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关新辉;梁勇
目的:探讨老年及青年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溃疡患者(老年组,53例)与同期收治的中青年胃溃疡患者(对照组,53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采取自身对照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况。结果老年组患者腹胀不适、无腹痛、无节律腹痛、节律腹痛、呕吐腹胀以及食欲下降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反酸嗳气症状无明显差异;老年组患者溃疡发生于胃体、胃底、胃角以及多发部位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老年组胃溃疡发生于胃窦处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症状均优于护理前(均P<0.05)。结论老年性胃溃疡患者症状常不典型,胃镜检查时给予精致护理可缓解老年胃溃疡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胃镜检查得以完成,同时亦可提高诊疗质量。
作者:王俊;黎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特尔立漱口水对放射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鼻咽癌放射性口腔溃疡患者75例,随机分为特尔立干预组、特尔立对照组和常规漱口组,每组25例。特尔立干预组在放疗第1天开始漱口治疗,特尔立对照组在出现症状时开始漱口治疗,常规漱口组在出现症状后开始使用科室自制漱口液漱口治疗。观察三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口腔黏膜反应程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特尔立干预组口腔膜炎发生时间均较特尔立对照组及常规漱口组延长(均P<0.05),特尔立对照组及常规漱口组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特尔立干预组和特尔立对照组III、IV级口腔黏膜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漱口组(均P<0.05)。本组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放射治疗,未出现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而终止放疗者,无不良反应。结论特尔立漱口水在预防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溃疡、降低口腔黏膜炎程度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且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应用期间应加强护理,以提高疗效。
作者:高文英;高健彪;黄秀春;余伟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电切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120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采用电切术进行前列腺增生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细节护理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方案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细节护理法对电切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护理能够使患者消除消极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使术后恢复快,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更加安全、有效,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莫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饮食、用药知识及运动护理、健康宣教等内容,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率(7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8.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患者知识的了解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门诊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的控制血糖,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迅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 CRF)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肺癌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护理外,由专职护士进行PDCA循环持续质量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状况、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iper疲乏修正量表行为、情感、躯体、认知及疲乏总分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疲乏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结论持续质量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癌因性疲乏,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艳;吴晶;蒋志红;李盼盼;彭瑞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期的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手术的患者200例,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的等待期间根据其自身疾病状况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给予人性化护理。监测两组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期间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得出结果。结果对照组中心率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次/min的患者有41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 mmHg的患者有25例,出现抽搐的患者有11例;观察组中心率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次/min的患者有15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 mmHg的患者有12例,出现抽搐的患者有2例。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可以使在手术室等候期的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波动较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义捷;盘中翠;柳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HbA1c等指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治疗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清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临产产妇产程分娩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420例正常分娩的临产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210例。两组产妇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的干预。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时间和分娩后24 h内的出血量。结果干预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为(7.1±4.2)h,明显少于对照组[(9.2±3.1)h](P<0.05);产妇出血量为(189.53±92.58)ml,明显少于对照组[(241.62±174.32)ml](P<0.05)。结论对临产妇进行适当的心里干预可以有效地缩短分娩时间,同时也能相对的减少产妇产后的出血量。
作者:莫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措施在高龄中重度肺功能减退行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中重度肺功能减退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从近期护理效果看,手术开始时实验组VAS、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4.56±1.93)分、(77.80±4.25)min、(134.21±9.11)kPa,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从远期护理效果看,实验组生理机能( PF)、生理职能( RP)、躯体疼痛( BP)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重度肺功能减退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效果更佳,人性化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民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病房住院的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86例患者在卒中单元模式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佳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龙媛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配合健康教育路径对眼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眼科患者212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开展健康教育,观察组成立品管圈,配合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品管圈配合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眼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创建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张香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观察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甲状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的普通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利用快速康复外科指导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术后疼痛反应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总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疼痛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作者:张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的病房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和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意外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预防或者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岚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层培训在危重患者转运安全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需要转运的危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使用未经过分层培训的护士人员,遵循医嘱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使用经过分层培训的护士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层标准和原则,对不同的层级护理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采取相应的培训方法。在对患者进行转运后,通过问卷对两组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的转运过程中选用经过分层培训过的护理人员更为有利,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自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宋建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以及主观幸福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促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血压控制水平。
作者:魏桂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180例开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90例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焦虑值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在入手术室的即刻,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焦虑值和心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开颅手术患者的术前应激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滕秀君;孟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急诊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80例急诊大出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90例患者采用了回收式自体输血措施,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库存血液(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结果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循环指标如HR、SBP、MAP等以及血常规指标RBC、Hb、Hct、Plt等均较输血前出现了明显改善,组内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基本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自体血回输者对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较对照组相对较小。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抢救急诊大出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大争取了手术患者抢救的宝贵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侯静;谭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分析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整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围术期采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后一周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子宫破裂、产褥病、产褥期感染、血栓等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7.02%、5.26%、3.5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2%、31.57%、28.07%、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整体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子宫破裂、产褥病、产褥期感染、血栓等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保障其生活质量和预后,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黄静;林俊容;朱晨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相关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化疗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患者的角色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GQOL-74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实施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田璞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