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防;贾翔;董旭辉;赵瑞霞;王新志
目的 探讨中药敷脐对腹部手术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经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1h脐部外敷中药,观察其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结果 治疗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 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周凤丽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改良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5年以来,对384例环形混合痔进行齿形分段剥扎术治疗研究,治疗上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384例环形混合痔在用中西医结合齿形分段剥扎术后,62例有滴血现象,经对症治疗痊愈,28例排尿不畅,给予泌尿灵后即缓解.结论 环形混合痔术后均未发现复发及后遗症.
作者:刘永川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推拿配合皮内针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治疗组对背肌筋膜炎有良好疗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路瑶;付希满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养心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心悸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养心汤为基础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心悸11例.结果 基本治愈7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9%.结论 养心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心悸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朱文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萝蘼科根茎类常用中药徐长卿、白薇、白前同科同属,性状相近,功效相去甚远,需详加鉴别使用,现做如下比较.
作者:苏永林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随着药品数量的增加和对药品标准的不断改进,药品含量均匀度的检查越来越多,其计算方法多由手工逐步进行,尤其是需要进行复试时,计算工作量更大,容易出现错误,结果判断不准确.
作者:夏明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是人类追求的日标.骨科患者由于发病突然,从一个正常人突然成为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很多患者不能接受现实.
作者:刘润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揭示脑出血的发病病因和规律来提高脑出血病的诊治水平,从而降低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2003~2007年出院的370例脑出血病例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70例脑出血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87:1;61~70岁年龄组的患者多,占34.05%;37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275例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占74.32%;以冬春季为好发季节.结论 高血压是脑出血常见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改变不良生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指数.
作者:陈秀金;乐少忠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护患交流的方式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所谓非语言沟通是指伴随沟通的一些非语言行为,是指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空间距离、辅助语言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1].
作者:解红雁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38例进行护理治疗.结果 38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护理治疗后,自动出院4例,治疗好转及痊愈30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 合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爱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益元健脾方对脾虚泄泻大鼠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用50%番泻叶水浸液复制大鼠脾虚泄泻模型,观察对大鼠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和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 益元健脾止泻颗粒能降低实验性脾虚泄泻大鼠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并对其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 益元健脾止泻颗粒通过降低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巴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健脾通窍丸治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参考文献复制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观察健脾通窍丸对大鼠鼻部症状、血清总IgE、IL-4含量的影响.结果 健脾通窍丸对大鼠鼻部症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总IgE、IL-4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健脾通窍丸对变应性鼻炎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总IgE、IL-4值的产生有关.
作者:李国云;王进军;胡锡元;陈丽川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总结分析非外伤性乙状结肠破裂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病理表现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改善预后.方法 对6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非外伤性乙状结肠破裂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术中探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为突发性腹痛,体征表现下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影像检查提示膈下游离气体,全部经手术证实为非外伤性乙状结肠破裂,分别采用Hartmann术及袢式造瘘(包括修补肠袢外置)的术式,术后5例恢复良好,1例因感染中毒性体克死亡.结论 对出现突发腹痛、腹腔有游离气体,初发下腹部剧痛,下腹压痛、反跳痛的老年患者,可作出乙状结肠破裂的初步诊断.手术需从快从简,术后加强抗感染、支持治疗及护理,预防并减少心肺等多系统并发症.
作者:曾洪柠;刘代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索周围神经缩窄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对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15例痉挛性脑瘫患者施行周围神经缩窄术,对其中11例患者同时施行矫形手术.结果 15例脑瘫患者术后有效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周围神经缩窄术结合矫形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创伤小,术后可以早期活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周南开;车善礼;周波;邓宗锵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护理文书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利益.方法 根据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本院质控小组按标准对30份出院病历进行检查,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 通过对护理文书实施监控和采取改进措施,以保障护理文书质量的持续改进,逐步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作者:虞华;储小红;储兰芳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干眼的疗效.方法 将332例干眼患者分两组.对照组患者滴泪然滴眼液,观察组患者在滴眼液的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丸加味中药,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30d内患者主观症状,客观指标及舌象、脉象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主观症状、客观指标及舌象、脉象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六味地黄丸加味配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既能改善眼部症状体征,又能改善舌象、脉象及全身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郑芳;张向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法昔洛韦.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按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分为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和气滞血瘀证.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作者:郭合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短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94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1组(34例)、治疗2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三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氨茶碱及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1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氧气雾化吸入.治疗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泼尼松龙40mg,静脉给药.对照组常规治疗.三组均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测定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前,三组间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1组与治疗2组在肺功能及血气分析4个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在FEV;(L)、FEV1%、PaO2与对照组相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安全有效.
作者:谢炎燊;佟万成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高位肛周脓肿是肛肠科难治疾病,笔者采用低位一次性切开、高位挂线、脓腔对口引流的方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患者9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葛琪;韦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解痉通络法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08年2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30例,应用解痉通络法治疗,观察14d,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3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应用解痉通络法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 应用解痉通络法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有效的.
作者:顾克辉;张振尊;滕政杰 刊期: 200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