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李迅驰

关键词:糖尿病, 老年,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饮食、用药知识及运动护理、健康宣教等内容,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率(7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8.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患者知识的了解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门诊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的控制血糖,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PDCA 循环护理法在促进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法在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妇科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 PDCA循环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可实现护理质量的不断循环、不断提高,其不仅能加快妇科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而且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薛卫红;李春红;许增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DA 的应用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目的:探讨PDA的应用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与职业压力量表对我院200名临床护士进行PDA应用前后的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检验。结果 PDA应用后护士的职业压力5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 P<0.05),尤其为工作负荷、护患关系与管理氛围;护士的护龄与学历对使用PDA后护士的职业倦怠有明显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DA的使用改善了护士的职业倦怠,同时护龄与学历的不同也影响着PDA改善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

    作者:殷少华;赵丰清;孙淑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电切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120例的护理措施

    目的:对电切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120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采用电切术进行前列腺增生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细节护理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方案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细节护理法对电切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护理能够使患者消除消极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使术后恢复快,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更加安全、有效,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莫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临床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接诊的120例心血管疾病并入住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而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情绪状况的相关指标如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胡建云;谢士吉;杨万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风险性预防护理对输液患者护理安全和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究风险性预防护理对输液患者护理安全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输液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风险性预防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输液患者护理安全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8.33%)明显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3.33%)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5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输液患者在输液时采用风险性预防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满意度,可以广泛应用在患者输液时,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田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社区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社区多因护理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60例中年男性冠心病出院患者施行2年的社区冠心病多种诱发因素的护理干预,同期选择60例中年男性冠心病出院患者进行门诊随访作对照,评价冠心病心绞痛各种诱发因素的护理干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吸烟和饮酒的人数明显减少(P<0.01),干预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大幅提高(P<0.01),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其稳定状态较好(P<0.05),干预组在2年内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的比例下降明显,血糖和血脂指标控制较好(P<0.01),干预组患者再住院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社区多因护理干预对中年男性冠心病出院患者有确定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能明显改善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多项客观指标,减少心绞痛的发病次数,降低再住院率及猝死率。

    作者:胡玉兰;杨付莲;王新燕;亚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感染科老年肝病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感染科老年肝病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观察组)50例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生活质量评分(SCRQ)。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睡眠质量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护理干预前SCRQ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佳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精神科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危险因素评估与预见性控制管理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对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影响。方法将1288名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诊断器质性精神障碍、伴发躯体疾病种类越多、住院时间越长、生活起居部分自理甚至需协助、四肢活动受限,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龄越大、吸烟、孤僻懒散,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性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能显著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丽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及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自护能力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积极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合理用药、检测血糖及血糖异常处理的自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控制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仁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任务式教学方法对专科生护理操作技术和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任务式教学方法在提高专科生护理操作技术和教学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100名即将开始实习的09级护理专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实验组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训练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查以及对学习方式的自我评价等,分析综合模拟训练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目标、核对、评估、告知、准备、实施、记录、整体素质、相关制度和规则等技能操作能力高于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认为综合模拟训练方法提高了发现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组织与沟通能力、利于知识点掌握、授课有吸引力、希望此后仍开展任务式教学方法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任务式教学可提高专科生直观认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实际护理操作技能和基础理论储备,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作者:汪艳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疗效与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性超声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特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患儿出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有效排痰时间及憋喘缓解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安全可靠,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则更有利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恢复。

    作者:朱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观察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甲状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的普通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利用快速康复外科指导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术后疼痛反应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总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疼痛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作者:张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助产士连续性护理在围产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助产士连续性护理在围产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助产士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围产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助产士连续性护理能为初产妇围产期提供更为专业的照护,有效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

    作者:陈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外伤脱位牙患者植入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外伤脱位牙患者植入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的就诊患者31例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的就诊患者33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疼痛护理、心理疏导、术前器械准备、药物准备、脱位牙处理、注意事项指导、术中体位护理、麻醉配合、手术配合,手术前、后拍片协助、健康指导等。分别于患者术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见表2);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感染情况;术后1年进行随访,采用外伤脱位牙再植术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感染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再植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感染发生几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手术疗效。

    作者:姜肖梅;陈丽璇;伊颖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现代手术室医疗设备的发展认识及管理浅谈

    第四代手术室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医疗环境。手术室各种医疗设备越发向信息化、精密化、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分析手术室设备使用管理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建立手术室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定手术室设备管理、使用、定期检查保养制度,有助于手术室各种设备发挥大效能。

    作者:周茁;万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营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食道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食道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食道癌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部分营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EC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治疗并结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同时可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王洪艳;于文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心理护理对骨折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康复积极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在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前心理状态、手术耐受性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耐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康复积极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符合人性化护理理念,有利于减轻骨折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提高术后康复积极性,促进其康复。

    作者:张应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对儿科患儿输液配合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患儿输液配合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采用静脉输液治疗的100例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感干预、行为干预以及认知干预等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输液患儿的治疗配合度和穿刺成功率,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虞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给氧、病情观察、输入泵控制用药调节等在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心功能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42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LVESVI及LVEDVI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硝酸甘油抢救治疗后,42例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0/4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量泵输硝酸甘油并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是抢救高血压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梅芳;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电风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苏严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