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药浓度测定及临床意义

常毅;沈林;郝万鹏

关键词:血药浓度, 临床意义, 治疗药物监测(TDM)
摘要:目的 使读者了解新型的边缘分支学科TDM(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介绍TDM研究进展、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结果 通过大量相关文献介绍,报道了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了TDM检测的药物种类及使用范围.结论 开展TDM在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指导给药方案个体化、鉴别假冒伪劣药品等方面对临床有积极意义.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及胰腺、胆道的急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大出血时需要内、外科紧急抢救.抢救成功与否、预后的好坏,是与能否准确判断出血原因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关.随着不断采用物理、化学、光电等先进技术,治疗方法已有不少更新,但病死率仍很高.因此,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水平,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仍是当前国内外积极研究的课题.

    作者:李太一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囊腔内高压注入肿胀液负压抽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目的 探索一种无痛、安全、有效、简便的注射式隆胸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清除法.方法 接受PAHG注射丰胸患者41例82侧,在局部浸润麻醉的同时,用高压注射泵将肿胀液注入PAHG分布的囊腔后,再进行负压抽吸,反复冲洗.术后加压包扎,并常规使用抗生素.随访3~24月.结果 41例手术均得以顺利完成,注射物能完全或基本完全抽出,随访期内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 囊腔内高压注入肿胀液后用负压抽吸PAHG的方法镇痛效果好,安全有效,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作者:卫东;牙祖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总结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按照临床护理的要求,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无一例死亡,全部好转出院.结论 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康复有着明显效果.

    作者:权亚丽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胸腰段骨折并脊髓损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后的护理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折并脊髓损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胸腰段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的整体护理措.结果 住院期间,共38例出现并发症,经护理痊愈.出院后平均随访229.44d,1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6例非手术治疗痊愈,1例手术治愈;1例死亡.结论 胸腰段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的整体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影响.

    作者:肖红梅;吴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3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对3例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不同时期的护理,使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疗,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方法 孕期进行心理护理,分娩期按传染病和产科常规进行护理,产后新生儿进行特别护理,出院进行特别指导.结果 每位患者都得到了精心的护理.结论 说明对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进行不同时期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余明秀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眼科门诊视疲劳患病率的调查

    视疲劳是指久视近距离者目标后,出现眼胀、头痛、头晕、眼眶胀痛等症状的眼病.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001年4月至2007年4月本院门诊对视疲劳患者进行了系统的眼科检查,发现视疲劳相关因素复杂,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陈九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大面积脑梗死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治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14例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例中存活10例(71.4%),死亡4例(28.6%),存活的10例患者均遗留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应及早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志彦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仙鹤草应用

    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味苦性凉,入肺、肝、脾经,性能收敛,用于各种出血症.笔者在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基础上体会尚有以下几方面的运用.

    作者:杜文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肝叶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段之一,其远期效果达85%~95%,优于其他各种类型手术,目前已被广泛利用[1].本院于2003~2006年开展此手术共36例,术后经过严密的观察与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华丽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护理体会

    微创手术的发展是近20年手术外科领域的重大成就之一,关节镜外科的形成与发展是骨科微创手术走向成熟的主要标志[1].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本科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0月应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病例4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管金艳;王银萍;叶菊琴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腹腔镜手术进行中的突发事件原因剖析与防范

    通过对802例腹腔镜手术进行中发生的15例突发事件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急预案,提出手术室护士应提高对腹腔镜手术的认识,除了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系统护理,术中应默契的配合,防范突发事件,是手术成功的条件.

    作者:徐雪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PICC在全静脉营养法中的应用及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在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并将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静脉输液方贩

    作者:刘萍;余韬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复方丹参加能量合剂治疗冠心病27例

    目的 探讨提高冠心病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两组患者皆口服消心痛5mg或硝苯吡啶10mg,每天3次,14~21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药物的同时,应用复方丹参20mg,ATP40mg,辅酶A100单位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中,每天静滴1次,14~21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心电图改变情况总有效率89.1%.在静滴复方丹参和能量合剂前ST段明显压低,T波倒置,待静滴后心电图即显示ST段压低减轻,T波深到变浅或恢复直立.结论 复方丹参加能量合剂治疗冠心病有较好临床疗行

    作者:黄金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水质检验实验室室间质控考核结果评价

    目的 增强分析人员质量意识.方法 进行室间参比质评.结果 本次参加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水质检验实验室室间质控,参加项目为氟化物、硝酸盐氮、砷、铁.氟化物,本中心实验室检测值1.32mg/L,省疾控中心给出真值1.30mg/L;硝酸盐氮:本中心实验室检测值9.84mg/L,省疾控中心给出真值9.94mg/L;砷:本中心实验室检测值51.6ug/L,省疾控中心给出真值50.1ug/L;铁:本中心实验室检测值1.35mg/L,省疾控中心给出真值1.35mg/L;全部参加考核项目本中心检测值均在真值的±S范围内,全部考核项目考核结果为优秀.结论 室间质评提高了实验室的分析质量.

    作者:邵世鹏;李会灵;王立芸;赵桂芬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1 概念临床上把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故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绝经或切除双侧卵巢之后,异位内膜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疾病发展.

    作者:张秀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老年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性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无创通气对其的影响.方法 老年性肺心病并呼吸衰竭与上消化道出血48例(治疗组),分别与非上消化道出血的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呼衰非出血组)和呼衰非出血非肺心病呼吸衰竭的上消化道出血(普通出血组)对照;将呼衰出血组随机分组,一组予以药物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无创通气治疗(呼吸机组).结果 治疗组以急性胃黏膜病变为主要出血原因,在预测出血前症状上,与普通出血组无显著差异,但在伴随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方面与其有显著差异;与呼衰非出血组比较,动脉血pH≤7.20,PaO2<5.53kPa,PaCO2>10kPa,呼吸+代酸,以及Cr>221.5μmol/L等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明显多于呼衰非出血组.呼吸机组病死率为29.1%(7/24);对照组病死率为45.8%(11/24).结论 严重酸中毒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伴同病多使治疗困难,治疗上特别强调治疗伴同病和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性,无创通气治疗可有效降低肺心病呼吸衰竭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作者:黎龙琼;杨朝晖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选择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16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对分别选用三翼钉固定,多针固定,双头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进行分析比较.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髋关节功能情况,笔者认为,对于Garden分型Ⅲ的Ⅲ型Ⅳ型骨折,骨折部位在头下、头颈或颈中内收型均以人工髋关节置换为佳,对于Garden分型的Ⅰ型Ⅱ型骨折、骨折部位在靠近基底部的采用双头空心加压螺纹钉或多针固定较为合适.

    作者:武新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贯彻《护士条例》,深化护理教学改革

    护士是医疗卫生专业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护士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士的专业水平、整体素质与医疗安全、患者的康复、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程度关系密切.但是一些护士忽视基础护理工作,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影响了医疗质量,甚至引发医疗事故.本文仅就护士的基本条件、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养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唐仁斌;张礼宾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器与血液透析(HD)器串联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结果.方法 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串联组(HP+HD组)50例,采用透析器与灌流器(HA型)串联进行治疗,每月2次,常规透析中其余6次净化方法为HD治疗;对照组(HD组)50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外用乳化剂,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皮肤症状,每月2次,每次4.h,均采用肝素抗凝,血流量200 mL/min.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流速为500mL/min.串联组先血液灌流及透析2h后再单纯透析2h,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Scr,BuN,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PTH水平,比较2组的肾小球过率(GFR)和透析时间.结果 (1)HP+HD组患者治疗后PTH的清除率为(51.1±4.2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缓解率为92.0%.(2)HD组的PTH清除率为(15.9±5.2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缓解率为20.0%.结论 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能有效消除PTH,缓解皮肤瘙痒症状.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PTH,也不能缓解皮肤瘙.

    作者:董长平;徐淑维;洪世琼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脑出血

    目的 观察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4例脑出血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发病时间、以CT片为依据,确定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选择适当的穿刺眯及方向,在CT导引下行微创穿刺、抽吸、液化及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 24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3例,死亡1例,治愈率96%.结论 应用软通道微创介入技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周开明;杨丽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