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任务式教学方法对专科生护理操作技术和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汪艳霞

关键词:综合模拟训练, 护理专科生, 护理技能, 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任务式教学方法在提高专科生护理操作技术和教学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100名即将开始实习的09级护理专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实验组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训练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查以及对学习方式的自我评价等,分析综合模拟训练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目标、核对、评估、告知、准备、实施、记录、整体素质、相关制度和规则等技能操作能力高于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认为综合模拟训练方法提高了发现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组织与沟通能力、利于知识点掌握、授课有吸引力、希望此后仍开展任务式教学方法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任务式教学可提高专科生直观认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实际护理操作技能和基础理论储备,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推动急诊病人的救治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我院200例急诊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影响急诊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家属焦虑情绪与病情严重程度、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关。结论对于急诊患者家属,针对其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蒲学梅;杨蓉;于巧秀;王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患者600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救的应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效果、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应诊反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大幅缩短应诊反应时间,显著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

    作者:罗三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家属情感表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病情复发及再住院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感情表达对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00例,按照家属情感表达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于住院期间与出院后给予家属健康教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随访的服药依从性与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绝对依从性随访1、2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BPRS、SDSS量表评随访0.5、1、2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随访1、2年FES-CV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感情表达对患者康复治疗具有促进作用,还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与家庭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兰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AMI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时相关症状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发生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痛腹胀以及焦虑不安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AMI患者治疗护理中融入集束化护理理念,可以缩短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有效减少便秘的发生。

    作者:廖容;彭锐;陈玉;马霞;蒋秋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7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分析并总结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收治的7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给予相同的手术及治疗手段,对照组给予一般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改进后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三种评价指标(包括术后不适程度、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不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48.65%明显低于对照组70.27%,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评分(90.92±7.26)明显高于对照组(77.22±6.87),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建议在临床推广。

    作者:高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处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及个体化生活习惯矫正。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肥胖、饮酒过量、抽烟、运动不足、高盐高脂饮食、严格遵守医嘱用药、心绞痛发作的例数及动脉血压、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肥胖、饮酒过量、抽烟、运动不足及高盐高脂饮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例数明显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血脂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增加对治疗措施的依从性,降低冠心病发作高危因素及发作频次。

    作者:汤忠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型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对气道开放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

    目的:探讨新型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对气道开放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气管切开均为41例,气管插管均为18例。对照组选择传统的微量泵持续气道滴入湿化法,观察组选择新型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湿化后痰液黏稠度、肺内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程度、痰液黏稠度、肺内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在现阶段是适合患者的湿化系统,对气道开放患者呼吸系统刺激小湿化效果好,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刘丹;初喆;刘威;孙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风险性预防护理对输液患者护理安全和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究风险性预防护理对输液患者护理安全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输液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风险性预防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输液患者护理安全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8.33%)明显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3.33%)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5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输液患者在输液时采用风险性预防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满意度,可以广泛应用在患者输液时,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田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外伤脱位牙患者植入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外伤脱位牙患者植入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的就诊患者31例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的就诊患者33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疼痛护理、心理疏导、术前器械准备、药物准备、脱位牙处理、注意事项指导、术中体位护理、麻醉配合、手术配合,手术前、后拍片协助、健康指导等。分别于患者术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见表2);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感染情况;术后1年进行随访,采用外伤脱位牙再植术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感染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再植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感染发生几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手术疗效。

    作者:姜肖梅;陈丽璇;伊颖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程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希望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用药、合理饮食、运动疗法、自我检测、定期复查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以及希望水平总体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程序使护理更加科学、规范,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军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BL 教学模式在护理临床带教中对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护理临床带教对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3年应届护理实习学生132名,将2012年学生60名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学生72名设为PBL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临床带教,PBL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实施护理临床带教。两组学生均于带教结束后采用自拟问卷评价学生能力情况。结果 PBL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主动性、护理诊断准确性、护理措施正确性、护理体检与评估能力及学生综合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PBL带教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护理理论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以更高的层次走上工作岗位,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秀的护理服务。

    作者:孟兰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鼻肠管与鼻胃管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鼻空肠营养管应用于ICU患者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入住ICU行气管切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置鼻空肠营养管,对照组置普通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食物反流、堵管、腹泻、意外脱管等的发生率,以及对痰液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食物反流、意外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于ICU气管切开病人在病情需要及经济条件允许下,置鼻空肠营养管优于普通经鼻胃管。

    作者:王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精神科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危险因素评估与预见性控制管理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对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影响。方法将1288名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诊断器质性精神障碍、伴发躯体疾病种类越多、住院时间越长、生活起居部分自理甚至需协助、四肢活动受限,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龄越大、吸烟、孤僻懒散,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性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能显著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丽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前列腺电切联合输尿管结石碎石术术中配合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联合输尿管结石碎石术术中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前列腺电切联合输尿管结石碎石术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对手术中配合及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心得体会。结果患者74例,出现输尿管上段结石冲入肾盂情况1例,其余73例中、下段输尿管结石被碎率均达到100%,在手术后一个月的结石复查中,结石排尽率达到100%。结论行前列腺电切联合输尿管结石碎石术,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娴熟的配合以及对患者的密切观察都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这要求医护人员熟悉手术操作和器械使用方法,积累丰富的手术经验,不断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陈玲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改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

    目的: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来改进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3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失效起因、失效后果;通过制定相应的改进、解决措施,比较改进前后的风险顺序数( RPN)值。结果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改进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的方法后,RPN值较之前降低显著,降低率均高于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能够有效地改进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刘芝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与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期间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并且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变化,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控制血糖、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出院护理等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熊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综合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吞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针对吞咽障碍展开更为系统的护理,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崔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跌倒危险评估指导眼科单眼干预措施对手术患者临床应用的价值

    目的:探讨跌倒危险评估指导眼科单眼干预措施对手术患者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眼科单眼手术患者244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跌倒危险评估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情况及预防跌倒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跌倒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告知患者穿防滑鞋、预防跌倒宣传教育、卧床及用药时告知注意事项、病房地面干燥清洁、常用物品固定放置、睡觉时将床拦拉起、离床活动有人陪护)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跌倒危险评估后,给予眼科单眼手术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艳;关新辉;梁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任务式教学方法对专科生护理操作技术和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任务式教学方法在提高专科生护理操作技术和教学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100名即将开始实习的09级护理专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实验组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训练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查以及对学习方式的自我评价等,分析综合模拟训练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目标、核对、评估、告知、准备、实施、记录、整体素质、相关制度和规则等技能操作能力高于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认为综合模拟训练方法提高了发现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组织与沟通能力、利于知识点掌握、授课有吸引力、希望此后仍开展任务式教学方法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任务式教学可提高专科生直观认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实际护理操作技能和基础理论储备,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作者:汪艳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缝隙护理对 ICU 患者感染及停留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无缝隙护理为分界点将10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专业技术考核、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感染的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ICU死亡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家属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可显著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ICU停留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王敏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