均P<0.05);与心肌酶正常组比较,心肌酶水平增高患者ADL1~2级的明显降低.ADL5级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其程度与脑出血量有关.观察血清心肌酶水平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李书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60岁以上老人胃镜检查胃溃疡临床分析

    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老年病学的研究极为重视.不少文献报道:由于老年胃肠道生理改变,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有较大的增高.为探讨老年胃溃疡病特点,我们在2004年6月~2007年6月对60例60岁以上老人胃镜检查确诊的胃溃疡,就其临床与胃镜特点进行了随诊观察和研究.

    作者:王洪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牵引、静脉输液,结合手法复位、推拿按摩、针灸等综合性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18例,显效21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9%.结论: 非手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除椎间盘钙化型和髓核破裂游离型外)有满意的疗效.

    作者:代志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Survivin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痛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93例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伴鳞化(慢鳞)、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痛患者,另取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从慢鳞→上皮瘤样病变→宫颈癌,Survivin的表达逐渐增强(P<0.01);(2)Survivin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不同年龄无关(P>0.05);结论 Survivin的异常高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凋亡抑制和增殖能力增强有关.发生在宫颈癌恶性转化的早期,并且其表达程度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标志.

    作者:张培荣;郑锦花;李曦红;富浩然;王红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