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怡;郝毅;李萍
目的:探讨运用医院质控系统结合三级质量控制在初产妇导乐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初产妇按照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结合我院质控系统在PDCA循环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下实施导乐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情况、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窒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总体服务、环境舒适、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医疗质控管理系统结合PDCA循环三级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导乐分娩的质量,促进产妇的产程进展,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黄玉莲;曾祥伦;冯珍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对2013年3月之前神经内科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3月份开始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以神经内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该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变化。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之后,病人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从15.4%降到4.7%,护理满意率从91.0%上升到97.6%,与实施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施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患者安全风险,和谐医护患关系。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护理临床带教对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3年应届护理实习学生132名,将2012年学生60名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学生72名设为PBL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临床带教,PBL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实施护理临床带教。两组学生均于带教结束后采用自拟问卷评价学生能力情况。结果 PBL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主动性、护理诊断准确性、护理措施正确性、护理体检与评估能力及学生综合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PBL带教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护理理论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以更高的层次走上工作岗位,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秀的护理服务。
作者:孟兰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DA的应用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与职业压力量表对我院200名临床护士进行PDA应用前后的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检验。结果 PDA应用后护士的职业压力5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 P<0.05),尤其为工作负荷、护患关系与管理氛围;护士的护龄与学历对使用PDA后护士的职业倦怠有明显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DA的使用改善了护士的职业倦怠,同时护龄与学历的不同也影响着PDA改善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
作者:殷少华;赵丰清;孙淑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期的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手术的患者200例,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的等待期间根据其自身疾病状况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给予人性化护理。监测两组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期间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得出结果。结果对照组中心率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次/min的患者有41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 mmHg的患者有25例,出现抽搐的患者有11例;观察组中心率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次/min的患者有15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 mmHg的患者有12例,出现抽搐的患者有2例。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可以使在手术室等候期的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波动较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义捷;盘中翠;柳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跌倒危险评估指导眼科单眼干预措施对手术患者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眼科单眼手术患者244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跌倒危险评估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情况及预防跌倒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跌倒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告知患者穿防滑鞋、预防跌倒宣传教育、卧床及用药时告知注意事项、病房地面干燥清洁、常用物品固定放置、睡觉时将床拦拉起、离床活动有人陪护)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跌倒危险评估后,给予眼科单眼手术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艳;关新辉;梁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在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实施肝癌手术的1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7例行术前访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未行术前访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访视前和入手术室后的焦虑值、心率的变化和术后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访视前焦虑评分、心率,对照组患者访视前和入手术室后的焦虑评分、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访视前和入手术室后的焦虑评分、心率,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焦虑评分、心率及术后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肝癌手术患者术前访视的探讨,得出肝癌患者行术前访视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维持正常心率,提高术后满意度。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任务式教学方法在提高专科生护理操作技术和教学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100名即将开始实习的09级护理专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实验组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训练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查以及对学习方式的自我评价等,分析综合模拟训练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目标、核对、评估、告知、准备、实施、记录、整体素质、相关制度和规则等技能操作能力高于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认为综合模拟训练方法提高了发现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组织与沟通能力、利于知识点掌握、授课有吸引力、希望此后仍开展任务式教学方法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任务式教学可提高专科生直观认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实际护理操作技能和基础理论储备,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作者:汪艳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急诊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80例急诊大出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90例患者采用了回收式自体输血措施,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库存血液(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结果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循环指标如HR、SBP、MAP等以及血常规指标RBC、Hb、Hct、Plt等均较输血前出现了明显改善,组内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基本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自体血回输者对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较对照组相对较小。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抢救急诊大出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大争取了手术患者抢救的宝贵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侯静;谭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及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疗效,为COPD的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9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呼吸训练及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呼吸训练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COPD患者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对治疗有效率有较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作为对照组,这期间急诊科按照传统方式,由护理人员主观对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而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作为实验组,这期间急诊科采用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科学评估,分别在2011年12月与2012年12月对两次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考核,统计比较两次护理工作指标得分、医患纠纷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2012年第二次急诊科护理质量的考核结果明显高于2011年,且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差错、医患纠纷次数更少,患者的整体满意程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诊科引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可以更准确科学地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提高了急诊科的整体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有效地降低护理差错以及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饶泽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社区跟进式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出院时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出院后不进行干预;观察组出院后进行社区跟进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两组出院时的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和肢体运动能力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跟进式护理能够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可规范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情况,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郭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洗手消毒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无菌间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消毒供应中心无菌间的12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名,分别采用鼓楼牌抗菌洗手液配合流动水七步洗手法+纸巾擦干、爱护佳免洗手消毒液配合七步洗手法,比较两种洗手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两种洗手消毒方法洗手后的细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洗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洗手消毒方法的消毒合格率,3 h后两种洗手方法的消毒合格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鼓楼牌抗菌洗手液对皮肤刺激性显著小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鼓楼牌抗菌洗手液对皮肤的消毒效果较好,且消毒持续时间较长,对皮肤无刺激,是一种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的消毒方法。
作者:徐玲玲;俞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腹腔镜肝癌手术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进行肝切除。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平均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肝癌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帮助其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缩短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曾洪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40例呼吸机相关型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2d、3d以及拔管时痰培养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8.57%、27.14%、18.57%,而对照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分别为27.14%、44.29%、47.14%,观察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为18.6%,对照组患者VAP发生率为38.6%,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死亡率等指标分别为(12.3±4.0)d、(15.2±3.6)d、18.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娜;耶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外伤脱位牙患者植入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的就诊患者31例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的就诊患者33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疼痛护理、心理疏导、术前器械准备、药物准备、脱位牙处理、注意事项指导、术中体位护理、麻醉配合、手术配合,手术前、后拍片协助、健康指导等。分别于患者术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见表2);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感染情况;术后1年进行随访,采用外伤脱位牙再植术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感染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再植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感染发生几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手术疗效。
作者:姜肖梅;陈丽璇;伊颖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足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100例需行手足手术的患者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士技术水平、礼仪服务、住院环境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手足外科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丽霞;信玉梅;张爱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ICU护士是以人的生命为服务对象的特殊工作群体。多样的工作对象,复杂的工作任务,高压的工作环境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压力的不良纾解不仅会影响ICU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工作倦怠,甚至是离职。此外,还将对患者疾病诊疗效果和护理效果产生危害。因此,对ICU护理工作人压力源的成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出纾解方案,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加医院的效益。
作者:张瑜;韩冰;林萍;陈思(综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性超声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特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患儿出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有效排痰时间及憋喘缓解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安全可靠,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则更有利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恢复。
作者:朱岩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