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诺昔康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周芝珍;贾存德;邢改兰

关键词:氯诺昔康, 镇痛, 硬膜外
摘要:目的 观察硬膜外氯诺昔康复合吗啡持续注入对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ASA (Ⅰ-Ⅱ)级择期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46例,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毕24mg氯诺昔康加吗啡4mg溶于100mg生理盐水,按2ml/h的速度硬膜外腔持续注入,观察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搏氧饱合度.结果 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呼吸血压均平稳,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 氯诺昔康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癌术后6小时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术后6小时内灌注与传统方法膀胱灌注对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对比.方法 浅表性膀胱癌(T1~2,G1~3)100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试验组术后6小时内灌注吡柔比星40mg,对照组术后1周灌注吡柔比星40mg,以后均为每周1次,灌注8次,再改为每月1次,灌注10次,总疗程1年;随访12~36个月,观察膀胱癌复发率.结果 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试验组4例复发,复发率8%,对照组8例复发,复发率16%.结论 吡柔比星术后6小时内灌注较传统方法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好.

    作者:彭昊;张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60例门诊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

    目的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对个体作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 随机抽取将实施门诊手术的6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将实施门诊手术的60例患者在手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结论 通过术前心理状态的了解,在整个术前、术中、术后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在整个手术实施过程中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手术,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无一例出现意外情况.

    作者:严洁萍;宋捷梅;汤湛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

    我院自2003年4月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完成胆囊切除术500余例,造成胆道损伤4例,其中,肝总管电灼伤并穿孔1例,副肝管损伤1例,胆囊管漏1例,胆总管横断伤1例.前三例均在术后出现腹膜炎而再次开腹手术,第4例术中发现胆总管横断伤而中转开腹行胆肠吻合手术.虽病人痊愈出院,但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经济上也造成很大损失,教训深刻.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姜军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搞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培育综合素质人才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准备等方面实施了改革,取得了满意结果.

    作者:叶吉云;高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以呼吸心跳骤停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类出血性脑卒中.我院2000~2006年收治6例以呼吸、心跳骤停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董曼丽;刘江;翟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医对阿兹海默病的认识与辨证论治

    阿兹海默病是指老年期发生的进行性智能缺失,并有脑组织特征性改变的一种精神病.临床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和判断力障碍、性格改变及情感障碍四个方面,属于临床难治病之一.随着人口结构的普遍老龄化,该病已成为导致老年人病残的三大疾病之一.笔者将中医对阿兹海默病的认识与辨证论治阐述如下.

    作者:白淑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95例诊治分析

    目的 为了减少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误诊误治,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分析了本病95例诊治经验教训.结果本病就诊时可表现为急性不全梗阻,表现为完全梗阻时也缺乏典型症状体征,导致诊断困难.X线与B超联合应用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率.结论本病应及时诊断,早期手术,在对梗阻近端肠管充分减压、灌洗、注入抗生素等条件下,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作者:鄢德宏;吴环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术后70例患者的自控镇痛

    目的:氯诺昔康是一种新型的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化学结构属于稀醇类,具有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该药的半衰期为3~5h胃肠道毒副作用少.不同剂量的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后镇痛,并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氯诺昔康24mg 加芬太尼0.5mg;B组为氯诺昔康40mg 加芬太尼0.3mg.C组为芬太尼1mg、吗啡10mg;3组结果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镇痛效果A组分别与B和C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B和C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比较C组明显大于A和B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诺昔康40mg加芬太尼0.3mg用于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疗效显著.

    作者:曹连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肺动脉栓塞在螺旋CT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44例,采用单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结果本组25例PE行SCTPA检查,中央型PE23例(92%),周围型PE2例(8%).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7.77%,对亚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65.00%.PE受累血管主要集中在叶、段肺动脉,受累率在46.58%-75.00%之间.结论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是脉栓塞的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诊断方法.

    作者:王继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沙丁胺醇雾化吸入、静点红霉素7-10天改罗红霉素口服联合应用可有明显效果.结论 提高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控制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生.

    作者:孔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6例剖宫产的手术处理

    2003年至2005年在非洲卢旺达援外期间两年在剖宫产手术前院内查出感染艾病产妇36例.卢旺达艾滋病发病率在全球居首位,据当地统计占总人口数的10%;现将术前已确诊艾滋病患者围术期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贾存德;周芝珍;刘新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 (对照组)和加用中药方剂治疗组(治疗组),分析两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排气、生化指标以及并发症、死亡率、治愈率、住院天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腹痛、腹胀消失快,排便、排气恢复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生化指标的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死亡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使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有了显著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庆芝;晁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6例服药依从性调查

    冠心病是目前公认的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日渐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多种原因,人们普遍对冠心病的治疗不积极,不能坚持用药.本文采用社区入户调查的方式,分析156例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药情况,并分析影响其用药依从性的可能原因.

    作者:程红;裴咏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浅谈县医院护理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当前,县级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护理管理处于低水平运转,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人民的需要.

    作者:祁桂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鱼杏贝止咳汤治疗顽咳34例观察

    目的 自拟鱼杏贝止咳汤治疗顽固性咳喘.方法 根据不同症状将自拟加减.结果 共治疗34例,治疗观察一个疗程,27例痊愈,5例好转,有效率达94.1%.结论 此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刘良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加强质控管理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

    目的:探讨质控管理方法,提高护理记录质量.方法:由质控小组随机抽查2005年5-12月护理记录500份,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提出管理对策,如对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病历书写知识、质量监控知识等培训与学习.结果:2005年存在问题125处,2006年存在问题65处,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强各级质量管理,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对促进护理记录质量提高起重要作用.

    作者:曾根玉;李良露;朱乔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早期康复干预对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0年7月~2005年10月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96例,按患儿家长意愿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取对因对症治疗及应用神经代谢药物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康复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高压氧、运动等功能训练,治疗结束后,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意识障碍,颅神经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时间及一年后伤残的发生率.结果 康复组患儿在急性期昏迷、颅神经障碍、抽搐、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一年后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伤残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尽早实施康复干预是改善预后、减少伤残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田昌军;张五一;曹文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显微镜下行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19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9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端进行吻合.结果19例经半年随访,18例吻合成功,1例失败.结论显微镜下行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简便易行,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刘占江;孙旭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在心理、运动、饮食、药物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疾患者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的健康指导,使病患者达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杨月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CT引导下胶原酶定向靶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胶原酶定向靶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1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3组,Ⅰ组(治疗组)49例在CT引导下作定向靶位治疗,Ⅱ组58例在C型臂引导下注入消炎镇痛药物治疗,Ⅲ组54例C型臂引导下注射胶原酶治疗.记录3组的穿刺时间、治疗前后的VAS评分(0-10cm)及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失访23例,第Ⅰ组的穿刺时间明显少于第Ⅱ组和第Ⅲ组,第Ⅰ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第Ⅱ组和第Ⅲ组,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3-7天对照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0.5-1年第Ⅰ组明显优于第Ⅱ组和第Ⅲ组.结论:CT引导下胶原酶定向靶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安全准确、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范培武;王俊飞;姚婷;贾冬梅;潘绪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