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肃省不同类别地区 1996-2005 年 5 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

刘红

关键词:儿童5岁以下, 死亡原因, 儿童保健, 监测分析, 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省 1996-2005 年不同地区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降低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甘肃省 16 个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按一、二、三类地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三类地区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于二类地区,二类地区高于一类地区(χ2=694.002,P=0.000);(2)各类地区 5 岁以下儿童前 3 位死因相同(出生窒息、早产和低生体重、肺炎),但顺位和构成不同;(3)各类地区儿童死亡年龄的构成基本一致,年龄越小,死亡所占比例越高;(4)死亡儿童保健服务的利用存在地区差异.结论 (1)从降低全省儿童死亡率的角度看,妇幼卫生工作重心应向三类地区倾斜;(2)应加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以及肺炎的防治,以降低全省儿童死亡率.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容量滴定法测定消毒剂中有效碘不确定度的分析

    在ISO/IEC 17025-1999 中要求检测实验室具有评价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能够对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作出正确评估,满足客户及监测工作的要求.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验室数据比对,方法确认、标准设备校准、量值溯源及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1]对容量滴定法测定消毒剂中有效碘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作者:董梅英;胡琦;贾海红;张慧敏;董锟;孙兴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甘肃居民 1990-1992 年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甘肃省城市、农村地区 1990-1992 年的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了解甘肃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结构,评价各类死因的危害程度.方法 1990-1992 年甘肃省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死亡状况、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 甘肃省调查地区总死亡率为 626.96/10 万,男性 712.56/10 万,女性 536.12/10 万.标化率全人口为 684.03/10 万,男性为 776.70/10 万,女性为 585.40/10 万.城市标化死亡率(869.80/10万)高于农村(613.49/10万).前三位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 65.50%.PYLL 前三位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 YPLL 的 64.47%.结论 对甘肃居民健康造成损害的主要疾病是肿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慢性疾病和伤害.因此,应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体的防治规划,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同时,通过各种有效办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王晓辉;刘玉琴;杨莉芬;王晓莉;刘元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牡蛎肉水提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牡蛎肉水提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4 月龄的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后,给予牡蛎肉水提液灌胃 3 个月后处死,三点弯曲实验测定股骨生物力学,对胫骨上段松质骨进行不脱钙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牡蛎肉水提液组大鼠与去卵巢组大鼠相比,大载荷、大挠度、大应力和弹性模量均增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数量(Tb.N)及骨小梁宽度(Tb.Th)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单位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Oc.N)下降.结论 牡蛎肉水提液能够预防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

    作者:张婉虹;谢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甘肃省不同类别地区 1996-2005 年 5 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 1996-2005 年不同地区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降低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甘肃省 16 个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按一、二、三类地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三类地区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于二类地区,二类地区高于一类地区(χ2=694.002,P=0.000);(2)各类地区 5 岁以下儿童前 3 位死因相同(出生窒息、早产和低生体重、肺炎),但顺位和构成不同;(3)各类地区儿童死亡年龄的构成基本一致,年龄越小,死亡所占比例越高;(4)死亡儿童保健服务的利用存在地区差异.结论 (1)从降低全省儿童死亡率的角度看,妇幼卫生工作重心应向三类地区倾斜;(2)应加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以及肺炎的防治,以降低全省儿童死亡率.

    作者:刘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国天津地区莱姆病螺旋体宿主动物的初步调查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宿主动物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对野鼠、野兔、牛、羊、狗进行了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用病原分离培养方法和 PCR 方法对野鼠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并通过基因测序方法确定基因型.结果 野鼠的血清莱姆病感染阳性率高为 32.00%(32/100);并从大林姬鼠、社鼠、小林姬鼠的脾脏和/或肾脏中检查到莱姆病螺旋体的特异片断.通过序同源性分析确定为Borrelia garinii 基因型.结论 首次从病原学证实天津林区鼠类为莱姆病螺旋体的重要储存宿主.

    作者:郝琴;刘义;耿震;陈继永;侯学霞;宋春英;陈建;丁健青;于风泰;贾艳盒;赵志武;万康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漳平市农村饮水工程水源水卫生质量监测评价报告

    为了解漳平市农村饮水工程水源水卫生质量状况,试用产品质量监督计数抽样检查(下称监督抽检)法[1,2],对该市农村饮水工程分散式水源水卫生质量进行监测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陈菁巧;林小英;陈文金;陈亨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02-2004 年广州地区葡萄球菌药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 2002-2004 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变迁的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统一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实验,以美国 NCCLS 文件为判断标准,每次监测均有质控数据.结果 广州地区 2002-2004 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低的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0%)和替考拉宁(平均 0.6%),其次是利福平(平均 11.0%),氯霉素(平均 23.3%),复方磺胺甲(噁)唑(平均 38.9%),庆大霉素(平均 60.0%),环丙沙星(平均 63.8%),红霉素(平均 79.5%),苯唑西林(平均 61.9%),青霉素(平均 93.3%),氨苄西林(平均 92.5%).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低的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0%)和替考拉宁(平均 0.7%),其次是利福平(平均 22.1%),氯霉素(平均 37.8%),复方磺胺甲(噁)唑(平均 55.9%),庆大霉素(平均 45.4%),环丙沙星(平均 58.2%),红霉素(平均 78.7%),苯唑西林(平均 81.0%),青霉素(平均 92.8%),氨苄西林(平均 92.4%).结论 葡萄球菌治疗效果好的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其次是利福平、氯霉素,可选择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庆大霉素,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很高,临床合理谨慎应用.广州地区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作者:何启勇;邹伟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青海省海南州 2005 年麻疹特征分析及对监测系统评价

    目的 通过对 2005 年海南州麻疹发病情况的分析,掌握该州麻疹的发病特征,为制定控制或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麻疹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应用 EXCEL 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海南州 2005 年共上报临床确诊麻疹 227 例,发病率 57.65/10 万,无死亡病例,发病仍属小年龄组模式,且年龄向两端移动,春夏季节多,有免疫史占 30.4%,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 69.6%.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均较高.结论 根据 2005 年麻疹的流行特征,今后在农牧区发病季节前和适龄儿童中开展查漏补种、强化免疫等措施,能够补充常规免疫存在的漏种现象,从而有效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

    作者:周毛吉;李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肘部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治体会

    肘部周围神经卡压在临床工作中不太常见,容易引起漏诊、误诊,延误治疗.近十年来,我们治疗该类病人 25 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17 例,女性 8 例,共计 25 例.年龄 22~56 岁.25 例中肘管综合征 6 例,旋前圆肌综合征 3 例,肘管综合征伴旋前圆肌综合征 6 例,骨间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 4 例,桡管综合征 3 例,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 3 例.

    作者:江蕾;高玉森;徐立明;赵玉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仙桃市城镇居民 0~14 岁儿童伤害发生率调查

    目的 了解仙桃市城镇居民 0~14 岁儿童伤害发生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 1 000 名 0~14 岁儿童 1 年中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 9.05%,男女之比 1.86:1;7~12 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高(17.35%);0~2 岁组发生率低(0.42%),伤害类型发生前五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2.30%)、交通事故(14.68%)、钝器伤(13.76%)、刀/锐器伤(7.34%)、烧烫伤(6.42%).结论 加强小学幼儿园伤害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特点和伤害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作者:李进;陆业新;赵淑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国胃癌的治疗研究回顾与展望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胃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 90 万人新诊断为胃癌[1],尽管工业发达国家胃癌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胃癌死亡率仍占世界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2].在中国,恶性肿瘤死亡居全死因的第二位,其中胃癌所占份额很大[3].近年来,对胃癌的研究,尤其是关于胃癌治疗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手术、化疗、放疗、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胃癌的介入放射学治疗、免疫和过继免疫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均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就胃癌的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陈国华;虞建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了解掌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作者:南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咸宁市咸安区托幼园所儿童健康状况分析

    为掌握咸宁市咸安区托幼园所儿童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了解儿童健康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改进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我们对 2002-2006 年连续五年的全区集居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炜玲;黄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辅食添加保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为婴儿营养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辅食添加保健服务贯穿于散居儿童保健门诊的每一天,在这普遍性之余,辅食添加又是以其时间变化性、制作操作性、营养补充性、婴儿心理奥秘性、家长医生对添加目的认知差别性形成如下保健问题.

    作者:朱春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某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趋势与预防研究

    目的 为了解部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对做好本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某部的疫情资料及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同时选择 HFRS 疫区驻训部队人群为干预对象,以人群发病频数为指标,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某部自 1962 年 10 月发现首例患者以来,呈散在发生,仅个别情况下长期密切接触疫源地才偶见局灶性暴发.报告病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1 年后呈零星散发;病例多集中在 C、G、M 等单位; 以 20~40 岁发病居多; 发病季节以春夏季高峰为主,呈明显的双峰现象;患者以战士为主等特点.结论 针对野外驻训部队的实际,采取以环境整治、防鼠与防虫和强化防护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保障了部队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指战员的身体健康.基本摸清某部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针对性提出的预防对策行之有效.

    作者:杨占清;刘元东;李子建;黄尉初;党勃;王猷金;付留杰;戚金荣;车吉泊;苏静静;唐木涛;于晓敏;叶乔生;汤先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长期接触氯气所致慢性氯中毒的调查报告

    氯在工业上用途甚广,关于其职业性危害的问题在国内外已有很多的研究,近几年来由生产工艺过程的不断改善,急性氯中毒已很少见,但随着基本化学工业、化学合成工业的发展,研究氯对于人体的慢性损害仍具有现实意义.沈阳某化工厂是以食盐电解法获得氯生产盐酸、有机氯农药.由于生产过程的密封不良,因而在食盐电解、液体氯等车间内,经常有一定量氯气的存在,危害着工人的健康.

    作者:张振华;李凤娣;付希坤;徐志洪;李杨;杨亮;许桂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连市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及预防对策

    目的 通过对大连市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现状的揭示和预防对策的总结,提示人们乙肝的防治现状是我国现阶段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方法 对大连市 2001-2006 年上报的疫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1-2006 年大连市乙肝的年均发病率为 33.62/10 万,与 1979 年刚进行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时乙肝年均发病率相比下降了 41.0%; 10 岁以内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控制在 24.8/10 万,与未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前同年龄段相比(75.23/10 万)下降了 67.3%,乙肝病毒携带率由免疫规划实施前的 3.69% 下降到 0.89%,下降了 75.88%,免疫措施的干预和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的实施,打破了病毒性肝炎的自然流行规律.结论 乙肝的防控工作应采取以疫情监测、强化监督、控制医源性血源性传播、预防接种、宣传教育、培训骨干、防治研究等以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作者:吴隽;刘丹;贾秀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四种类型医用 X 线诊断摄影屏蔽室防护效果的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类型医用 X 线诊断摄影屏蔽室的防护效果,为基层医疗机构改进 X 线诊断摄影屏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四种类型的乡镇卫生院医用 X 线诊断摄影屏蔽室,医用 X 线机在进行腰椎正位片摄影时,采用校正的 FJ-347A 型 X、γ剂量仪测量屏蔽室观察孔的散射辐射剂量,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 F 检验.结果 本次共对 189 个医用 X 线诊断摄影屏蔽室进行了屏蔽室内散射辐射量的测定,其中,Ⅰ类 35 个、Ⅱ类 36 个、Ⅲ类 88 个、Ⅳ类 30 个.散射辐射剂量率,Ⅰ类为 16.8~650.3 μGy/h,平均为 95.3 μGy/h;Ⅱ类为 0.3~393.2 μGy/h,平均为 58.7 μGy/h;Ⅲ类为 0.2~1.8 μGy/h,平均为 1.3 μGy/h;Ⅳ类为 1.2~9.5 μGy/h,平均为 2.7 μGy/h.四类屏蔽室内的散射辐射剂量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P<0.05).结论 Ⅲ类医用 X 线诊断摄影屏蔽室的防护效果好.

    作者:李金保;李国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甘肃省 2004-2006 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防治的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利用甘肃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的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2004-2006 年共报告腮腺炎病例 16 490 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21.19/10 万.全年每月均有发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春末夏初和冬季为两个发病高峰.青少年为腮腺炎的高发人群,10~15 岁发病率高.甘肃省的中部、东南部地区发病率普遍高于河西地区.腮腺炎发病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学生和儿童为高发群体.男、女性别比平均为 1.56:1.腮腺炎暴发疫情占全省丙类传染病突发事件的 53.64%,占暴发总病例数的 35.26%.腮腺炎暴发农村地区明显高于城市地区. 结论腮腺炎已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且发病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建议制定腮腺炎疫苗接种的免疫策略,在腮腺炎流行季节来临前在易感人群中开展预防接种,提高其免疫水平.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及时启动晨检制度,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建全疫情报告制度,加强监测工作,有效的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

    作者:刘长江;李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静脉切开术配合双套管针穿刺抢救失血性休克 45 例临床应用

    在急救病人中,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快速建立静脉液路,快速输液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病人失血,血管硬化等因素,进行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有时手法熟练的护士反复操作半小时也无法穿刺成功.这时医生就必须进行静脉切开.我们在临床中应用静脉切开术配合双套管针穿刺抢救失血性休克 45 例效果较好.

    作者:梅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