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属情感表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病情复发及再住院的影响

李兰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家属, 感情表达, 康复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感情表达对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00例,按照家属情感表达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于住院期间与出院后给予家属健康教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随访的服药依从性与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绝对依从性随访1、2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BPRS、SDSS量表评随访0.5、1、2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随访1、2年FES-CV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感情表达对患者康复治疗具有促进作用,还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与家庭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脏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脏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行经股动脉行肝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介入治疗的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自入院就开始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统计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介入治疗前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我院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出院前进行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介入治疗前焦虑状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患者发热、出血、肝区疼痛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脏介入患者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负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军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家庭同步健康教育,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指标即焦虑自评分量表SAS、抑郁自评分量表SDS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规律饮食、心理压力大、吸烟、缺乏运动、喜食肥肉等不良生活方式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家庭同步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并督促患者积极改善其不良生活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蒋园园;邓小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作用

    目的:探讨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责任制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责任制优质护理服务全程追踪的模式。对30例病理确诊鼻咽癌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服务模式,出院前对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1~3d、治疗1~3d及治疗结束后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的护理贯穿于患者住院全过程,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心理压力,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王咏梅;杜新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并分析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1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584例)和观察组(578例),收集对照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等详细情况,总结引起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各种可能危险因素,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手术室切口感染30例,感染率为5.14%;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约为2.25%,观察组手术室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2,P<0.05)。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为7.87%,高于择期手术患者的感染率;手术室内有参观人员的感染率为11.11%,高于手术室内无参观人员的感染率;手术时间≥3 h患者的感染率为6.44%,高于手术时间<3 h患者的感染率;接台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为8.97%,高于非接台手术患者的感染率。结论手术室切口感染与急诊手术、手术室内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3小时、接台手术有关,及时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路怡;郝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BL 与 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名护理学专业大专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LBL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社区护理问题的能力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灵活思维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方法应用于《社区护理学》教学中,能够将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掌握,培养沟通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周爱民;刘旭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及中青年胃溃疡患者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及青年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溃疡患者(老年组,53例)与同期收治的中青年胃溃疡患者(对照组,53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采取自身对照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况。结果老年组患者腹胀不适、无腹痛、无节律腹痛、节律腹痛、呕吐腹胀以及食欲下降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反酸嗳气症状无明显差异;老年组患者溃疡发生于胃体、胃底、胃角以及多发部位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老年组胃溃疡发生于胃窦处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症状均优于护理前(均P<0.05)。结论老年性胃溃疡患者症状常不典型,胃镜检查时给予精致护理可缓解老年胃溃疡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胃镜检查得以完成,同时亦可提高诊疗质量。

    作者:王俊;黎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BL 教学模式在护理临床带教中对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护理临床带教对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3年应届护理实习学生132名,将2012年学生60名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学生72名设为PBL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临床带教,PBL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实施护理临床带教。两组学生均于带教结束后采用自拟问卷评价学生能力情况。结果 PBL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主动性、护理诊断准确性、护理措施正确性、护理体检与评估能力及学生综合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PBL带教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护理理论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以更高的层次走上工作岗位,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秀的护理服务。

    作者:孟兰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疗效与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性超声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特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患儿出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有效排痰时间及憋喘缓解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安全可靠,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则更有利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恢复。

    作者:朱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预防性护理在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在减少腹腔镜妇科手术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3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预防性护理干预组(干预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病人并发症的产生及治疗结果。结果干预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痊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实行预防性护理可明显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痊愈时间,有利于病人康复。

    作者:刘利;张红菊;李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及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并减少术后意外事件。

    作者:胡同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对临产产妇产程分娩和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临产产妇产程分娩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420例正常分娩的临产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210例。两组产妇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的干预。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时间和分娩后24 h内的出血量。结果干预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为(7.1±4.2)h,明显少于对照组[(9.2±3.1)h](P<0.05);产妇出血量为(189.53±92.58)ml,明显少于对照组[(241.62±174.32)ml](P<0.05)。结论对临产妇进行适当的心里干预可以有效地缩短分娩时间,同时也能相对的减少产妇产后的出血量。

    作者:莫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住院哮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7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焦虑标分、生活标分、躯体标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满足哮喘患儿住院期间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潘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预防性护理对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作用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降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0 d内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所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可以针对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预防性护理,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梁义;方艳霞;李娜;吴影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康复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8例,均为男性,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消炎止痛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控制所需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控制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世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导丝引导支撑插管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丝引导支撑硅胶尿管插管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中的应用可行性与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手术的2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观察组应用中心静脉导丝引导支撑硅胶尿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插尿管方法进行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尿道口水肿、出血例数,术中、术后引流通.情况,及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尿道口水肿例数、拔管后排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插管后尿道口出血例数,术中、术后引流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丝引导支撑硅胶尿管插管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患儿,明显优于常规插尿管方法,从而有效解决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患者的插尿管困难的问题。

    作者:杨钊群;江志云;苏冰莲;张良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时间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时间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时间护理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进行干预,有利于进一步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魏士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牙周炎患者(142颗患牙)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70颗患牙)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60例患者(72颗患牙)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以及附着丧失等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丽娟;黄敏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以及主观幸福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促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血压控制水平。

    作者:魏桂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程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希望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用药、合理饮食、运动疗法、自我检测、定期复查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以及希望水平总体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程序使护理更加科学、规范,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军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病房住院的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86例患者在卒中单元模式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佳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龙媛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