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娟
胫腓骨下1/3开放性骨折常伴小腿前方软组织严重损伤或缺损,一般采用清创、外固定治疗或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周期长,疗效差,特别是皮肤、肌肉缺损严重伴血管神经损伤,易发生感染及骨不连,造成患者残废[1].本院从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共2年多时间,收治43例胫腓骨下1/3开放性骨折行一期清创缝合,修复软组织,骨折行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启祥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本文通过一室模型(静脉注射)及其应用来说明数学模型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应用,通过构思模型、建立方程、求解模型、分析数据得出:欲比较符合一室模型的两种药物在体内的衰减速度,只需比较它们的消除速度常数估计值的结论.
作者:丁善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献血法>实施以来,潍坊市临床用血已全部由自无偿献血者提供无偿献血,严格按<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基本标准要求进行血液检测,是保证血液质量避免输血感染的关键.
作者:魏增慧;刘敬玉;王飞;葛宝良;王志刚;柳杨 刊期: 2008年第22期
1 概念临床上把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故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绝经或切除双侧卵巢之后,异位内膜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疾病发展.
作者:张秀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和常规治疗组,β-受体阻滞剂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组采用安慰剂加常规抗心衰治疗.结果 β-受体阻滞剂治疗5年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心功能及超声指标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改善.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预后.
作者:安淑云 刊期: 2008年第22期
RNA干扰是一种古老的机制,植物的基因共抑制属于转基因后的基因沉默,是信使RNA受到特异性的降解所造成的.18个碱基对以上的双链RNA足以引起显著的转录后基因沉默.肿瘤是多种基因突变的累积以及这些基因相互作用形成的基因网络调控的结果,目前RNAi技术越来越多地拓宽到肿瘤医学的研究领域.
作者:赵惠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对于直径>2cm的直结肠大息肉,行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易出现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存在较大的医疗风险性,一般列为内镜下治疗的相对禁忌证.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内镜下治疗直结肠大息肉108例,先应用金属夹钳夹息肉蒂部后再行高频电凝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郑菊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吻合棘的X线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并分析本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 000余份成人腰椎片,发现腰椎吻合棘突的46例,并对其临床与X线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 46例中,绝大多数患者在45岁以上,L1-S5均可发生,并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X线表现亦典型.结论 充分认识腰椎吻合棘的X线表现,能够提高X线平片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刘祥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IHD)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水平的改变以及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不同临床类型IHD患者102例,检测其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FⅦ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并行相关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OMI)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的FⅦa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或0.05);UA、OMI、AMI组的FⅦc、FⅦag与正常组和SA组的FⅦag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FⅦa与血浆三酰甘油(TG)水平、FⅦa与FⅦc、FⅦc与FⅦag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IHD均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FⅦa是IHD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较FⅦc或FⅦag更敏感.OMI组的FⅦa水平增高,可能是再梗死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TG可通过引起FⅦa增高对IHD的病程起着间接作用.
作者:陈征华;黎龙琼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器与血液透析(HD)器串联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结果.方法 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串联组(HP+HD组)50例,采用透析器与灌流器(HA型)串联进行治疗,每月2次,常规透析中其余6次净化方法为HD治疗;对照组(HD组)50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外用乳化剂,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皮肤症状,每月2次,每次4.h,均采用肝素抗凝,血流量200 mL/min.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流速为500mL/min.串联组先血液灌流及透析2h后再单纯透析2h,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Scr,BuN,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PTH水平,比较2组的肾小球过率(GFR)和透析时间.结果 (1)HP+HD组患者治疗后PTH的清除率为(51.1±4.2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缓解率为92.0%.(2)HD组的PTH清除率为(15.9±5.2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缓解率为20.0%.结论 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能有效消除PTH,缓解皮肤瘙痒症状.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PTH,也不能缓解皮肤瘙.
作者:董长平;徐淑维;洪世琼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通过对802例腹腔镜手术进行中发生的15例突发事件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急预案,提出手术室护士应提高对腹腔镜手术的认识,除了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系统护理,术中应默契的配合,防范突发事件,是手术成功的条件.
作者:徐雪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病情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 对4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早期采取蜡疗,TDP加外敷消炎止痛膏,活血化瘀,密切观察病情,有效腰背肌肉功能背伸锻炼.结果 治愈26例(65%),好转10例(25.00%),未愈4例(10%),总有效率达9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效果及减少后遗腰痛等均有较满意外敷的疗效.
作者:吴琼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介绍反应停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综述反应停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反应停是一种很有用的抗肿瘤药物.反应停及其类似物在临床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付兵;李积德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索一种无痛、安全、有效、简便的注射式隆胸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清除法.方法 接受PAHG注射丰胸患者41例82侧,在局部浸润麻醉的同时,用高压注射泵将肿胀液注入PAHG分布的囊腔后,再进行负压抽吸,反复冲洗.术后加压包扎,并常规使用抗生素.随访3~24月.结果 41例手术均得以顺利完成,注射物能完全或基本完全抽出,随访期内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 囊腔内高压注入肿胀液后用负压抽吸PAHG的方法镇痛效果好,安全有效,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作者:卫东;牙祖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无创通气对其的影响.方法 老年性肺心病并呼吸衰竭与上消化道出血48例(治疗组),分别与非上消化道出血的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呼衰非出血组)和呼衰非出血非肺心病呼吸衰竭的上消化道出血(普通出血组)对照;将呼衰出血组随机分组,一组予以药物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无创通气治疗(呼吸机组).结果 治疗组以急性胃黏膜病变为主要出血原因,在预测出血前症状上,与普通出血组无显著差异,但在伴随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方面与其有显著差异;与呼衰非出血组比较,动脉血pH≤7.20,PaO2<5.53kPa,PaCO2>10kPa,呼吸+代酸,以及Cr>221.5μmol/L等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明显多于呼衰非出血组.呼吸机组病死率为29.1%(7/24);对照组病死率为45.8%(11/24).结论 严重酸中毒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伴同病多使治疗困难,治疗上特别强调治疗伴同病和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性,无创通气治疗可有效降低肺心病呼吸衰竭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作者:黎龙琼;杨朝晖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和高血压史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360例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史伴心电图ST-T改变或无ST-T改变,临床拟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28例,女性132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60.5岁.结果 36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240例(66.6%),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20例(33.33%),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 240例患者中,男性153例(63.75%),女性87例(36.25%),心电图ST-T改变180例,其中男性105例(58.3%),女性75例(41.6%);非冠心病组120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48例(40%).结论 临床依据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应慎重.
作者:代永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因反复腹泻、呕吐2个月伴右侧胸痛5 d入院.患者2个月来无诱因反复腹泻、呕吐,大便为黄色水样便,2~3次/d,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痛,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呕吐减轻,仍腹泻.5 d来自觉右侧胸痛.伴刺激性干咳,咳嗽或体位改变时胸痛明显,放射至右侧背部,无发热、咯血、心悸、气促.
作者:张凤萍;赵加维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根据临床糖耐量异常(IGT)患者多为脾虚湿胜的特点,我们总结以往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经验研制出具有健脾祛湿功能的糖脂平散,用以治疗该类人群,以期达到提高IGT向正常人群的转化率,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预防或减少冠心病及脂肪代谢发生的目的 .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对照的方法,以糖脂平组、二甲双胍组和空白组进行观察.结果 对照组在降糖方面较治疗组快,但终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血压、血脂方面优于对照组,糖脂平组、二甲双胍组在各方面均高于空白组.
作者:汤秀珍;罗艳;刘臣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肺部感染是急性卒中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气管切开后,感染率增加2~10倍,控制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加强肺部感染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通过18例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原因的探讨,确定制定的护理措施是有效的.
作者:刘晋宁;董超颖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按照临床护理的要求,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无一例死亡,全部好转出院.结论 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康复有着明显效果.
作者:权亚丽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