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集束化护理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罗祖媚;杜海红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外科,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478例,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住院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对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健康教育路径对输卵管妊娠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作用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路径对输卵管妊娠妇女疾病不确定感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研究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过程中、住院阶段、出院前分阶段采用全程健康教育路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评价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性和临床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无显著差异,出院前均明显低于入院时( P<0.01);且研究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患者与医护人员交流顺.、遵医嘱、及时复诊、心理状态恢复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护理可大大改善疾病不确定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加强患者依从性,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预后。

    作者:贺晓红;张燕;陈东琪;陈丽;赵小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采用“助人自助”理念植入护理行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生活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采用“助人自助”理念植入护理行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生活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助人自助”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阴性症状评分、 Barthel量表评分、SDSS量表评分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阴性症状SANS评分(36.78±12.75)分、职业功能缺陷(1.03±0.28)分、社交功能缺陷(1.53±3.21)分、家庭功能缺陷(3.21±0.74)分、生活能力缺陷(2.03±0.4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平均评分(56.95±6.37)分、良性患者比例79.4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人自助”护理方式可以有效减轻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有助于其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曾玉霞;郭昌林;李鹏辉;吕友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给氧、病情观察、输入泵控制用药调节等在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心功能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42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LVESVI及LVEDVI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硝酸甘油抢救治疗后,42例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0/4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量泵输硝酸甘油并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是抢救高血压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梅芳;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住院哮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7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焦虑标分、生活标分、躯体标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满足哮喘患儿住院期间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潘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胸外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7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分别实施循证护理模式下的胸外科呼吸道管理和常规胸外科呼吸道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肺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对胸外科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时间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时间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时间护理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进行干预,有利于进一步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魏士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以及主观幸福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促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血压控制水平。

    作者:魏桂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整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分析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整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围术期采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后一周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子宫破裂、产褥病、产褥期感染、血栓等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7.02%、5.26%、3.5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2%、31.57%、28.07%、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整体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子宫破裂、产褥病、产褥期感染、血栓等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保障其生活质量和预后,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黄静;林俊容;朱晨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临床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接诊的120例心血管疾病并入住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而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情绪状况的相关指标如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胡建云;谢士吉;杨万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DA 的应用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目的:探讨PDA的应用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与职业压力量表对我院200名临床护士进行PDA应用前后的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检验。结果 PDA应用后护士的职业压力5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 P<0.05),尤其为工作负荷、护患关系与管理氛围;护士的护龄与学历对使用PDA后护士的职业倦怠有明显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DA的使用改善了护士的职业倦怠,同时护龄与学历的不同也影响着PDA改善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

    作者:殷少华;赵丰清;孙淑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6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静;吉小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背景音乐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等待期焦虑的影响

    目的:研究背景音乐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等待期焦虑的影响。方法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将7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干预,通过对血压、心率的测量和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血压、心率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其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心率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等待期采用背景音乐来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使其安心接受手术,提高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风玲;王晓芳;潘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家属情感表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病情复发及再住院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感情表达对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00例,按照家属情感表达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于住院期间与出院后给予家属健康教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随访的服药依从性与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绝对依从性随访1、2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BPRS、SDSS量表评随访0.5、1、2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随访1、2年FES-CV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感情表达对患者康复治疗具有促进作用,还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与家庭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兰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脏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脏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行经股动脉行肝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介入治疗的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自入院就开始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统计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介入治疗前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我院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出院前进行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介入治疗前焦虑状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患者发热、出血、肝区疼痛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脏介入患者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负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军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处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及个体化生活习惯矫正。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肥胖、饮酒过量、抽烟、运动不足、高盐高脂饮食、严格遵守医嘱用药、心绞痛发作的例数及动脉血压、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肥胖、饮酒过量、抽烟、运动不足及高盐高脂饮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例数明显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血脂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增加对治疗措施的依从性,降低冠心病发作高危因素及发作频次。

    作者:汤忠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导丝引导支撑插管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丝引导支撑硅胶尿管插管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中的应用可行性与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手术的2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观察组应用中心静脉导丝引导支撑硅胶尿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插尿管方法进行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尿道口水肿、出血例数,术中、术后引流通.情况,及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尿道口水肿例数、拔管后排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插管后尿道口出血例数,术中、术后引流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丝引导支撑硅胶尿管插管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患儿,明显优于常规插尿管方法,从而有效解决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患者的插尿管困难的问题。

    作者:杨钊群;江志云;苏冰莲;张良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辨证施护干预辅以活血通络凝胶外敷对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干预联合活血通络凝胶以及镜下清理术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KOA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扶他林乳膏外敷疗法,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镜下关节清理术辅以活血通络凝胶进行外敷治疗,术后采取中医辨证施护。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与关节液中IL-1水平,并评价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与关节液中IL-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治疗中采用辨证施护干预辅以活血通络凝胶外敷及镜下关节清理术能明显减低KOA病患血液及关节液中IL-1水平,对患者减轻疼痛及尽快恢复关节活动功能有利,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汉娇;林晓生;王海燕;王建;尹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期间生命体征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期的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手术的患者200例,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的等待期间根据其自身疾病状况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给予人性化护理。监测两组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期间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得出结果。结果对照组中心率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次/min的患者有41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 mmHg的患者有25例,出现抽搐的患者有11例;观察组中心率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次/min的患者有15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 mmHg的患者有12例,出现抽搐的患者有2例。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可以使在手术室等候期的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波动较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义捷;盘中翠;柳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尿激酶使用不同部位对早期动静脉内瘘再通的效果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早期应用尿激酶使用不同部位对早期动静脉内瘘再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86例,其中并发动静脉内瘘阻塞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将尿激酶药液从内瘘静脉端注入,再用微量维持药液的方法溶栓;观察组先在血栓肢体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将药液从内瘘静脉端和动脉端分别注入10万U,让尿激酶在内瘘内静止1 h并在1h内局部按摩加温,后对用充满30 ml0.9%盐水的注射器在内瘘闭塞部位反复抽吸推注,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再通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形成时间与内瘘阻塞再通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溶栓过程中均未有出血情况;溶通患者1w内均无再栓塞现象,内瘘保持通.。结论从动静脉内瘘的静脉端和动脉端分别注入尿激酶,其速度快而再通率高,是24 h内动静脉内瘘闭塞后再通的简易有效方法。

    作者:邱均玉;黄素芬;黄少芳;梁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初产妇自护能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200例初产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护能力优50例,良好25例,优良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对初产妇的护理质量,提高其自我护理的能力,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何玉敏;卢锡芝;许若侨;陈晖;陶春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